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教育在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成绩喜人却也出现一系列问题。文章以山西省高校为例分析了当下此类专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建构实践教学特色模式,加大投资设备及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推动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广播电视编导教育在近年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办此专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综合院校、理工院校,可谓遍地开花。全国各地招生人数日益增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规模之大、生源之多,令人惊讶。在成绩喜人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下面以山西省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来管中窥豹,探析当下实践教学的优劣。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数量的增加给实践教学质量带来影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教学经过近些年的积累,已经建立并且形成从专业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知识架构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各高校教学目标在理论上大体一致。拿山西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说,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力图达到所要求的目标,但其实并不能完全做到。一是学生数量大幅增多,而专业课硬件投入有限。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电视栏目策划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学生使用设备数量有限。实践课程基本是分组创作,学生总人数多,每小组人数就多,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创作的学生投入大量精力,而懒惰的学生可能根本不上手操作,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学生数量增多,而市场需求却相对过剩,从而形成矛盾。高校招生人数增加,而实际工作岗位数量没有变化,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竞争愈加激烈。三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影视与传媒行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同样的公共课、基础课,基本没有差距,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大二开始逐渐增加专业课程,学生水平开始出现差距,大三几乎全部的专业课都开设了,并增加大量的创作课,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动手能力弱的现象,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优秀的学生信心更强,有更大的进步,相对弱的学生慢慢失去自信,创作能力下降。
按照教育部规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具有大学教育的通用性,更需加强专业实践的能力培养。当前各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某种程度上会对实践教学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二)教学理念、师资水平等滞后于一线创作的发展速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是有创意、有思想、能操作、具备基本的文学底蕴的人才,是有较强应用技能的创造性人才。此专业属于艺术类范畴,区别于理工科和文科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师资水平都要紧跟一线发展,但现实是一线的变革和科技以飞快的速度在发展和更新,而学生使用设备远远落后于一线,再加上学生人数增加,实践机会有限,创作数量受限,这成为当下一个严峻的问题。尤其近年新媒体发展迅速,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移动电视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改革我们的教育相对滞后,导致人才培养和时代需求出现脱节。
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文学、艺术、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单一的技术人才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而想象力、创造力恰恰是文学、艺术综合培养的,有效的学科结合才是关键。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多是文科出身,影视理论需要加强,创作实践相对缺乏,容易导致照本宣科。因为缺乏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不得不聘请一线的编导或记者担任专业课教师,但同样也出现不足,虽然实践经验和体会弥补了教学内容的不足,但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致使他们的经验很难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无法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双师型”教师数量少,但承担着大量的学生创作指导,有力不从心之感,这是教学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尤其在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纪录片创作、影视剧导演等课程中的实践创作,基本5人一个小组,采用大班授课,完全无法跟进每个小组,无法在实践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针对以上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来办学,应该更多地注重对人的培养,对人才质量的提高。艺术院校的教育和普通院校一样是通识教育,但同时也是专业素养的培训与锤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的培养刻不容缓,个性化的教学亟待实施,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完善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建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的特色模式,夯实基础,提升技能加强
该专业是设备、经费投入需求量很大的专业,一方面要依靠学校的大力支持,加大;另一方面要围绕特点夯实文学、影视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方面,要探究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要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实践的技能、技巧更加专业化。实践创作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创作课程,只有了解并理解类型创作的基本类型、特点、方法,才有可能在实践的时候善加利用。在了解了教学方面的共性之后,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及个性,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编导人才。
(二)加大投入实践设备及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条件及场所,这是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基本的落脚点,这些配套设施需要学校大力支持与配合,以使学生发挥创造性才能。学校作为教学单位,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条件和实践场所,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才有创作的场地及设备,从而创作出相应的作品。这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型个性。艺术创作追求独一无二,要在最大限度发挥教学功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使用精良的设备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的能量得到最大化发挥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品德、素养、实践、技能等各方面素质都是保障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必须先要把自身修炼成“名师”的。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名师”,但至少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及追求。教育工作是个良心活,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在理论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否则自己一知半解、不会创作,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呢?一线教师要脚踏实地地把自己培养成为能“文”能“武”的将帅之才,这是决定专业与教学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创作向前发展。
我国影视、传媒教育已有多年历史,尤其在近些年有了巨大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是成为新兴的热门专业,但是越是热门,教育工作者越要冷静,要客观地看待专业的发展,客观地评估专业的建设,客观地思考自身的问题,这才是推动广播电视编导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不能盲目自信,当然也不需要妄自菲薄。在山西省内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发展中,山西传媒学院做得比较到位,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亟待改正。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编导人才是其基本目标,也是最高目标,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全面创新教学,为推动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俊伟.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13(47) .
[2]张合斌. 博客在《网络与传播》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
[3]孙志隆. 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文教资料,2012(08).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广播电视编导教育在近年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办此专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综合院校、理工院校,可谓遍地开花。全国各地招生人数日益增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规模之大、生源之多,令人惊讶。在成绩喜人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下面以山西省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来管中窥豹,探析当下实践教学的优劣。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数量的增加给实践教学质量带来影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教学经过近些年的积累,已经建立并且形成从专业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知识架构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各高校教学目标在理论上大体一致。拿山西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说,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力图达到所要求的目标,但其实并不能完全做到。一是学生数量大幅增多,而专业课硬件投入有限。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电视栏目策划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学生使用设备数量有限。实践课程基本是分组创作,学生总人数多,每小组人数就多,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创作的学生投入大量精力,而懒惰的学生可能根本不上手操作,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学生数量增多,而市场需求却相对过剩,从而形成矛盾。高校招生人数增加,而实际工作岗位数量没有变化,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竞争愈加激烈。三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影视与传媒行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同样的公共课、基础课,基本没有差距,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大二开始逐渐增加专业课程,学生水平开始出现差距,大三几乎全部的专业课都开设了,并增加大量的创作课,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动手能力弱的现象,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优秀的学生信心更强,有更大的进步,相对弱的学生慢慢失去自信,创作能力下降。
按照教育部规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具有大学教育的通用性,更需加强专业实践的能力培养。当前各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某种程度上会对实践教学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二)教学理念、师资水平等滞后于一线创作的发展速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是有创意、有思想、能操作、具备基本的文学底蕴的人才,是有较强应用技能的创造性人才。此专业属于艺术类范畴,区别于理工科和文科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师资水平都要紧跟一线发展,但现实是一线的变革和科技以飞快的速度在发展和更新,而学生使用设备远远落后于一线,再加上学生人数增加,实践机会有限,创作数量受限,这成为当下一个严峻的问题。尤其近年新媒体发展迅速,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移动电视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改革我们的教育相对滞后,导致人才培养和时代需求出现脱节。
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文学、艺术、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单一的技术人才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而想象力、创造力恰恰是文学、艺术综合培养的,有效的学科结合才是关键。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多是文科出身,影视理论需要加强,创作实践相对缺乏,容易导致照本宣科。因为缺乏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不得不聘请一线的编导或记者担任专业课教师,但同样也出现不足,虽然实践经验和体会弥补了教学内容的不足,但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致使他们的经验很难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无法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双师型”教师数量少,但承担着大量的学生创作指导,有力不从心之感,这是教学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尤其在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纪录片创作、影视剧导演等课程中的实践创作,基本5人一个小组,采用大班授课,完全无法跟进每个小组,无法在实践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针对以上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来办学,应该更多地注重对人的培养,对人才质量的提高。艺术院校的教育和普通院校一样是通识教育,但同时也是专业素养的培训与锤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的培养刻不容缓,个性化的教学亟待实施,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完善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建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的特色模式,夯实基础,提升技能加强
该专业是设备、经费投入需求量很大的专业,一方面要依靠学校的大力支持,加大;另一方面要围绕特点夯实文学、影视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方面,要探究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要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实践的技能、技巧更加专业化。实践创作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创作课程,只有了解并理解类型创作的基本类型、特点、方法,才有可能在实践的时候善加利用。在了解了教学方面的共性之后,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及个性,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编导人才。
(二)加大投入实践设备及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条件及场所,这是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基本的落脚点,这些配套设施需要学校大力支持与配合,以使学生发挥创造性才能。学校作为教学单位,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条件和实践场所,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才有创作的场地及设备,从而创作出相应的作品。这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型个性。艺术创作追求独一无二,要在最大限度发挥教学功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使用精良的设备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的能量得到最大化发挥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品德、素养、实践、技能等各方面素质都是保障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必须先要把自身修炼成“名师”的。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名师”,但至少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及追求。教育工作是个良心活,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在理论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否则自己一知半解、不会创作,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呢?一线教师要脚踏实地地把自己培养成为能“文”能“武”的将帅之才,这是决定专业与教学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创作向前发展。
我国影视、传媒教育已有多年历史,尤其在近些年有了巨大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是成为新兴的热门专业,但是越是热门,教育工作者越要冷静,要客观地看待专业的发展,客观地评估专业的建设,客观地思考自身的问题,这才是推动广播电视编导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不能盲目自信,当然也不需要妄自菲薄。在山西省内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发展中,山西传媒学院做得比较到位,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亟待改正。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编导人才是其基本目标,也是最高目标,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全面创新教学,为推动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俊伟.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13(47) .
[2]张合斌. 博客在《网络与传播》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
[3]孙志隆. 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文教资料,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