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色对表面光学系统引导放疗摆位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3006467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表面光学系统Catalyst对不同肤色的灵敏度,以评估肤色对Catalyst引导放疗摆位的影响。

方法

应用肤色色卡依次粘贴于放疗质控模型,模拟患者摆位。首次监测时常规摆位(室内激光 放疗质控模型标记)后用Catalyst获取色卡影像,并将其作为参考影像;非首次时常规摆位后手动移治疗床(-5~5 mm,步长为2 mm),利用Catalyst监测摆位。记录不同肤色在腹背(AP)、头脚(SI)、左右(LR)方向床值误差及Catalyst监测的摆位误差。

结果

Catalyst监测时所需增益和积分时间参数随肤色加深而递增,积分时间对数与增益呈线性负相关(R2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残余淋巴结短径与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相关性,并创建Nomogram模型来预测患者预后。方法收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8—2020年间行放化疗的14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通过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来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患者的1、2年无进展生存,并使用C-index、AUC及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TNM分期、放疗前后的患者自评-主观全
目的分析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使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2003—2021年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287例早期ENKTCL患者,接受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分析早期NKTCL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年OS、PFS分别为72.8%、68.9%;基于改良的Nomogram风险指数(NRI)预后模型分为低危组(0分)、中低危组(1分)、
目的分析Naples预后评分(NPS)与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治疗疗效相关性及其预测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136例LARC患者资料,搜集并计算新辅助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根据NPS法则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分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NPS与LARC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程度及术后pCR无相关性(P=0.192、0.16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PS是LARC的总生存(OS
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从分子水平寻找影响直肠癌放化疗抵抗的枢纽基因。方法于基因表达数据库获得接受放化疗患者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GSE119409,分别构建放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组与未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组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利用NetRep保守性评估方法综合分析网络模块各个节点基因连接度、基因显著性与网络位置属性,确定与直肠癌放化疗抵抗性密切相关的枢纽基因。结果通过WGCNA方法共获得5个(black、blue、green、yellow、purple)与放化疗抵抗性密切相关的网络模块,筛选出5个
目的评估ⅣB期血道转移宫颈鳞癌的预后因素及盆腔根治性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6年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ⅣB期血道转移宫颈鳞癌患者80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2、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2.5%、26.3%、16.8%和25%、13.8%、8.8%,中位OS和PFS期分别为13.0和5.6个月。最常见转移部位为骨(51.3%),其次为肺(36.3%)和肝(26.3%)。单因素生
目的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上实现基于危及器官剂量预测和射野角度优化的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自动设计。方法选取50例食管癌IMRT计划数据作为训练集,训练危及器官剂量预测模型。另外选取20例病例应用RuiPlan自动计划脚本和人工方法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其中在自动计划中使用射野角度优化和危及器官剂量预测模型。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差异和工作效率。结果人工计划和自动计划计划靶体积的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全肺V5Gy与脊髓Dmax均相近(均P
目的根据IAEA-483号报告对临床使用的各类半导体或电离室探头进行高能光子束小野输出因子(Scp)测量并修正,探讨其修正数据在小野Scp测量的准确性。方法使用EGSnrc蒙特卡罗(MC)模拟软件模拟VarianNovalisTx直线加速器参考测量剂量曲线(Profile)和百分深度剂量曲线,调整模拟参数。使用电离室A16、A14sL、CC01、CC13和半导体探头PFD、EFD、Razor在不同射野下(0.5~10.0cm方野)的剂量曲线测量值、半峰全宽等效方野Scp测量值分别与MC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使
目的探究四维(4D)超声对运动靶体积分辨能力。方法选用前列腺超声模型,分组对比研究应用4D超声在不同运动振幅(A)及运动周期(T)下勾画前列腺靶区,模拟A值分别设置为0.5、1.0、2.0、3.0、4.0、5.0mm,t值设为1、2、3、4s。分别计算模体前列腺靶体积,并以靶区静止时超声图像作为对照,分析两者间差异。结果模体静止时超声靶体积与CT靶体积大小有较高一致性(P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检测丹酚酸B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H1299细胞系的毒性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丹酚酸B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丹酚酸B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丹酚酸B调控射线诱导的去泛素化酶OTUD7B及迁移标志蛋白MMP-2、MMP-9、E-cadherin、AKT及p-AKT的表达。结果丹酚酸B能抑制A549、H1299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丹酚酸B可增加A549、H1299细胞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分别
目的探讨circ-PRKDC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肺癌细胞系NCI-H1299、NCI-H2170、NCI-H1975。将NCI-H1299细胞分为si-NC、si-PRKDC、pcDNA-NC、pcDNA-PRKDC、miR-NC、miR-505-3p、anti-miR-NC、anti-miR-505-3p、si-PRKDC anti-miR-NC、si-PRKDC anti-miR-505-3p组。RT-qPCR检测circ-PRK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