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应用西酞普兰进行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对急性皮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发病24 h内入院且伴有上肢运动功能缺损的首发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质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西酞普兰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发病48 h内开始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口服(20 mg/d),持续30 d。应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ilton Depressive Rating Scale,
【机 构】
:
266071 青岛,解放军第四〇一医院急诊科,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干部病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西酞普兰进行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对急性皮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纳入发病24 h内入院且伴有上肢运动功能缺损的首发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质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西酞普兰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发病48 h内开始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口服(20 mg/d),持续30 d。应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ilton Depressive Rating Scale, HDRS)-17项在治疗前后进行抑郁症状评定,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手运动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共66例患者纳入分析,西酞普兰组32例,对照组34例,组间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基线卒中严重程度均为中等(NIHSS评分5~15分)。治疗后30 d与基线水平相比,西酞普兰组HDRS评分显著改善[(6.70±3.58)分对(9.86±3.48)分;t=3.380,P=0.001],但与对照组治疗后H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0±3.58)分对(8.12±2.96)分;t=1.745,P=0.086];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降低(4.30±1.88)分和(2.00±1.24)分(t=5.900,P<0.001),FMA手运动功能评分分别增高(4.00±0.70)分和(1.42±1.91)分(t=7.197,P<0.001),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此外,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4例(43.8%)和5例(14.7%)患者治疗后30 d的手运动功能评分较基线恢复超过25%,西酞普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783,P=0.009)。
结论伴有中度运动功能缺损的急性皮质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西酞普兰能显著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抗抑郁作用无关。
其他文献
妊娠妇女银屑病的治疗与普通人群银屑病的治疗不同,不仅要考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还应尽量避免对孕妇及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目前,关于妊娠妇女银屑病的治疗主要有局部疗法、光疗法和系统疗法,尚无统一规范.首选局部疗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被认为是一线疗法;光疗法中最常用的是中波紫外线;系统用药如维A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但可能对妊娠妇女自身产生不良影响,也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畸胎
目的 研究PICC联用化疗泵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PICC联用化疗泵;对照组100例,化疗药物稀释后直接输入静脉.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PICC联用化疗泵能够减轻5-Fu导致的静脉炎。
Netherton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Netherton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SPINK5突变导致的LEKTI缺陷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免疫组化检测LEKTI、SPINK5基因突变分析对Netherton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可用于Netherton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并有效避免患病新生儿的出生.以往对Net
目的 讨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套管的套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提供正确给套囊注气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35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准确测量.结果 65%的患者气管套管套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套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想注气量2~4ml,套囊压力超过理想压力2~26 cm H2O.结论 临床上大部分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
目的探讨青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连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青年(年龄18~45岁)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分为转归不良组(≥2分)和转归良好组(0~1分),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青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转归
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是一种支架蛋白,其在调节离子转运、运输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同时还与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相互作用,可以稳定跨膜蛋白、参与构成上皮顶端微绒毛结构.它还是一种调节蛋白,能与30余种蛋白质作用并调节其功能.其基因的突变或杂合性丢失可导致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增高,在正常细胞中通常为胞膜表达,发挥抑癌作用;胞膜不表达或在胞质及胞核中过表达则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除了不断探索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在发病4.5 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连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rtPA剂量分为小剂量组(0.5~0.8 mg/kg,最大剂量50 mg)和标准剂量组(0.9 mg/kg,最大剂量90 mg)。比
宿主对皮肤癣菌感染的免疫反应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各种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中性粒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和呼吸作用爆发产生的氧化代谢产物(如超氧阴离子等)完成细胞内外的杀菌作用,参与先天性免疫反应.在获得性免疫反应中,细胞免疫反应或体液免疫反应的优势,决定了临床表现和感染后结果,可能导致疾病自愈或者慢性化.普遍公认的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控制皮肤癣菌感染.同
患者男,71岁,因手足关节伸侧、臀部、双耳廓、肘伸侧发生暗红色斑块,伴疼痛11个月于2012年4月11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皮疹先发生于手足关节伸侧,伴阵发性疼痛,后逐渐增多,累及臀部、大腿外侧、肘关节伸侧及双耳廓,曾就诊当地医院(治疗不详),无好转,发病以来无发热、腹痛,时有多关节痛.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体温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哕音,余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