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MN溶血病一例并21例文献复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0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MN溶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更好地预防治疗本病。

方法

报道新生儿MN溶血病1例,并对国内近20年来已报告的21例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新生儿MN溶血病的报道有增多趋势。有4/22例发生于第1胎,男∶女=10∶8;患儿血型19/21例为MN、2/21例为M,其母血型10/21例为N、11/21例为N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7/18例为阳性、4/18例为弱阳性、7/18例为阴性,抗体释放试验13/16例为阳性、3/16例为阴性,游离抗体试验17/17例为阳性;母抗体类型:21/21例IgG抗-M均(+),10/21例IgM抗M亦(+);患儿抗体类型:22/22例均为IgG抗M(+);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11/15例在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4/13例直接胆红素也明显增高;出现黄疸后,多数给予了光疗;4/15例给予了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8/22例实施了换血治疗;死亡3/22例、治愈19/22例。

结论

抗-M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其病情轻重相差较大,重者甚至死胎或者需要换血。对于反复死胎、流产、胎儿水肿、严重贫血或多年不育的患者,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及新生儿ABO、Rh溶血病后,应查MN血型及其抗体进一步明确本病。有效的光疗、效果显著的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金属卟啉类药物等治疗,已经明显减少了需要换血的患儿数量。换血多采用全自动周围血管双管同步换血法。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住院的CAEBV患儿、急性EBV感染(acute EBV infection,AEBV)患儿以及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亚群。结果CAEBV组外周血白细胞[3325×106/L,中位数(下同)]、淋巴细胞(1078×106/L)、NK细胞(68×106/L)、B细胞(84×10
目的探讨儿童重度哮喘气道中性粒细胞(NEU)炎症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轻-中度哮喘患儿28例和重度哮喘患儿16例,健康对照组16例,进行肺功能测定,采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和外周血IL-8浓度;同时在NEU中分别加入痰上清液、IL-8、地塞米松、米非司酮、磷酸盐缓冲液(PBS)、脂多糖(LPS)进行培养,观察NEU凋亡的变化。结果(1)重度哮喘组诱导痰
期刊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患儿46例,健康同龄儿童12例,根据病情由轻到重将患儿分为4组:手足口病组11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组20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组10例、神经源性肺水肿组(pulmonary edema,PE组)5例。进行下述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D4+CD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