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不能忽视的细节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es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陈瑶的爸爸出差了,吃过晚餐后,妈妈原本说好带她去附近的公园走走,玩碰碰车,荡秋千。可就在母女俩收拾停当要出门的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腹痛让妈妈难受得迈不开步,她一边按住肚子一边不住地呻吟,陈瑶知道,是妈妈的胃病又犯了。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痛苦不堪,陈瑶偎依在身边默默地看着妈妈,不吵也不闹。妈妈说:“我有点不舒服,你自己先玩玩好吗?”陈瑶讨好似地说:“妈妈,你肚子痛吗?我帮你倒杯红糖水喝。”见妈妈摇头,她又说:“那我帮你揉揉吧!”边说边学着妈妈以前给她揉肚子的样子要为她按摩。“叫你一边玩就一边玩去,添什么乱!”被疼痛弄得心烦意乱的妈妈不耐烦地说道。陈瑶吓了一跳,委屈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分析: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点滴细节构成的,细节的忽视往往容易让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多走很多弯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岁前后的孩子逐渐出现了真正的爱心,已能够感受到别人明显表现出来的痛苦。因此,当父母情绪明显发生变化时,孩子会变得很“乖”,同时还开始用简单的言语和行动去安慰“受难者”,比如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或者用父母常安慰自己的体语等向别人表示同情和理解。
  儿童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年后爱心的最初反映,所以,父母应在平时注意多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这些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此时最好不要限制孩子表达同情的行为,甚至粗暴拒绝孩子,而应该给孩子恰当的机会来表达他的爱心。当孩子以他独有的方式向你表达同情时,请愉快地接受,并诚恳地向孩子道谢,这种处理方式会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本案例中妈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认为关心别人是“多管闲事”,丧失爱心。具有爱心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亲社会和利他行为的基础。一方面,有爱心的人能时刻站在他人的立场设想,比较准确地明白他人的感受;另一方面,爱心的表现为感情支持与助人为乐,愿意主动付出和给予,而不奢求回报。所以,爱心的培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可见,教育要在细节上做文章,要求父母能有一颗敏感的心去察觉它的意义,进而对孩子进行简单明确的指导,效果要比一千次的叮咛强得多。因为很多时候,细节虽微不足道,但能从“小事不小”中做文章,更体现父母对孩子的导向、行为要求。因此,父母想让孩子具备什么品格,就要在平时的日常小事、细节中积极地去灌输和熏陶。孩子的良好品质与习惯,都来自日常生活看似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千万不要让无数个不良的细节和小事,腐蚀了孩子的心灵,慢慢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同样适用于孩子教育培养的整个过程,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都有可能成为父母具有教育价值的开端。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事无巨细,小到吃饭穿衣、大到行为准则,都要把握好。同时,孩子最善于模仿和感知,父母也要注意在一些生活细节上是否处理得当,用自己的好习惯来衍化孩子的良好言行。就像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要热爱学习、爱惜书本,自己却用书垫桌脚、乱撕乱画一样,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会从细微的地方看到父母的本心。父母对孩子的一句轻声问候、一个亲昵动作都会成为亲子沟通中最有效的强音,成为孩子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千万别忽视了细节的作用。
其他文献
多多得到了一个新玩具,他开心而又好奇摆弄开来了,先把玩具全拆开来,然后左拼拼,右凑凑,想把玩具组装好,但他反复试了几次,仍然没有成功。在一旁看着的妈妈急了,跑过来帮助他,按照说明书上的玩法告诉他该如何拆装、组合。当妈妈成功完成示范后,多多却烦燥地一把将玩具推开:“不好玩,我不玩了。”妈妈觉得莫名其妙:我好心教他,他怎么这么不领情呢?  在生活中,像多多这样的行为其实并不难理解。孩子在探索或游戏时,
儿子乐乐一直是街坊邻居夸奖的对象:听话、爱学习、尊敬长辈……听到这些夸奖,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可今天,乐乐班主任的一个电话把我的这些良好感觉打击得七零八落:“中饭时,乐乐和许多孩子一起蜂拥而上抢盛米饭,撒得满地都是,害得几个女生没饭吃,饿肚子。我要追究责任,小朋友们就互相‘指认’起来,你告发我,我告发你,怎么也揪不出真正的‘肇事者’。像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好几次,老师在想办法避免再次发生,也想请家长配
●原著/格林伍德·纳特  编译/李荷卿      “爸爸回来了!”几个小小的身影从我身边一掠而过,争着和爸爸拥抱,亲昵,高声喧嚷着,喊叫道“我想在你背上骑大马!”“瞧,这是我给你做的!”“你给我们带东西回来了吗?”  丈夫大卫张开臂膀,将3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一起拥进怀里,抱了起来转圈,然后又把他们放回地上,开始到处追逐几个小家伙,他们全都兴奋地尖叫着,哈哈大笑。  别想安静了,别想让他们眼里有妈妈
暑假,我偶然经过学校,忽然从空荡的校园一角传来叫喊声,循声望去,只见操场上有个7、8岁的小男孩,站在篮球架下投篮,还有一个中年男子不停地跑动,为小男孩捡球,背心已被汗水打湿了半截。每次将球递给小男孩时,他总要与孩子对击一下掌,两人同时喊一声:“加油!”  男孩离球架不远,只有1米多。他接过球,按照那男人的吩咐站着。先用两手托着球,很专业地比划几下,慢慢将球举过头顶,认真凝视好一阵,球终于出手了,但
4岁的妮妮在家里是一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孩子。可是一到外面,她却是另外一番表现,不敢跟人说话,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非常害羞。妮妮妈对女儿家里家外的不同表现不知所措。  幼儿在面对新情境和陌生人时,往往会显得腼腆、容易受惊、胆怯、犹豫或过分沉默,这就是所谓的害羞。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害羞属于人类的一种自卫策略。因此,害羞在幼儿行为中是极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如果孩子过于害羞,与生活不协调,就
简单清晰的超跑家族  相比于其他超跑品牌,兰博基尼的历史算不上悠久,但其独特的不羁个性依然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公司创始人费鲁齐欧·兰博基尼以制造拖拉机起家,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于超级跑车的热爱与品位。兰博基尼车型自诞生以来,始终将性能放在首要位置。如果你喜欢那锋利硬核的外形设计,那么恭喜你在此找到共鸣。如果你不欣赏这样的风格,那么也只好说句Sorry,兰博基尼的设计永远要为车辆的高速空气动力学服务。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一个放羊娃喜欢恶作剧,放羊的时候他大声地喊“狼来了,狼来了”,引得地里的农民纷纷拿着锄头、扁担赶来打狼,结果发现上当受骗了。如是者三,农民们不再相信放羊娃的恶作剧。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娃大声呼救,可是这时候再也没有人跑来帮他,他的羊给被狼叼走了。  这个故事很经典,它用清晰的逻辑和浅显的语言教会我们一个道理:谎言会摧毁信任!一个经常撒谎的人,大家都不再相信他
我觉得每一个在用车买车方而越来越理性的家庭都需要一辆MPV,有很多种维度的原因可以去解释我这个结论,比如说这辆车可以承载一家三代人的共同出行,亦比如拉上一帮朋友一起去郊游,再或者偶尔产生的一些商务接待需求,甚至是退休的老两口自驾用车方不方便上下车等等。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那么咱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讨论一下中国家庭究竟需要一辆怎样的MPV。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并列排名第一的要素就两个,一是价格,二
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素养,作为家长保持一颗平常心,找到适合孩子心智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要我学”的羁绊中挣脱出来而投入到“我要学”的境界里去,学得轻松、快乐些。  然而生活中,一些家长的做法则抹杀了孩子的审美感受、审美情趣,使孩子们丝毫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下面是家庭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误区,逐一分析如下:    ○过早学习音乐课程  现在孩子接受正规的音乐学习逐渐成低龄化
一所闻名遐迩的私立幼儿园公开向社会招聘一名幼儿教师,海报一张贴,前来应聘者有如过江之鲫。经过层层筛选,3名专业性强、富有爱心的女孩进入了最后的角逐。看过3个女孩的简历后,园长说:“让她们各带一个小班,一周后再决定吧!”  周五一早,园长派人在3个女孩的教室墙边各安放了一排盆花。孩子们见到花,一个个上前闻闻或用手摸摸,说:“多美丽的花啊!”第一缕阳光照进教室时,园长传来指示:让盆花享受一下阳光的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