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中的墨西哥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电影《寻梦环游记》为故事背景,借助电影中对“亡灵节”的介绍,把墨西哥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简单的对比。
  关键词:《寻梦环游记》;墨西哥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李慧(1982-),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寻梦环游记》这部影片讲述了墨西哥的一个小男孩米格尔在家族严格规定拒绝家族任何人接触音乐的情形下,依然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故事发生在亡灵节的前一天,米格尔误入亡灵世界,在那里见到了逝去的亲人。在亡灵世界里亲身经历到如果现实世界里没有人记得逝去的亲人,那么亡灵就会彻底的消失。在亡灵世界里,主人公用他的歌声找到了专家亲身的曾曾祖父,用歌声唤醒了曾祖父可可对父亲的回忆。我们在被电影中的亲情感动之外,也惊叹墨西哥人对死亡的定义,并把这种定义与中国的文化进行简略的对比。
  一、以爱贯穿主题
  影片中父亲对女儿的爱,夫妻之间的爱,家人和睦的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题,即使在另一个世界,彼此之间也是相互的牵挂和思念。墨西哥文化中对爱的表达和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致的。中国优秀的文化的是一部爱的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去爱自己、爱亲友、爱社会、爱祖国,做一个充满爱的温暖人。死亡一直是比较忌讳和庄重的话题。影片中以主人公到亡靈世界的经历以温暖轻松的形式面对死亡。影片中传递出如果有人一直记得你、想念你,死亡就是另一种重生的形式。在生活中教会我们学会爱、用心爱,把爱的传承延续下去。
  二、墨西哥剪纸(Papel picado )和中国的剪纸艺术
  电影的开头以各种各样的剪纸形式出现,这种剪纸在墨西哥很常见。剪纸以白色为主,白色在墨西哥代表着圣洁和喜悦。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形式之一。与墨西哥文化相反,中国的剪纸以红色为主,红色在中国代表吉祥和喜庆。逢年过节,人们把红色的剪纸贴在窗户或墙面上,衬托出浓郁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国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剪纸文化一直活跃在中国的各种民俗文化中,剪纸文化在中国代表纳吉、祝福等含义。
  三、亡灵节和中元节
  每年的11月1日和2日是墨西哥人的亡灵节(DIA DE LOS MUERTOS)翻译过来就是已死去人的日子或节日,也是墨西哥的鬼节。每年阴历的七月十五是中国的鬼节,也称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人缅怀逝去的先人的一个神圣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对先人怀念、追忆,是沉痛、肃穆的一天。墨西哥的亡灵节与中国的中元节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节日气氛的截然不同。墨西哥的是通过在逝者墓地狂欢或祭祀的方式缅怀先人或逝去的亲人。墨西哥人的情绪和中国的人情绪截然不同,他们认为这是和逝去的亲人一年一度共同相聚的美好时光,在清扫完墓地后就会开始狂欢,和逝者共度美好时光。
  四、墨西哥粽子(TAMALES)和中国的粽子
  TAMALES是用香蕉树叶包上玉米粉和肉做成的墨西哥粽子。亡灵节中最高兴的群体就是孩子,亡灵节庆祝的方式如同美国的Halloween,孩子们会穿上各种古怪的衣服,挨家挨户敲门给主人唱祝福的歌,主人们则会拿出TAMALES来招待这个客人。在影片中, 奶奶叫米格尔吃TAMALE。TAMALE是墨西哥的传统食物,做法是在厚厚一层玉米粉里裹上鸡肉或猪肉、蔬菜、辣椒、酱等,用玉米壳包起来蒸TAMALES的做法很像中国的粽子。中国的粽子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人们用粽子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五、万寿菊(flores de cempasuchil)和中国的菊花
  在影片中,亡灵世界的人要上一座万寿菊(flores de cempasuchil)形成的桥,米格尔要回到人间也要用万寿菊的花瓣祈祷。据说万寿菊象征着太阳的光芒,是万物的起源,指引亡灵走上回家的路,是亡灵节很典型的装饰品。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古人以菊花名志气,菊花也有吉祥、长寿的意思。菊花在中国有“怀念”的含义,人们通过菊花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一般用于对逝者的追悼和缅怀。
  六、结语
  皮克斯导演的《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表面上用米格尔用音乐的热情贯穿整个影片故事,但是影片实质表达的情感是通过亡灵节传递出人与人的情感和爱。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爱,用心爱。爱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责任,爱让世界更美好,也让每个人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丁瑞.浅谈《寻梦环游记》电影中的墨西哥元素[J].西部广播电视,2018(02):90-91.
  [2]魏策策. 《寻梦环游记》的现代隐喻[N].文艺报,2017-12-13(008).
  [3]宋晓鸣.《寻梦环游记》:我们被给予的,也要用力去给予[J].企业观察家,2018(01):114-115.
  [4]《寻梦环游记》: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记才是[J].家教世界,2018(01):18-20.
  [5]海姆奈特. 墨西哥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造诣极为全面,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他艺术风格的形成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本文试图从文征明的社交圈入手,分析他的诗书画风格形成历程,探讨他曾经交往过的师友对他诗书画风格的影响,总结文征明的社交圈与他艺术风格形成的关联。  关键词:文征明;社交;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
摘 要:劳伦斯和梅娘的作品不仅都着力塑造女性形象,关注女性与人的本质,而且他们在人物心理描写上都鲜活地展现了人物心灵深层的矛盾冲突。《虹》与《鱼》两位女主人公在探索自我的历程中,无意识的深层心理中都遭到了持续而猛烈的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在两人对自由的追求、爱欲的渴求和家庭的桎梏、理性的压制之间的矛盾。虽然二者最终以陷入寻找自我的困境收场,但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是个体走向完整自我的必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1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英国著名作家兼评论家萨克雷曾经称赞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著名评论家乔治·艾略特也深深地被《简·爱》陶醉了。前几年,在英国评选英国文学史上十本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中,《简·爱》名列其中。不仅如此,在中国,《简·爱》也备受广大读者的
摘 要:民国时期,许多学者、政要以及旅行者爱游中国各地,留下了众多的旅行记,成为我们了解民国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薛绍铭所著《黔滇川旅行记》记录了黔、滇、川三省的社会、民俗、教育、经济等诸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薛绍铭先生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价值取向来描写成都,形成了特有的样态。本文拟从《黔滇川旅行记》中作者对成都的印象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黔滇川旅行记》;成都;印象  作者简介:李娜(1
摘 要:作为李金发的代表诗作之一,《弃妇》不仅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弃妇”艰难的生存处境和绝望无依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在《微雨》中,李金发曾多次抒发自己张皇而绝望的“弃妇”情绪,而这主要是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建构得以实现的。本文主要立足于文本细读,从《弃妇》出发,继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入手,解读流露在《微雨》中的“弃妇”情绪。  关键词
画画被认为是一种关乎天份和技巧的艺术,但凡画者需极具天赋并从小接受美术训练。生活中很多的画会让我们觉得敬仰羡慕,而自由绘本作家虫虫的画却会让人生出一种提笔跟着画的冲动。  虫虫所画的香港圣安德烈堂,她说“画画就是我的信仰”  画画被认为是一种关乎天份和技巧的艺术,但凡画者需极具天赋并从小接受美术训练。生活中很多的画会让我们觉得敬仰羡慕,而自由绘本作家虫虫的画却会让人生出一种提笔跟着画的冲动。她用简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以便更好地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语言学习则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西班牙语语音学入手,简要分析语音学在西班牙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语音学;西班牙语;语言学习;意义  作者简介:孔媛(1990-),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摘 要:作为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迟子建以其温暖的笔触,向世人传达着她对“和谐”的渴求。她的文学创作蕴含着深厚的和谐文化,她善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化解两性矛盾与冲突,她描写朴实而深沉的爱情,宣扬人性的善与美。在男女两性的问题上,她所坚持的“两性和谐”,既不同于男权主义笔下的“男强女弱”,也不同于女权主义者笔下的“女强男弱”,而是不偏不倚,执着地探索着一条以两性和谐通往和谐世界的道路。  关键词: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XF306)。  摘 要:通过对三秦文化的内涵及特性的分析,观照它们对出生、成长于陕北、关中、陕南三位作家及其作品的影响,探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创作的异同,从而认识到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和局限性,为当代陕西作家讲好“陕西故事”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游牧文化;农业文化;游耕文化;陕西故事  作者简介:王亚惠(199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
摘 要:从弗莱的圣经原型批评与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视角出发,解析《一粒麦种》中水的象征意义,具体表现为小说中水意象的继承性、矛盾性、反抗性。小说中的水继承《圣经》里力量、重生和惩罚的含义,同时也体现和《圣经》水意象之间差异性。差异的重复性书写进而揭示受殖者在矛盾状态中颠覆的可能性,即受殖者在矛盾含混的混杂文化中实现对殖民权威的抵抗。  关键词:水意象;继承性;矛盾性;反抗性  作者简介:袁刘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