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免疫学内容深奥、抽象,使学生倍感困惑。为了有效提高免疫学理论教学质量,笔者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免疫学 学习兴趣
  
  免疫学是生物学与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深奥抽象、概念纷繁、机理复杂,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生学习起来颇有难度,而且容易引起思维疲劳以致不求甚解[1],容易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1 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免疫学《绪论》的讲解尤其关键。《绪论》是学生对免疫学这门课的初次接触,除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我们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总动员,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免疫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给学生们介绍免疫学发展史及现状,引发学生对免疫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如牛痘的接种消灭了肆虐几千年的天花。教师通过精炼介绍免疫学发展史与巨大成就,可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其次,联系临床实践,介绍目前医学科技水平还未能彻底对付的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如肿瘤、艾滋病、肝炎、SAS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无不意识到任重而道远。最后,给学生提前打好预防针,让其做好思想准备,迎接挑战。通过对学生介绍免疫学难学的特点,让其做好心理准备,鼓励其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修完这门课程。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艺术
  
  2.1 设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免疫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设疑,制造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免疫应答”时,可以问学生自己接种过哪些疫苗?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牛痘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着问:为什么接种牛痘苗可预防天花?是否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接种疫苗预防?学生都回答不出。教师指出这是免疫应答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课题,使教学目标在轻松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再如,在讲述异嗜性抗原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有些人得了扁桃体炎后,会导致肾炎或心肌炎的发生?”通过有目的地提出悬念性的问题,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预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2 启发式分析法教学。
  启发式分析法就是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某个概念进入到未知的某个概念,可把学生感到分散、凌乱的概念纳入相应的概念体系[2]。如讲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时,运用启发式分析法,提出器官移植是现在流行的一种先进医学技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器官移植都能成功,提出器官移植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学生们会回答是移植排斥反应,进而引出“组织相容性”,此时又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抗原知识来思考组织相容性的决定因素,引出组织相容性抗原,从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什么基因编码产生的,引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习时层次清楚,逻辑性强,容易理解。
  2.3 比喻生动恰当,直观形象描述。
  运用直观的道具、图标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可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我们把免疫系统比喻成堡垒,把细菌、病毒比喻成入侵的敌人,把免疫细胞比喻成守城的士兵,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讲抗体结构时,将抗体比喻成一个站立的人,用两手臂伸平逐渐上举演示抗体构型从“T”字形向“Y”字形演变的过程,上臂以下是恒定区,铰链区相当于肩关节,前臂是可变区,可变区结合抗原时就像人的手抓住一个东西,人有两只手,那么一个抗体就可以结合两个抗原。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学生听后很容易理解记忆。
  2.4 结合临床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学以致用”,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当我们觉得它有用时,才能真正激发起我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免疫学是一门与临床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医学学科。许多临床现象都是学生已感知到的,但并没有清楚地理解:如为什么青霉素等抗生素易发生过敏?为什么左眼受伤右眼也发炎?组织器官移植时为什么易发生排斥反应。为什么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之有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3 改进教学手段,实施多媒体教学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的画面结合Flash动画,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枯燥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抗原提呈过程的讲述中,仅仅依靠课本以及教师的描述是不够的,多数学生仍然不能理解;而通过多媒体,配以动画画面,学生可以观察到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及彼此的差异,使原来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为生动的画面,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授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时,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能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补体系统激活的全过程及最终形成攻膜复合体导致靶细胞溶解的现象。同时,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黎,罗俊,李成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报,2007.9,(1):91.
  [2]汤红明,邓维秀,赵杰等.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教学法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37.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通过每月定期对产蛋鸡群进行新城疫免疫抗体跟踪监测,根据免疫抗体水平的变化,评价免疫效果,确定加强免疫时间,实行科学免疫.监测结果显示,对于产蛋鸡群使用新城疫弱毒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英语教学及其研究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这场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意义,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养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 大学英语教师 教学    一、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而来的,到今
摘 要: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和方法论的创新很少运用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重要的教育理论,对法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法学教学中,应该坚持学生为中心,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建立符合我国法学教育现实的教学方法体系。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 法学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法学原理和法律常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进行法学教学模式
摘 要:近年来,教师的魅力受到广泛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比有形的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在长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格魅力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格魅力的内涵和基本因素对高校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格魅力 大学英语 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应当洋溢着和谐与自然的氛围,应当放射出诗意的光彩,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批的民办院校产生了。民办院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学习积极性较差。提高民办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民办院校的办学水平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要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入手。  关键词:民办院校 学习积极性 建议    民办院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高等院校。国家机构以外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精确诊断儿童感染性疾病,实现早期对症治疗成为临床关注重点.有研究发现,感染时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会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