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芪降糖丸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及对妊娠结局影响

来源 :临床误诊误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ueying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麦芪降糖丸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麦芪降糖丸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和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MCP-1均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高于治疗前;研究组血糖指标、FINS、HOMA-IR和血清MCP-1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麦芪降糖丸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脱色素技术在恶性黑素瘤的HE 及免疫组化研究中的最佳适宜条件.方法 选取2例恶性黑素瘤的多张组织切片,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脱色素处理不同时间,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效果及切片脱落情况.结果 标本切片脱蜡后使用多聚甲醛进行后固定,以0.25%高锰酸钾溶液及2%草酸溶液进行脱色素处理能得到满意的HE染色;以0. 25%高锰酸钾溶液及2%草酸溶液进行脱色素处理,时间分别控制在3 min,在免疫组化染色中获得较好的脱色素结果且同时保持了组织的抗原性.结论 0. 25%高锰酸钾/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新生儿脓毒症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脓毒症1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紧急生理评分Ⅱ将其分为危重组(69例)和非危重组(58例)两组,根据治疗后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5例)和好转组(112例)两组.比较入院时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及入院时和治疗后3 d死亡组与好转组血清PCT、IL-6和HMGB1,探讨入院时血清PCT、IL-6、HMGB1和三者
报道3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2女1 男,年龄分别为77、57 和77岁,分别表现为下肢、上肢及背部单发的无痛性肿块.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弥漫浸润的肿瘤细胞,体积大,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79a及Mum-1 ,而Bcl-6 及Bcl-2 呈阳性或阴性.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3 例患者经过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其中1 例发生皮肤外扩散.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癌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球一半以上,并且我国肝癌中由乙肝引起的比例高达90%以上.尽管随着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抗病毒治疗的普及等,我国肝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群较多,随着治疗生存期的延长,肝癌的防治工作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最新进展予以汇总.
目的 观察黄金微针射频联合低能量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 8年4月—2020年4月就诊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4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黄金微针射频联合低能量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瘢痕改善程度IGA评估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2 组治疗后 ECCA 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明显(Z=-2. 65,P<0. 05);治疗组IGA 评估
目的 探索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发生血清治疗有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 1 年1 月至201 8年1 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神经梅毒住院患者,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神经梅毒分型、血清RPR滴度、血清TPPA滴度、脑脊液RPR滴度、脑脊液TPPA滴度、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病程、治疗方案、疗程数、既往治疗史、冶游史、颅内感染史、脑梗死史的患者治疗后发生血清治疗有效的概率.结果 共纳入1 20例患者.血清RPR滴度≥1 ∶1 6、脑脊液RPR滴度≥1 ∶4的患者血清治疗有效的概率更高(均P<0. 05)
目的 探讨臭氧自血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纳入1 1 8例PHN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 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普瑞巴林和甲钴胺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臭氧自血疗法,均治疗1 个月.使用 VAS 评分、SF-MPQ 评分及WHOQOL-BREF量表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 周、2周和1 个月时所有PHN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检测血浆β-内啡肽、P物质、IL-1 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 完成研究1 03 例,其中对照组52例,治疗组51 例.与对照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miR-1 24 与Th1 7 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 00例作为实验组(进行期47例,稳定期53例),同时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样本;用PCR法检测各组miR-1 24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 7 和Treg细胞数量;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 TNF-α、IFN-γ、TGF-β、IL-6、IL-1 7、IL-21 、IL-23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ROR-γt mRNA和Fo
报告肌周皮细胞瘤1 例.患者女,54岁,因“左前臂皮下肿物1 年余,缓慢增大1 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侧前臂见一隆起性结节,约1 . 0 cm×0. 5 cm×0. 2 cm大小,质软,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皮肤完整,无红肿、破溃、糜烂,压痛阳性,未触及血管搏动.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内见大量椭圆形和梭形肌样细胞团,血管呈裂隙样,分枝状增生,瘤细胞呈同心圆状围绕血管生长.免疫组化:SMA (+)、desmin(+)、CD34(血管+)、D2-40(-)、Ki-67 (<5%).结合临床表现、组织
肝细胞肝癌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能够有效减轻癌症负担,降低死亡率.近20年,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组学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是研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转录产物、翻译产物及代谢产物等的学科,并且新的组学领域还在不断被挖掘,在寻找早期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疗效评估和预测预后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综述结合最新研究,总结各组学基本概念、技术手段和相关肝细胞肝癌生物标记物等,旨在阐述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