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的严寒地区某工业厂房冬季供暖末端研究

来源 :建筑节能(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现场测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对严寒地区某工业厂房冬季包括送风供暖和辐射供暖两种形式的5种不同的供暖末端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优化室内温度分布以及降低供暖能耗.结果表明,实际运行中室内供暖仅采用散热器,冷空气入侵对室内温度有很大影响,厂房的室内温度未达到设计温度16℃,甚至大门附近室内空气温度可能达到0℃以下.此外,供暖方案模拟表明,热风机难以将暖空气送至人员工作区域,并且会导致较大的垂直温度梯度与室内温度分布不均,从而增大所需供热量.散热器与燃气辐射管供暖的空间均匀性较差,在水平1.5 m高度处的最大温差接近5~8℃,可考虑用作局部加热设备.而采用辐射地板可以以最少的热量供应达到相同的平均操作温度.
其他文献
把催化剂固定在基材表面的预设位置是选择性化学镀制作导电线路的关键工艺.采用选择性化学镀铜法在改性后的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基材表面沉积了铜导电线路,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噻吩分子与催化剂前驱体Ag+之间的络合反应,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改性前与改性后的EP基材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根据标准ASTM D3359,铜线路与EP基材之间的结合力高达5B等级;化学镀铜45 min后,铜线路电阻率低至2.78×10-6Ω·cm.选择性化学镀铜法属于加成工艺,其对发展经济、环境友
针对目前很多MIMO天线无法平衡好小型化与高隔离度之间关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型化双陷波超宽带多输入多输出(UWB MIMO)缝隙天线.该天线由两个带有渐变切角的缝隙天线组成,叉型微带线进行馈电,分别在接地板和馈线上刻蚀钩状槽与倒U型槽,实现了滤除WLAN和X上行频段的双陷波.通过在接地板上刻蚀I型槽与圆槽相结合的结构、叉型槽以及对称的L型槽来改善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和阻抗匹配.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天线总尺寸仅为24 mm×24 mm×0.8 mm,除5~6.1 GHz和7.9~8.9 GHz陷波频段外,
提高放大器增益通常采用电压型辅助运放,但由于引入了共模反馈电路,增加了运放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大了面积和功耗.基于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消除共模反馈电流辅助放大的高增益运算放大器.此放大器主要由一个主放大器与两个电流辅助放大器构成,整体结构都采用了差分输入单端输出,消除了共模反馈电路.同时电流辅助放大器结构简单,减小了电路面积,降低了功耗.输出级对传统AB类放大器进行了改进,实现了轨到轨电压的输出.电路采用0.35μm CMOS工艺实现,运用Candence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5 V电源电压下,开环增益
为解决传统零极点固定的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TLE)只能针对特定信道均衡的问题,在TSMC 28 nm CMOS工艺下,设计了一个可工作在28 Gbps数据速率下的自适应CTLE均衡器.该CTLE通过斜率检测技术来比较均衡输出信号与理想信号的斜率,从而生成控制信号去自动调节CTLE的零极点位置,以便适应不同的信道,进而达到自适应均衡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在28 Gbps的数据速率下更换不同损耗的信道,该自适应CTLE均能起到显著的均衡效果,均衡补偿范围可达1~14 dB.经过自适应均衡后眼图的水平张开度均
上海地区气候潮湿,近零能耗(NZEBs)住宅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高湿风险,且湿环境受通风模式影响.通过EnergyPlus模拟计算,研究空调仅做温度控制时3种通风模式下的上海近零能耗住宅全年室内湿环境特征,分析通风模式对室内湿环境及湿负荷影响.根据室内湿环境的时间分布特征划分湿度季节段,分为低湿季、湿过渡季、高湿季.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模式下的湿度季节段划分和湿度特征存在差异.提出湿度时数评价全年湿负荷,仅采用机械通风的模式能够避免低湿季和湿过渡季出现高湿风险,相较于自然通风模式,能够降低约82%的除湿负荷
基于实地调研和DeST软件模拟,深入剖析变电站建筑的能量传输关系,完成了变电站能流图及用电分项,发现通风和空调系统是站内用电主要部分,因此有效排除室内热量是近零能耗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强化自然通风为代表的被动式技术,充分利用环境空气进行降温,降低建筑自身用能需求;热管型空调排热降温、利用变压器排热对人员工作室等冬季有采暖需求房间供热,减少空调及采暖用电能耗,并结合变电站的建筑优势,充分利用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通过主被动技术结合,最终实现近零能耗变电站节能率60%的目标.对构建适宜的变电站建筑形
为了解目前秦岭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夏秋季的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情况,对秦岭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了现场环境测试及问卷情况调查,使用动态热舒适评价指标RWI模型及主观问卷分析对其热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秦岭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夏秋两季的热中性温度为25.02℃(SET?),以80%的可接受和舒适标准得出了22.39~28.36℃(SET?)的热可接受区和24.60~27.60℃(SET?)的舒适区.夏秋季热舒适存在差别,夏季的热中性温度是25.99℃(SET?),秋季的热中性温度是23.33
滨海建筑受盐分侵蚀,其墙体材料的水蒸气迁移性能对建筑能耗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海洋大气中的建筑,有必要研究盐对建筑材料水蒸气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含盐量的水泥砂浆试件,测量其在不同湿度水平下的水蒸气渗透性能,得出水蒸气渗透系数随含盐量和相对湿度变化的规律,同时提出各工况下含盐水泥砂浆的水蒸气渗透系数代表值.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含盐后水蒸气渗透系数随湿度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并未改变;在给定湿度的条件下,水蒸气渗透系数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高湿中盐工况下盐分促进水蒸气迁移的效果最明显,相较于未含
相变温度的适宜性对相变墙体隔热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相变墙体研究中首先要科学确定墙体的适宜相变温度.以徐州地区夏季南向墙体表面空气综合温度为边界条件,利用ANSYS软件对外侧相变墙体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墙体的温度分布及变化情况,以墙体内表面温度为依据,判定外侧相变墙体的适宜相变温度;根据稳态传热理论,在不考虑相变材料层的热阻变化的情况下得出了相变墙体适宜相变温度的计算公式,适宜相变温度随相变层位置由外到内逐渐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工况下,相变材料层位置对墙体适宜相变温度具
为提升热泵采暖的舒适性和节能性,提出了一种新型重力自循环散热器作为空气源热泵的室内采暖末端.针对该复合供热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测研究,分析了重力自循环散热器在系统启动过程中的热响应情况,以及系统在启动及稳定运行阶段的性能.研究发现,新型散热器在系统启动阶段热响应迅速,平均温升速率可达25.5℃/h.同时,选取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作为评价指标,对采暖房间的室内温度分布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采用该系统时室内的ADPI为80%.因此,该系统可营造较为稳定、均匀的室内热环境.在能效方面,系统在测试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