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肺部感染风险Nomogram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来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个体化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学治疗(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Nomo-gram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21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n=56)和非肺部感染组(n=162),采用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SCLC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 纳入218例NSCLC患者,56例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感染发病率为25.69%.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联合化疗药物、化疗周期>2次、化疗后清蛋白含量<30 g/L、化疗前KPS评分<80分是NSCLC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6项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NSCLC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Nomogram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19(95%CI:0.788~0.850)、0.802(95%CI:0.778~0.829),两集校准曲线走向与对角线(理想曲线)较为贴近,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95%CI:0.775~0.839)、0.797(95%CI:0.773~0.821),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1%~90%时,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 基于NSCLC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Nomogram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及早筛查高风险患者和进一步改进治疗计划.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TNFα-308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小儿哮喘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哮喘患者120例,同期收集来我院体检健康的同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提取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DNA,经PCR扩增和酶切反应检测鉴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 G/A基因的多态性,具体包括野生型(GG型)和杂合突变型(GA型)、纯合突变型(AA型)三种,比较两组研究对象308 G/A基因多态性的差异.进一步检测小儿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状态,评估TN
目的 探讨41例罕见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采用GAP-PCR、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和β珠蛋白基因Sanger测序法分析2019-2020年于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疑似罕见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携带者标本.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80例疑似罕见地贫患者中,共发现了20例罕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和21例稀有β地贫缺失.其中,在20例罕见β地贫基因中检出9种突变类型,21例稀有β地贫缺失中共检出3种类型.结论 β地贫基因测序可以发现罕见β突变基因,明确患者的基因型,为罕见地贫家系产前诊断提供重
粪类圆线虫的感染在早期症状轻,难发现,常容易漏诊和误诊,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消化道症状,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检查时发现存在粪类圆线虫和华支睾吸虫合并感染.本文对此展开报告并文献复习,旨在加深对粪类圆线虫感染特征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依然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需要被紧急救治的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及提前预防是有效降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流行病学、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机制以及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及防控治疗提供参考.
方舱核酸检测基地是实现快速大规模核酸筛查、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核心设施,但由于其检测机构众多、人员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感染防控风险较大.在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核酸检测基地的实践中,工作人员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感染防控方案和流程:基地选址、布局、路径规划,完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和制定感染防控制度,人员和路径的管控,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培训、个人防护,核酸检测安全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置,环境物体表面消毒,职业暴露处理,撤离及终末消毒,工作人员医学观察.为基地完成“零漏诊、零感染、零传播”的目标奠定了坚实
目的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方法 调查2018年9月—2020年8月某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019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签订责任书、工作质量考核与反馈、知识培训、信息系统控制等,比较干预前(2018年9月—2019年8月)与干预后(2019年9月—2020年8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无菌性标本、呼吸道标本及血培养标本送检情况.结果 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40335例,干预前21441例,干预后18894例.干预后抗菌药物、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阜阳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住院患者中50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为病例组,采用病例1:1配对研究的方法,设置配对条件,将同期未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且未发生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入院及出院第一诊断相同的50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 病例组住院总费用、日均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64858.5、2128.6元;对照组为26728.0、1477.5元,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造成的
目的 评估不同采样方法检测不同材料表面细菌污染状况的检测效能,寻找一种既符合国家规范又能简便快捷、准确反映物体表面实际微生物污染状况的采样方法.方法 将灭菌不锈钢板与灭菌无纺布表面均匀涂布腐生葡萄球菌,自然干燥后,分别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棉拭子涂抹法、载体压印法、滤膜法进行物体表面采样并检测菌落总数,比较不同采样方法的差异性.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不同污染浓度下,不锈钢板和无纺布均是载体压印法检出菌落数最高,其次为滤膜法,棉拭子涂抹法检出菌落数最低.当无纺布染菌量为1
目的 探讨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包含1例妊娠36+2周孕妇;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9例)、咳嗽(9例)、咳痰(7例).白细胞计数正常8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9例,CRP升高9例,ESR升高9例,PCT正常4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例.9例患者胸部C
目的 探讨猩红热儿童分离来源的A族链球菌(GAS)emm分型、地域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北京和上海地区猩红热患儿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emm基因型以及13种毒力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sa和smeZ)携带情况,分析GAS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与地域、emm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114株GAS分离株中,emm1.0型60株,emm12.0型54株;52株分离自北京(em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