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教育疏导儿童焦虑症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焦虑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无指向性的恐惧、胆怯、心悸、口干、头痛、腹痛等。婴幼儿至青少年均可发生。早期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基本应对。认知行为疗法是這种情感障碍的首选治疗方式,指导孩子成功地获取和实施必要的应对技能。本研究尝试这种方法,运用情感管理培训来疏导儿童的焦虑症。情感教育是指施教者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为人处事。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教师和父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将社会要求和个人需要融为一体,为学习和智力发展提供社会心理条件,造成、确立和保持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这样一种内在心理状态,从而消除儿童的过度焦虑情绪,帮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Children With Anxiety Disorders: Use of 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Model Within a Social Milieu.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Volume 28, Issue 1, 2014)
其他文献
法治教育,是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落实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体现。深圳南山区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城区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区域。教育的“南山质量”是指南山教育人在保障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实现南山教育的均衡化、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和素质化发展,在国内外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育品牌,以实现南山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摘 要 学生生活与德育教材存在差距和矛盾,品德教学要遵循儿童自我建构这一品德形成的本质规律,对教材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重构,从而促使学生品德的自我提升。  关 键 词 德育教材;重构;德性内生  作者简介 董一红,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师  德育是成长主体在教育影响作用下的品德自我建构的过程。任何一种德性的形成,一般都经历由外部规范要求到道德内化,进而内生为品德,外化为行为习惯的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广东、重庆等地,一些“公有民办”名校在初中阶段,通过各种选拔考试展开生源抢夺大战,收取高额学费或“赞助费”。  此举是对教育公平的公然破坏。  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名校的初中阶段”实施的是义务教育,是不能收取学费的。不过在实践中,这一规定更多指向的是“完全公立学校”。如果学校“公有民办”了,其义务教育阶段往往就可
九年一贯制学校承载了孩子从童年到少年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完整地考虑孩子这一阶段的成长规律和需要,以适合的方式落实到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  秉承“济世明德,笃行于微”的校训,济微中学将九年义务教育定义为整体化、系统化和序列化的教育,建立起“9>6 3”的教育模式。学校自2008年开始,积极开展德育序列化教育实践,研究制定了《济南济微中学德育序列化实施方案》,确定了“四段一体”的
开展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学科之间不同方法的碰撞、交融和借鉴,学科之间知识组合模式的变化多端,無疑将为创新性、综合性人才的成长提供无限的舞台,必将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各个学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互不往来”的局面,是现行学科教学的有益补充。
试想一下,课堂改革带来了学生成绩和学校名次的提升,但有没有在关注知识的同时也关注知识带给学生的人文影响?家长为了保证孩子尽可能多的学习时间,有没有在大包大揽的过程中使孩子远离了本应熟悉的生活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孩子生活能力太差,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他人,缺乏责任感……殊不知,这些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孩子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人的成长离不开各类活动,通过参与,个体从中才能体验到各种情感
要不断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融入融合融通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成效,把品德发展与价值观养成、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观念形成与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久久为功,持续用力。  在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央要求,也是学生发展需要。中学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
家,人生的第一驿站。让家庭生活充满阳光,陪伴孩子快乐成长,也是学校教育延伸的责任。如何创新家校联系方式,更有效地指引家庭教育,形成“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成长路上一起走”的和谐发展态势呢?学校几番头脑风暴,决定从儿童真实的家庭生活出发,开展“公民路上牵手同行—我家的成长故事分享”活动,力求让学生家的生活更加温暖、更有质量。  第一阶段:亲子真情写真  我们首先发出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致家长书》
对于双文化儿童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如何平衡本国文化和移民国文化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这会导致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不和谐。本文讨论了存在于移民家庭中的诸多问题,比如父母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参与的缺失、亲子冲突、家庭贫困等影响学生成绩和表现的诸多因素。文章认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文化立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才能更好促进儿童适应社会。
只有让“雷锋”在每个人的心中拥有“常住户口”,才能实实在在地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奉献光和热,让雷锋精神更为久远地传承。  >>> 策划者说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为雷锋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自此之后的半个世纪,每年三月全国各地都会掀起一股“学雷锋潮”,雷锋“服务人民、乐于助人”的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人健康成长。如今,志愿者、爱心人士、社会普通工作者……无论何种称谓,无论哪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