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智 超越自我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5月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对专访他的“焦点访谈”的记者讲述了他少年时期的一个故事,他说,有一天,他的老师在讲课的黑板上挂了一张白纸,白纸的右下方有颗明显的小黑点。老师问学生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一颗黑点,“不能这样,孩子们,你们不能这样,这首先是一张白纸!”老师那一刻沉重而焦灼的神情令安南终生难忘,安南记住的不是老师教给的知识,而是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趣,应对生命中一切挫折和挑战的勇气。
  学习是什么?学习是为谋取生存的手段还是获得超越自我的快乐?教育是什么?新课标下的教育是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是更关注情感、过程和价值观的引导?
  曾几何时,知识本位论、学科本位论一统天下,使得学生学业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而今,新课程明确提出,“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孩子,去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所以,教育是一种智慧,是使精神得以唤醒、内心豁然敞亮的智慧。
  “智慧的特征在于快乐、喜悦、幸福”,因而教育智慧更多地表现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表现为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表现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主要目的。
  知识是人发展的必须而不是全部,知识是教育的内容而不是归宿,对知识的占有和膜拜可能正是学习的大敌,它可能使知识仅仅成为一种工具用于满足生存的需要,当今天对知识的掌握成为明天放弃学习的理由时,知识成了学习的大敌,因此,真正的学习并不是获得知识本身或取得某种学历而是力图超越自我。
  真正的学习,看似在了解外部世界。其实是在发现自我,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内心的愿望,而全心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以实现对自我的超越,
  “学会与会学”是多少年前我们的前辈就提出来的思辨,本人认为,对小学生而言,首先是“乐学”进而是“善学”,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应人文地关注学生的自信自立、宽容接纳、创新品质的养成,学会真正学习,不断超越自我。
  
  一、自信——自我超越的基石
  
  [片段]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师:同学们喜欢玩吗?生(会心一笑):当然!
  师:“会玩吗?”生(有些诧异),会。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玩撕纸的游戏……(师生一起把纸对折,然后任意撕,再展开,接着展示各人的撕纸作品,)
  师:同学们撕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它们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生:左右两边大小一样。
  师:左右两边除了大小一样,还有更深入的吗?
  师生层层深入共同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体悟特征。
  师:我们折一折,撕一撕就创造出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其实数学就是这样好玩,也就这么简单……
  “数学好玩!”在大师陈省身心中,数学就一直被看作“就是好玩”,他总是说,数学应该是好玩的,有兴趣,觉得念下去,就应该念数学,大师就因这一情愫为之奋斗了终生。登上数学的巅峰,其实,“数学好玩,数学简单”的背后就是给学生以自信,好玩——我要学习它,简单——我能学好它,以往数学曾被人为地搞得深奥、枯燥了,“看到它,头就大了”,试想当学生背负着这样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他还能自我超越吗?《新课标》提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就是从人文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教育的价值引导应彰显其智慧的个性魅力。
  
  二、宽容——自我超越的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一个自我超越的人不但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和别人充分交流,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尊重是人性的起点。”教育者应努力创设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的快乐的学习,在经历与交流中超越自我。
  
  三、创新——自我超越的本质
  
  真正的学习是生命的源泉,而创新是真正学习、自我超越的本质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我们的教育无疑应担当起开发培育创造精神的时代责任,而不能留下窒息创造的遗憾和过错,错误本身乃是一种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黑格尔),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放弃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所有的创新都是尝试错误的结果,因而创新者并不全是每一次都做对永不犯错的人,智慧的教育者或许更需接纳、欣赏因开辟新思路而出现的失误,因为他们中或许有瓦特、有牛顿、有爱迪生……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记得《读者》上曾有一段这样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任何他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他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又有什么用呢?”新课标明确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个目标维,就是让我们所有的教育者关注学生的情感,追求智慧的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自由的思想,不断的自我超越。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信息革命时代,以信息通讯为基础的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正暴风似的席卷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现在它正迅速地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并且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一个学校、地区、乃至国家的教育面貌,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发展,更是学生未来创造发明的关键,本文在数学教学中对课本习题求变推广,探究新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方面做了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创新意识
通过对野罂粟种芽低温发育情况、叶片冰点及单株野罂粟受冻害后活力恢复情况的研究,了解到其种芽可以在3.0~5.0℃低温范围内进行根、茎、叶分化生长。单株野罂粟芯部嫩叶和外部
宁春4号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以来,迄今也有近30年的历史,但目前仍没有更好的品种出现以实现宁夏春小麦的第5次更新;笔者引进的以蓝粒作为标记性状分离、保持不育系的新型蓝粒两
[摘要]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题数学就失去了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能培养并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关键词]数学;学生;兴趣;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给予关心和爱护并且适当地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快转化。教师到底应做哪些工作,我把我的观点谈一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认识简约    所谓“简约”,《辞源》上的解释就是“简易”“简单”。但我这里倡导的中职校简约的数学课堂不是简单、简易的教学。  “简约”一词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意蕴丰富。服装设计追求端庄高洁,美丽楚人,谓之“简约时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谓之“简约生活”;绘画中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生动逼真的人物图,谓之“简约艺术”;居室四壁淡雅,朴素大方,谓之“简约装饰”;淡泊名利谓之“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