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对胎儿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选用6至7个月龄的胎儿胃粘膜组织进行有关幽门螺杆菌(Hp)的粘附部位及菌株间粘附能力差异的研究,发现CAPM D32株与NCTC 11637株的粘附部位相似,Hp对胃窦及胃体下部粘膜组织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而对胃体上部及胃底部粘膜组织的粘附能力很差或不能粘附;而CAPM Z-4株则对胃体、胃窦及胃底部粘膜上皮组织均表现出很强的粘附能力;表明Hp的粘附存在明显的部位特异性,不同Hp菌株间在粘附同一胎儿胃粘膜组织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Hp与胃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粘附过程比较复杂,至少包括两种类型,参与Hp粘附的粘附素和相应受体不止一种。结果提示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好发部位及严重程度除与人胃粘膜组织不同部位细菌粘附受体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外,还决定于Hp的粘附素的种类和粘附特性。不但首次在机体和细菌两个方面揭示了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发病规律,也为进一步开展该菌疫苗的研制、开展对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利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探讨了EB病毒基因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型(RFLP)在正常鼻咽组织,鼻咽癌组织和口腔上皮脱落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正常鼻咽组织的EB病毒感染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感染可能发生在癌变前;EB病毒基因组BamH F区的RFLP在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的鼻咽组织之间有不同的分布;不同EB病毒RFLP变型(variant)的混合感染在正常咽组织比在癌组织中普遍,这结果表明可能在癌变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以美国Operon公司生产的OPL1~20十聚体脱氧寡核苷酸为引物,对解脲脲原体8和10血清型标准株基因指纹图谱进行了构建。通过比较发现,两型解脲脲原体DNA间存在同源性和多态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APD可用于解脲脲原体分型。
在运用细胞培养手段的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产品中,支原体污染仍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11株人的细胞SPC-A1、K562、HUT-102、BT-325、6T-CEM、NKM-45、CNE、HL-60、QGY-7701、QZG、人羊膜细胞;3株小鼠细胞P388-1、YAC-1、P815;1株绒猴细胞B95-8;和一株杂交瘤QKT3等,已污染了支原体的细胞经MC-210 1µg/ml处理7天,支原体污染
耐苯唑青霉素的葡萄球菌不同于对苯唑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前者常多重耐药,为合理选用抗菌素,北京市5家教学医院监测了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期间从临床分离的944株葡萄球菌,测试它们对16种常用较新的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苯唑青霉素株占47%;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中耐苯唑青霉素株占49%。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与不耐苯唑青霉素株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均相同,但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烷
从分泌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小鼠抗癌胚抗原(CEA)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C50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并克隆了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基因分别为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
合成两对引物,建立了结核杆菌DNA多重PCR,检测分枝杆菌标准菌株,仅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呈阳性,灵敏度≥7个结核杆菌呈阳性。与Bactec 460 TB系统快速培养法对照检测40例肺结核病人痰,多重PCR法27例阳性,Bactec法19例阳性,(P<0.05)。有4例Bactec法呈阳性,一对引物PCR法呈阴性,而多重PCR法呈阳性。有8例Bactec法呈阴性,而多重PCR法呈阳性。多重PCR法4
期刊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重症肝炎、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者高达100~200万例/年。在自然宿主中仅有少数几种病毒与癌症有关,HBX蛋白致癌性较强。HBV X基因是HBV 4个开架阅读框中最小的一个,对应于1374~1838位核苷酸之间,编码154个氨基酸。该基因表达的HBX蛋白为一种反式激活子。HCC病人的肿瘤和肿瘤周围组织常可发现断裂X基因和完整长度X基因。本文报道利用含有同源启动子质粒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