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在乳腺癌中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肿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唑来膦酸(ZOL)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典型代表,在已上市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中应用最广泛、综合疗效最好,现已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规治疗药物。多项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已证实,唑来膦酸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联合其他辅助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抑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Zoledronic acid (ZOL)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bisphosphonates. It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bisphosphonate in the market and has the best combined effect. It has been used as a routine medicine. A number of preclinical studies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zoledronic acid on tumor cells have a direct or indirect inhibitory effect, combined with other adjuvant therapy (chemotherapy and endocrine therapy) can play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hibit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hese studies.
其他文献
在研究近期(10年)强震危险性判定和总结四川地区1972~2002年强震预测经验的基础上,清理了中国大陆1920~2002年47次浅源大震事件前地震活动图像特征(M≥4.7),提炼出10个方面12项经验性预测依据:主体活动区、多发时段、关联序列、大陆及地区地震异常图像、地区(带)—地段(震源区)地震增强图像(含信号震、诱发地震、地震条带)、相关地震、窗口地震、复发间隔、大陆及地区缺震、地段缺震与地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的所有改变都要基于“学”的服务和支撑。“立足学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智慧”自然成为新课改的四维目标。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全面了解人,充分尊重人,合理激发人,科学培养人”的原则,全面研究学生,科学分析学情,激发学生兴趣,聚合教育智慧。以生为本,提升教学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实现高效教学。因此,研究学生就
番茄中有10个14-3-3蛋白成员,分别命名为SlTFT1-SlTFT10,这些蛋白成员虽具有一个共同的14-3-3蛋白结构域,但因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细胞亚环境的差异使得功能上呈现多样化,其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学生开展体验性、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蹒跚学步的孩子松开了母亲的手.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母亲放手,才会使孩子今后的路走得更稳当。在孩子们学习的路途上,我们是不是也应减少些束缚,放手让他们自己行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