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一、自主学习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预习,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自主学习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叶圣陶提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把自学引入教学之中,不但是新教学方法的一种特点,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
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能够通过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要点。能够理解和辨析重点字、词、句的确切含义,能够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能够学会浏览、速读和精读、细读的本领。但自学又不仅仅是阅读能力。还包括培养主动搜集和选择阅读材料,写阅读札记和笔记的能力,还包括思考、推理、联想、想象、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预习则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预习和准备包括:把与新课相干的旧知识进行回忆和接触,发现和强化。对必备的旧知识缺陷进行补救,以架起“认知桥梁”。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实践准备,以便从中提供信息和问题,实现“常识反馈”。预习中要有质疑,培养学生每篇课文在预习时都要有质疑的习惯,质疑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内涵、写法等诸多方面入手,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是考查别人的。
二、发现质疑
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也应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系列性,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问题要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同食物的色和香,引诱人们去品尝它的味道,如商品美丽的装璜,招徕顾客去购买。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开掘。并且难易适中,不致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另一种则由学生提出,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地指导培养。
三、讨论辨析
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展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即席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还能使学生的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即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讨论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激烈,产生浓厚兴趣,使课堂教学情绪和形式都十分活跃。讨论形式有小组讨论,有全班讨论,有二者结合,视不同目的,不同情况而定。
四、总结升华
总结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系统。总结可归纳为三种:一种是课堂讨论结束时的即席归纳,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一种是在一课或一单元结束时将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体系和结构,应由学生自己完成,并采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再一种是通过在学习基础上解决一个典型问题。通过总结,让学生完成在新形式中的升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发展探究
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自主学习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预习,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自主学习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叶圣陶提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把自学引入教学之中,不但是新教学方法的一种特点,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
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能够通过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要点。能够理解和辨析重点字、词、句的确切含义,能够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能够学会浏览、速读和精读、细读的本领。但自学又不仅仅是阅读能力。还包括培养主动搜集和选择阅读材料,写阅读札记和笔记的能力,还包括思考、推理、联想、想象、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预习则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预习和准备包括:把与新课相干的旧知识进行回忆和接触,发现和强化。对必备的旧知识缺陷进行补救,以架起“认知桥梁”。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实践准备,以便从中提供信息和问题,实现“常识反馈”。预习中要有质疑,培养学生每篇课文在预习时都要有质疑的习惯,质疑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内涵、写法等诸多方面入手,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是考查别人的。
二、发现质疑
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也应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系列性,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问题要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同食物的色和香,引诱人们去品尝它的味道,如商品美丽的装璜,招徕顾客去购买。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开掘。并且难易适中,不致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另一种则由学生提出,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地指导培养。
三、讨论辨析
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展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即席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还能使学生的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即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讨论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激烈,产生浓厚兴趣,使课堂教学情绪和形式都十分活跃。讨论形式有小组讨论,有全班讨论,有二者结合,视不同目的,不同情况而定。
四、总结升华
总结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系统。总结可归纳为三种:一种是课堂讨论结束时的即席归纳,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一种是在一课或一单元结束时将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体系和结构,应由学生自己完成,并采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再一种是通过在学习基础上解决一个典型问题。通过总结,让学生完成在新形式中的升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发展探究
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