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薛颉堡村遗址和田子方籍贯考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wei2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薛颉堡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孝义市下堡镇,薛颉堡遗址和田家大院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研究和文物考古,以及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等多重价值。
  【关键词】孝义薛颉堡村;田子方籍贯;地名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一、地名考略
  薛颉堡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孝义市下堡镇(明时为下堡寨),该村今为“昔页颉堡村”,由于任何字典中都没出现过这个“昔页(昔 页)”字,该村用“昔”来代替“昔页”字,故称“昔颉堡村”。我在昔颉堡考察时得知,村人也不知村子从何时叫作昔颉堡,又为何叫作昔颉堡。据查史料。在清雍正、乾隆、光绪版本的《孝义县志》中确实有这个地方,譬如雍正和乾隆版本中均提到“薛頡堡”和“昔頁頡堡”,时而前者,时而后者,莫衷一是,不知怎的,而光绪版本中册皆称之为“昔頁頡堡”。除此之外,纵考诸史籍,也就明万历版本的《汾州府志》提及过此处,如《汾州府志(明·万历)·卷二·三十五·景致》:“孝义县,薛颉晚照……”
  皆曰“薛頡堡”,而未见“昔頁頡堡”者,由此看见,所谓“昔頁頡堡”本为“薛頡堡”无疑。那么,为何又有“昔頁頡堡”一说?“薛”与“昔”字音相近,晋南方言更同,久而久之,实俗讹为“昔頁頡堡”。
  薛颉堡村历史悠久,甚至于《山海经》都有提及。如《山海经》:“狐岐之山,胜水出焉。”《北山经之首》:“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曰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汾河与管涔山、河 (黄河),不论世俗之称,还是史籍记载,何时都未曾改过。“又北二百里 ,曰狐歧之山”,这里所说的狐岐山,实为薛颉山。不仅如此,战国时期的魏国河西之地,其中也包括薛颉村这一方水土。
  据明·万历《汾州府志·沿革》(卷二·五一)记载:“孝义县,唐虞夏商属冀州,周职方属并州,春秋战国赵魏之地,名中阳。”而孝义县在秦汉时是太原郡的兹氏县。《元和郡县图志》:“汾州西河县本汉兹氏县也,晋改兹氏为隰城县。”又《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註》:“汾隰,汾水邊也。”《後漢·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隰城。”到东汉三国时,“魏始置中阳县,属西河郡”,又到晋西河国永嘉中时,中阳县与兹氏合并:“併兹氏,属隰城,置永安县”。又到北齐时,于天保元年“倂介休入永安”,到了后周宣政元年时,“又分去介休”。毋庸置疑,无论历史如何演变,但这里所说的隰城,即今孝义。
  明·万历《汾州府志·沿革》(卷二·五一)特别提到孝义县名的来历,孝义县在隋朝时,为汾州永安县,到了唐朝贞观元年时,因为此永安县(孝义)名与彼涪州永安县同,恰当时此永安县有个名叫郑兴的人有孝行,“遂改为孝义”。《元和郡县图志》:“孝义县本汉兹氏县地,魏移西河郡中阳于今理,永嘉后省入隰城。北魏太和十七年分隰城置永安县,贞观元年,以县名与涪州县名同,改为孝义。”
  《唐书地理志》中记载:“河东道汾州,领县五,在今府境者西河、孝义、介休、平遥四县。西河即隰城,孝义即永安。”明·万历《汾州府志·沿革》(卷二·五一)还提到,在唐高祖武德三年的时候,“秦王擊宋金刚,尉迟恭以永安降后定河东道汾州孝义县”,又到宋时,孝义县又变成了汾州中阳县,后来仍改为孝义县。又见《宋史地理志》记载:“汾州孝义,太平兴国元年改为中阳,后复为孝义。”
  到了金天会四年,“婁室入汾州,后定汾阳军节度孝义县。”到元朝时,孝义县域有了变化,《汾州府志(乾隆)·卷二十三·古迹》:“温泉故县在孝义县西九十里,高唐山之西。《元和郡县图志》至元五年,割温泉县之半置巡檢司,隶本县。”最后到明朝时,“为山西布政司汾州孝义县,编户三十里,后裁二里为二十八里,今属汾州府。”这其中一里,就有“独但里”,即辖今薛颉堡、贤者村一带。
  清·雍正四年《孝义县志·卷十·古迹》:“板谷关,县西二十八里独柦(但)村。旧志汉文帝时置关守戎。”记载中所提及的“独但村”即是薛颉堡所在地。从清乾隆三十五年《孝义县志》记载可得知,“独但里”在清乾隆时就与“贤者里”合并为“独贤里”。
  清·乾隆三十五年《孝义县志·第三册·里甲村庄》:“宣化坊辖县治前三里,那家里、独但里、贤者里。那家里辖九村……以上九村今倂独贤里。独但里辖十六村,南榆苑、板峪……以上十四村今倂独贤里。桃树沟、独但村,以上二村今无。贤者里辖二十三村,贤者村、高村、神安、胡家窑、下堡村、薛颉村……以上十九村今倂独贤里……”
  薛颉村与狐岐山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然为何独这里被称之为薛颉村?
  《山海经》记载:“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县),胜水出焉。”狐岐山东北会于汾,《禹贡》曰:“治梁及岐”,是也。明·万历《汾州府志·卷三·二十七·桥梁》:“孝义县,胜水桥,在县南二里。”又《一统志》中记载:“山在孝义县西八十里。胜水,一名孝水,水自山东至县西,南北二川合流……东迳六壁城南。”这里说的六壁城应该是今孝义县西的六壁村。
  明·万历《汾州府志·卷二·十五·山川》:“狐岐山,一名薛颉山,在县西八十里,按《余贡》注,岐山今在汾州介休县,意蔡文定时介休尚属孝义,故二邑山川多有重名,狐岐山今盤村原是也。”又《汾州府志(乾隆)·卷三·山川》:“薛颉嶺之左,曰龙隐山,东南距孝义县治六十里。金沙河、半月池诸胜与薛颉嶺连罔而在南,曰狐岐山。晁以道释禹贡治梁及岐,谓冀州之岐山即此山也,东距县治百里高七里许,其南麓有原曰盤重原,原东溪涧,俗呼孝河,北川者也东入胜水。”又见《汾州府志(乾隆)·卷四·山川》记载:“盤重原在狐岐山下。”
  据考证,薛颉村来源于薛颉山,战国时这里已经是一个人口居住密集的村落,其中,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之人物之一、子贡的再传弟子田子方就是薛颉村的人,辩见下文。而狐岐山与薛颉山或同出一脉,但仍然是两山。《孝义县新志》:“薛颉狐岐寔两山,薛颉跨汾阳宁乡孝义三县之界。狐岐则全在孝义境内。山西通志误云,狐岐一名薛颉。”此又一证。   二、田子方籍贯考
  田子方,名无择。古圣先贤之一,他是东郭顺子的学生,即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儒之一,为时人所重。当时的孔伋、曾申等大儒都非常敬仰他,并与他相随。《吕氏春秋·当染》记载其被“魏文侯友之”,不但魏文侯将他视为好友,并且从《说苑·尊贤》《吕氏·举难》《察贤》《史记·魏世家》等重要史籍都说“文侯师田子方”,可以说田子方对魏文侯来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世家》记载魏文侯之子,即太子击遇田子方,其都不曾将太子放在眼里,太子击见他傲慢少礼,无视权贵,于是问他到底是如我这样的权贵者值得骄傲,还是像你这样的贫贱者值得骄傲?结果反而被田子方家训斥一顿,田子方的意思是,当然是贫贱者值得骄傲,你们这样的权贵者如果骄傲,严重了会失去权贵,甚至都会导致丧国,而贫贱者则无所谓,我光脚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去别的国家就是了,最后的结果是太子击给田子方赔礼道歉。
  魏文侯的礼贤下士是闻名天下的,在收罗人才方面甚于战国诸侯,当时文人墨客从此发迹,社会地位之高前所未有,以至于像《韩非·外储左上》《吕览》等史籍上所说的:“弃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可见当时文学盛况空前,亦是人才济济。
  《庄子·外篇·田子方》有一段有趣的记载:“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远矣,全德之君子!”当文侯见过田子方之后,表现出的状态是这样的,子方告辞离去,文侯竟一副怅然有所失的样子,神情恍惚,整天都不说话。他當着自己的大臣对子方的评价是:“真是太深奥玄妙了,他真是一位德行完备的君子!”又据《高士传》记载:“段干木少贫贱,心志不遂,乃师事卜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等居于魏,皆为将,惟段干木守道不仕。”这段记载说明,段干木还是卜子夏与田子方的弟子,可见田子方在儒士中的地位和影响不亚于卜子夏。
  从魏文侯对田子方的态度以及田子方对太子击的态度来看,田子方是儒士中的佼佼者,也肯定了其在当时儒家群体中的先驱者的地位。子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魏国,与卜子夏、段干木并称“三贤”。
  一直以来,田子方的籍贯并没有确切定论,由于田子方是子贡的再传弟子,亦为孔门大儒之一,所以一般都认为他是齐国人。 据《庄子·田子方》记载,田子方自称他的老师是“东郭苑顺子”。东郭顺子,齐国人,《说杂言篇》中称“东郭子惠”,而在《尚书大传·略说》中称之为“东郭子思”。又考《左传》《墨子 非儒》《诗·终》等史籍,“东郭惠子”就是东郭顺子。按《吕氏春秋》中记载“田子方学于子贡”而推之,东郭顺子正是子贡的弟子,而田子方则为子贡的再传弟子。若是因其师为齐人,其弟子亦为齐人,未免牵强,难道在当时,其他国家的人就不能去别的国家拜师学艺吗?
  《史记·魏世家》记载:“文侯师田子方”。可知其名辈在卜子夏和段干木间。《说苑·奉使篇》:“(田子方)尝使齐。”又载:“有舍人毋择,为魏文侯献鹄于齐侯。”所谓“舍人毋择”便是田无泽。若田子方是齐国人,就不大可能作为使者出使齐国了,这些记载说明田子方不是齐国人。
  有学者凭史料记载魏文侯“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文侯以为相”来判断田子方就是齐国人,理由是齐在魏之东,此亦附会之论。魏文侯与田子方和段干木来往时,卜子夏已年近百余岁,且不说子夏有无如此高寿,就算卜子夏百余岁尚在世,如此高龄又岂能为魏文侯师,给魏国做顾问呢?这段记载颇令人生疑。考史籍得知,段干木不愿入朝为官,而只有田子方做过魏文侯的宰相,这也合乎情理。所以说,只凭这段可疑的记载就说田子方是齐国人,不能令人信服。
  那么,田子方究竟何许人?《史记·魏世家》记载:“李克谓翟璜曰,魏成子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又《史记·孔子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这里说明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三人都曾与魏文侯有关,并且都曾是他罗致到身边辅佐他的人才,魏文侯“东得”此三人,记载明了。但是,这其中仍有疑点,上文《高士传》记载,“惟段干木守道不仕”,言外之意是说,其他人都去辅佐魏文侯而入仕,唯独段干木坚持本色,不愿为魏文侯所用。又《孟子》记载,魏文侯欲见子夏的学生段干木,段干木却“逾垣而避之”,也就是翻墙而逃,避而不见,这说明对段干木而言,魏文侯于“东”而未得。所以说,至于田子方是魏文侯“东得”还是“西得”,或“南得”“北得”,皆不能成为定论。话说回来,即使是魏文侯东得田子方,那也不能说田子方就是齐国人。
  《说苑》记载:“田子方渡西河,造翟璜。”这里的“造”字应该是“遇”字之形误。说明田子方通过西河遇到了翟璜。又《韩非·外储说右下》记载:“田子方从齐之魏,望翟璜……”这里说明西河在齐、魏之间,也就是黄河以西。魏国都城在安邑,笔者对魏国时“安邑”之地理位置在运城夏县仍有疑贰,安邑为秦代置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改为北安邑县,隋代以南安邑县改名,治所即今山西省运城县东北安邑,而战国时“安邑”究竟于何处,并无详尽确实的记载。即使魏国都城在运城之安邑,那么当时田子方所在地是孝义下堡镇的薛颉堡村,地理位置亦在东,魏文侯东得田子方即此。
  笔者更认为,所谓“西河”并不是一条河,实际上它是一个地域的统称,即地域名。《晋志》:“西河郡统县四,离石、隰城、中阳、介休。”
  《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这里说的西河指某一地域,而并非子夏居住西河畔教授。若按此说法,西河这片地域,即是当时的孝义一带,田子方是孝义人,他和卜子夏以及段干木就在此。见《正义》中载:“西河郡今汾州也。”子夏所教处在哪里?《括地志》中有记载:“谒泉山一名隐泉山,在汾州隰城县北四十里。”这即是子夏教授的具体地点。
  也有记载说卜子夏居西河教授只是唐朝时的一个传说,如《汾州府志(乾隆)·卷二十三·冢墓》:“徒因北魏置西河郡于兹氏,唐人遂传合子夏社教西河,在是间。”
  对于西河郡为汾州,诸如《方舆纪要》《郡国利病书》《困学纪闻》,以及孙星衍的《校水经注》均从《正义》之说,需要强调的是,当时的汾州包括孝义等地在内。《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孝义本汉兹氏县地,曹魏移西河郡中阳县于今理。永嘉後省入隰城。後魏又分隰城,于灵石县东三十里置永安县。”又引《太康地记》和《地道记》之记载:“西河有中阳城也。”《孝义县志》:“以县西二十五里故城,当魏中阳城。”又《汾州府志(乾隆)·卷五·山川》载:“《水经注》胜水东经中阳故城南,又东合文水,今城南俗呼孝河者,即《水经注》之胜水,以地望考之,县城即魏晋中阳故城也。”又《山海经》载:“胜水出(狐岐山)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胜水即今孝义县“孝河”,此又一证。   对于所谓卜子夏退老在龙门附近的河滨石窟之间,这都是史籍记载或后世之人考辩不严谨所造成的,简直就是妄说,故当阙疑。细考《吕氏春秋》《淮南子》《尸子》等史籍,都说“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 薛氏季宜更是直言:“《传》称禹凿孟门,儒者多未之信。”
  史载明确,凿凿有据,根据史籍所记,田子方是孝义下堡镇薛颉村人。
  说到吴起这个人,他是卫国人,原本是在鲁国为官,也是听说魏文侯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所以离开鲁国投奔魏国,为西河守将。《汾州府志(乾隆)·卷二十三·古迹》:“旧志又有吴城在孝义县西南七十八里,《史记》魏吴起为西河太守时筑以拒秦。”司马迁《史记》中说吴起为西河太守,此处为笔误,当为西河守,守为守将,而非郡守,因为汉景帝中二年始更郡守为太守,前此并无“太守”之称。有此可见,当时包括魏文侯、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在内的大人物都聚集在这里。
  又有史料可为佐证。《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孝义县,魏文侯墳在县西五里,段干木墓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又《孝义县志》载:“三子墓在县西北七里,俗指为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墓。”
  《汾州府志(乾隆)·卷二十三·冢墓》:“周魏文侯墓,宋嘉佑中,汾州通判謝景初撰碑云,考图牒则曰魏文侯都之墓在孝义县西五里,他日涉郡守团池,见唐开元二十年孝义令杨仲昌所作魏文侯碑在焉,其旁记墓在胜水之阳,与其周环高大甚备,至大中十年,刺史崔驞自孝义移于此,已而得魏文侯之藏于是使李令改石别刻杨氏之碑,与其所记墓之所在周环高大并崔驞所列者尽铙而立之墓侧。”
  卜子夏居西河教授,而段干木又师事卜子夏和田子方。根据这些记载可以定论,田子方是今孝义下堡镇薛颉堡村人,并为薛颉堡村田氏之祖确凿不移。
  参考文献:
  [1]俞汝楫.礼部志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993.
  [2]王国典礼[G].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59册).
  [3]明世宗实录[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l962.
  [4]明英宗实录[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l962.
  [5]王士贞.弁山堂别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11).
  [6]宗藩条例[G].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59册).
  [7]明史?太祖本纪.
  [8]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9]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刘向集录.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1]李启谦.孔门弟子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8.
  作者简介:殷谦,笔名北野,(1977-),汉族,新疆伊犁人,当代独立文化学者、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其主要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和元代历史文化,曾发表《怀仁城的记忆》(上,下)、《道殿祖师显密思想简论及其籍贯考》《元朝名臣赵璧事迹考论》等学术文章,影响巨大。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物理教学目标呈现出多元化、多维度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还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以外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到了复习课尤其是高三复习课时,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关注度似乎就没有那么高了.这就导致当前的高考复习,学生兴趣度很低,仅仅是被迫地、重复性地从事着机械化解题工作,凭借着高考逼近的压力推动学生进行复习,教师亦无视复习问题的有效化,只是从高考热点问题出发,用题海去掩埋学生的学习时间.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外科手术是治疗癫痫的有效方法.成功的癫痫手术离不开对致痫灶的准确定位,尤其是接近功能区的病灶.目前综合应用多模态的神经成像及电生理技术,研究癫痫放电的产生、播散的机
氨甲喋啶 (MTX)作为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病情的药物常被临床所选用 ,在使用之中时有发生慢性间质性肺炎。最近我们抢救了一名老年RA在小剂量MTX治疗4个月后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和
帕金森病伴发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基本生活功能影响较小,但往往会演变成帕金森痴呆,从而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因此,了解这一疾病,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
始终重视公众利益、将公众利益置于局部利益之上;秉持认真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毅顽强的品德,住房城乡建设部驻广州市城乡规划督察员扎实细致地工作,完成了一次重
【摘要】20世纪至今,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被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使用。本文通過对玄武岩纤维的混凝土进行各种实验,得出混凝土中应该掺加多少玄武岩纤维才能保证混凝土最大程度的抵抗压、折、弯的冲击。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力学性能;环保性能  引言:  普通的混凝土较为脆弱,承受不住破坏,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可靠和耐久性。近年来通过在混凝土中掺杂不同纤维来增强混凝
高校肩负着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有研究表明,高校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事业发展、配偶就业、住房安置、子女上学。[1]在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普遍存
本刊讯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电设备生产运营专家委员会(简称“发电设备专家委”)二届四次会议于7月17日在广州召开.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孙昌基,工业
期刊
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脑血管病致残结果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AD,成为与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第二大原因.目前血管性痴呆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