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411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之一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注重的。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阴魂不散,制约了学生本就狭窄的阅读空间,压抑了学生的阅读冲动。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外阅读俨然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话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一不说明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注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去打动学生,从而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多举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熏陶;再次,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成为他们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这样,学生怎能不喜欢你的课,乃至你的人呢。
  复旦附中教师黄玉峰自豪地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必须注意: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打印成单页发给学生,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二、授予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1.审题
  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一条线索等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
  2.理清文章层次
  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
  3.抓住中心
  中心是阅读文章时对内容方面的又一要求。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哪些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笔阅读,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主笔一般是主旨的体现,抓住主笔,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4.注重阅读速度
  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毕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彻得多。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我常以此为目的,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活动。
  1.每周摘抄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给予点评,并阐述喜欢的理由,每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最终将活页稿纸装订成册。
  2.每人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文学类报纸或杂志,阅读后要做读书笔记。
  3.开设优秀作品赏析课,每周一节,作品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推荐,赏析则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假期应视为阅读的黄金时间,可组织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作品,并要求写出上千字的读书笔记。
  四、引导学生读“自然”、“社会”这样的无字书
  毛泽东同志说过:“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读无字书,考察自然、社会,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毛泽东早年求学时,就表示:“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书本,不能把学生的这个鲜活的个体囿于教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读“自然、社会”这本大书。看蓬勃而出的朝阳,可以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遐想;看险峻的山峰,可以涤荡学生的心胸;看波澜壮阔的大海,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读社会”,可以让学生体会人间真情、社会百态,增加人生阅历……
  五、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相结合
  正在使用的新教材采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双线结构,但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思维很明晰;在阅读的过程中安排片断作文,在写作指导的同时又顾及课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促进读写。“写”对“读”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模仿性的写还是创造性的写,它的前提都是认真审读原文、段,弄清原文所用的表现形式与主旨意图,之后才能加以仿写。例如,在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就写《老师的说和做》、《爸爸的说和做》等,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复》、《秋》、《冬》等,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总——分——总”的行文结构。与此同时,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
  综上所述,是我对于中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一点浅显的见解。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既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教师一定要克服“一切为了考试”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改变传统的呆板的阅读教学模式,把阅读空间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一辈子而非一阵子,从而使学生高高兴兴的走进阅读的殿堂,让他们在书海中自由自在的翱翔!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龙华乡龙华中学)
其他文献
一、课程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非机械类专业《机械基础》课是以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等传统机械类课程内容为基础的一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习方式得到根本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期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八年级的学生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对自身周围的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尚不成熟,如质疑缺乏充分的根据,争辩常有固执、偏激的倾向。在近现代史教育教学中必须转变观
【摘 要】20世纪中期,党的十六大会议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自此我国就开始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宗旨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强调每一个人都享有平等、自由、自主、终身学习的权利,社区成人教育亦是学习型社会的一种体现,其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个体功能,二是社会功能。本文简要介绍了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研究了学习型社会下社区成人教育的功能与实现路径。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社区
文章阐述了数控专业毕业综合能力考核中工艺设计重点的把握。结合指导数控专业毕业综合能力考核中工艺设计的经验,对比现行考核中在重点的把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工艺设计
《电机与拖动》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电气类专业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且课程知识点多,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介绍采用机器压力成型的超干硬性混凝土路缘石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快速检测路缘石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摘 要】新课改以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而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指能够有效实现教学内容或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小学高年级是连接小学与初中的重要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实现高效课堂,才能有助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进行研究,并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出相关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性策略  素质教育的普及带来的是对教育质量的不断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高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想促进其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必须要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