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概念的界定及评估的思路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gdf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尤其在我们要追溯贫困的原因时。通过收集尽可能多的各种贫困定义,并加以整理和分析,最终将贫困归为四大类:经济视角下的“匮乏说”、发展视角下的“能力说”、社会视角下的“剥夺说”和阶层视角下的“地位说”。然后将以上四种不同视角下的“贫困”整合为一个“多维贫困”的模型。接下来利用“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研究课题的调查数据对多维贫困进行了定量评估,最后以“雷达图”对多维贫困的四个维度进行了描述,并比较出其中的长板和短板。
其他文献
一、研究的问题和目的陈述 (一)关于能力一般原理的几个问题 苏联心理学家的一般观点是:能力发展的决定性部分是属于社会历史的根源;它们是在各种活动、教育和训练中随生活而形成和发展的。
期刊
基于渐进主义解释逻辑的传统政策扩散分析框架难以有效解释政治实践中急剧且快速的政策扩散现象。政策爆发作为一种非渐进政策扩散现象,描述的是公共政策在外部压力机制作用下的大规模快速扩散过程。与渐进式政策扩散模式的s型扩散曲线不同,爆发式政策扩散曲线呈指数式的R型。事实上。以政策创新和政策试验的经验推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国地方政府政策扩散过程不必然导致渐进式的政策扩散模式,亦存在产生爆发式政策扩散模式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制度背景下的政策爆发存在显著的动力机制差异,联邦制政策爆发源自政策过程的正反馈效应导致的
祭祀是古代中国对以"受命于天""君权神授"为核心的抽象最高政治理念的具体制度安排,在建构政治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实操作和行动层面,祭祀建构政治秩序的策略性安排呈现出复杂性特征。对于统治集团内部、士人层级和底层民众等不同群体,祭祀建构政治秩序的策略都有所不同,表现出层级类差。统治者灵活借助祭祀仪典中象征性资源以及围绕祭祀所创制的一套宗法伦理体系,实现了政治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意识形态化、差异化和等级化,实现对不同层级的普遍支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