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p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那么,怎样在阅读课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呢?我在教学《说勤奋》时进行了一定尝试。
  一、设境质疑,触发探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齐读课题)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汗水和心血、浇灌、鲜花、有所作为。
  生到黑板前去板书。板书成这样:板书:13 说勤奋
  汗水和心血鲜花
  浇灌有所作为
  师生校对。
  师:你能用这几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生:园丁爷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鲜花。
  生:爸爸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鲜花。
  生:妈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鲜花。
  生:老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鲜花。
  生:爸爸、妈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我们这些温室中的鲜花。
  ……
  师:课文中这些词语出现在哪个句子里?
  生: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生: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指什么?
  生:“汗水和心血”指什么?
  生:课文中写了哪几位成功者?(司马光和童第周)
  老师板书。
  生:“浇灌”是什么意思?成功者他们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鲜花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的问题来细细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答案。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本课一开始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初读探究的强烈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探究的自主性、主动性,促使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场所。同时,这一初读探究环节的实施,还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表层”,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开放课堂,拓展阅读
  课文在描写生物学家童第周后来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时,只用了短短几句话,很难体现出童第周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朵光彩夺目的“鲜花”的。于是笔者搜集了一段具体描写他是怎样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严格训练的文字,这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发誓要在学术研究上超过外国人。他虚心请教导师,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有时在实验室里接连工作十几小时,把别人用来游玩消遣的时间也投入到学术研究上去了。在比利时的第二年春天,因布拉舍教授病了,所以由达克教授担任实验室负责人。当时实验室共同工作的还有两个美国人,一个是博士,一个是教授,还有几位欧洲学者。有一次要完成一项实验,实验材料是青蛙卵,要把青蛙卵膜去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们做了多次都未成功。达克教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童第周,想让他也来试试。由于童第周刻苦勤奋的训练,使他有了一双灵巧的手,这样精细的手术,他很快便完成了。在场的人都十分惊讶。让学生去阅读这段文字,去读读画画,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童第周付出了怎样的汗水和心血,怎样浇灌出什么样的鲜花?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得到答案:原来是童第周“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发誓要在学术研究上超过外国人。他虚心请教导师,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有时在实验室里接连工作十几小时,把别人用来游玩消遣的时间也投入到学术研究上去了。刻苦勤奋的训练,使他有了一双灵巧的手”才浇灌出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朵光彩夺目的“鲜花”。
  【反思】这段阅读教学片段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教师开放了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背景,课内外知识结合,课外有效地为课内服务。教师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利用了课文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抓住了“知识盲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使学生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多向互动,关注生成
  教学过程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非预设”的特征。文本阅读无“唯一答案”,读出自己的思考,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心思只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的“阅读初探”,紧紧扣住学生对文本的初步反应,即抓住文本对话中的“亮点”“错误点”“质疑点”“争论点”“困惑点”等展开教学,向着文本更深处的内容展开对话,从而创造出更独特、更深厚、更丰富的对话成果。
  在教学时,一个学生在学完了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后,他问了一个问题:
  生:老师,课文仅仅举了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为什么就能说明“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就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讨论。
  师: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
  生:徐悲鸿励志学画,终于成了著名的画家。
  生:陈毅勤奋读书,把墨水沾饼吃下了肚,终于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
  生:爱迪生从小自学成才,成了著名的发明家。
  生:科学怪人开文迪许潜心研究,写了大量的科学著作。
  ……
  通过讨论,学生真切地了解到: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反思】学生为什么会对自我阅读能进行及时地反思,把眼光从浮于表面的、肤浅的文字叙述,转向内在的、深刻的蕴含探究?关键就是教师及时抓住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学生的质疑,进行了适时的点拨引导。正是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展开了与文本的再对话,他们扣词析句,搜集处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认识了世界,发展了思维,获得了审美体验,真正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融于同一教学过程,兼顾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课堂教学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究其原因便是教师课堂中成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而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效应。
  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切入口在哪里?一篇课文的研究专题应该由谁来确立?怎样的研究专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并能实现语文多项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案例从操作层面回答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抓住关键性问题组织探究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创新和创造性是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的体现。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而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中央教科所袁振国所长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阐述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他的理论阐述为我们探
入选理由 十八大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作出全面部署,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坚定信念,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事件回放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
有效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必备的学习材料,但这些材料不是随意选择的。有了合适的学习材料,如果不注重呈现方式和有效指导,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那么该怎样提高学习材料的效度,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材料中吸收最大化的数学内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呢?  一、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为落实目标服务  学习材料的效度决定了落实教学目标的起点和基点。然而我们在选择数学学习材料时往往为了追求新意而脱离学生,偏离教学目标。这样不仅不
现代家禽饲养体系中的一大要素是——光照方案。后备母鸡、产蛋母鸡、种母鸡及肉用仔鸡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光照的质量和家禽所见到的,然后选择合适的光源,因为灯泡并不只是用于照明:不同的成本有不同的可选方案,但是收益各不相同。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7-0049-03  对任何农场主来说,光照技术的飞速发展不足为奇。几年前,选择一种光源
暨丹麦种猪繁育计划与新型饲料加工工艺交流会  2016年9月10日下午,由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邛崃市农业和林业局主办,成都旺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西部(旺江)现代化养猪高峰论坛暨丹麦种猪繁育计划与新型饲料加工工艺交流会”,在四川省邛崃市兰庭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相关院校及企业近200位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图1)。  成都旺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腾涛先生以及丹育贸易有限公司C
摘要:实现低碳增长的政策和行动将对每个行业的政策和行动、政策表述、衡量标准、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以及政策和行动的成本效益进行介绍。  关键词:低碳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4.04.009  第四部分:实现低碳增长的政策和行动之电力部门的行动  1 目标制定:可再生能源与非化石燃料发电目标与发电配额义务  政策描述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这类课文的教学,有利于为学生打下母语的基础,接受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引领学生健
我应邀参加“甘肃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执教一节数学课,人教版教材,课题自定。我选择了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原因是:第一,“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教版教材分别把它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的4个单元;我省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分别把它安排在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的5个单元。教师需要
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提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不可否认,新课改对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备的特点,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备受广大教师喜爱。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对数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使情境价值不大、有效性不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教学的作用。数学课中,创设情境究竟为哪般呢?“
摘要:蜡染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贵州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1]。本文基于传统手工艺品保护视角下的开放式蜡染技术,以贵州丹寨县蜡染为例来探究开放式蜡染技术的利弊,从而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贵州的传统手工艺。   关键词:手工艺;蜡染技术;利;弊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