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近年来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各级领导部门结合实际的安排,我曾几次参加上海新纪元集团举办的培训和镇、校的教师培训,加上从教以来的不断总结,使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感受极其深刻,知道要做和怎样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
一、热爱教育,自我陶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落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谈何容易,正所谓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为师之初,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面对社会监督的力量,面对纷繁的种种工作,感觉从教工作有重重压力,虽觉疲倦和劳累,亦有无可适从、无从着手之感,我迷茫过,压抑过,放弃过......可是,回过头来想,老师不仅要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还要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一步步向健康、文明的道路迈进之时,就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教书的欲望更加强烈,育人的信心与日俱增,我的付出就收获了一种感动,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以往的压力就会烟消云散,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虽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贫的,教学工作也是挺辛苦的,但是只要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对教育事业付出大爱,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的重要性,认识到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就会获得丰硕的育人成果,从中享受到工作的乐趣,且由衷的感到欣慰。
二、教书育人,重在一个“爱”字
现在,我依然怀着愉悦的心境,每天高高兴兴去教我的学生,爱我的学生。我始终认为,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唯有爱才是师德之根本。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爱与爱的互动,只有真心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爱,要爱全体学生,不仅爱优生,还要对差生付出爱,甚至比优生更多的爱。对每个老师来说,爱优生并不难,但要真正做到爱德困和学困生,就不是每一位都做到的了,只爱优等生而放弃后进生的做法,是永远达不到教育目的的。要转化一名学生的学习和处事的习惯,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老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仅靠几节思品德课或几节主题班会课等是远远办不到的,重要的是要靠老师用自己伟大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个性。作为老师,对学生施以爱,要讲究语言的使用艺术,要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表率形象,更多的是放下高压的长者姿态,走进学生的生活,细致入微的融入学生的心灵。无论是在平时教学中,还是在课余的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要求和提醒自己“我做好了吗?”因为,不经意间,我们的言行就会被学生乃至周围的其他人效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应在小学生身上是最灵的,很难想象,一个无知邋遢的人会教出一帮全面发展的学生来。
三、关爱要有科学的方法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假如每个教師都提高个人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任、尊重与爱,那么,我们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好的教育方法都是从营造民主、和谐、愉悦、互动中提炼,营造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教育氛围。有位名人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的发展”。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声东击西”,课间爱打篮球,作业总是不交。一天课间,我与他谈了一些生活上的琐事,询问他小学生活的感受?有什么困难,和同学的关系怎样?他都说很好。接着我问:“你觉得你最近表现怎样?”“不好!”“愿意说说看吗?”“上课总是静不下来,做小动作,作业不会做,没交作业!”说这些时他很无所谓,他接着又说:“老师,你不要浪费时间了,我已经习惯”,说完,他看了我一眼。“老师怎么不管你呢?”咱们是师生,认识是一种缘分,小学六年一晃而过,我们应该珍惜……第二天,他居然交作业了,尽管作业做得不够认真,我立刻表扬了他,之后,他又照常违反纪律,可我没批评他,只是经常让他做一些事,比如,检查一些同学的作业等。我相信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让他体味成功,他就能进步,后来他的进步就证明了这一点。
四、师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我们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工夫,为提高教学质量铺路。热爱学生,是我们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我们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我们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我们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我们,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和指导。我们应该做一个永恒的宽恕者,我们的宽恕,是书山学海上温暖的阳光。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犯错,我们对学生所犯错误应该表现为一种永远宽恕的心态,只有心理上的原谅,才能让我们平静自己的情绪,才可能达到耐心细致的教育。
五、了解学生的心理,让其感到成长的快乐
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常使用的方法是和学生进行谈话。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各有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行为默默的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经常以伙伴的身份友好学生,以家长的姿态亲近学生,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问题学生”的问题,其实就包含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了解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结,这好比医生为病人看病,只有查出病根,对症下药,才能根除顽疾。
六、终身学习是完善教师的重要法宝
老师不断进取的源动力来源于对新知识、新事物、新观念的不断更新,而这个更新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古代哲学家墨翟说:“志不强者智不达”。今天我们也知道了“教育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风格中不断学习创新,才会有涓涓细流涌入学生心田,才不愧“学高为师”,才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才会做到人民满意的教师。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小学教师的追求。
一、热爱教育,自我陶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落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谈何容易,正所谓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为师之初,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面对社会监督的力量,面对纷繁的种种工作,感觉从教工作有重重压力,虽觉疲倦和劳累,亦有无可适从、无从着手之感,我迷茫过,压抑过,放弃过......可是,回过头来想,老师不仅要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还要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一步步向健康、文明的道路迈进之时,就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教书的欲望更加强烈,育人的信心与日俱增,我的付出就收获了一种感动,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以往的压力就会烟消云散,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虽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贫的,教学工作也是挺辛苦的,但是只要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对教育事业付出大爱,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的重要性,认识到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就会获得丰硕的育人成果,从中享受到工作的乐趣,且由衷的感到欣慰。
二、教书育人,重在一个“爱”字
现在,我依然怀着愉悦的心境,每天高高兴兴去教我的学生,爱我的学生。我始终认为,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唯有爱才是师德之根本。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爱与爱的互动,只有真心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爱,要爱全体学生,不仅爱优生,还要对差生付出爱,甚至比优生更多的爱。对每个老师来说,爱优生并不难,但要真正做到爱德困和学困生,就不是每一位都做到的了,只爱优等生而放弃后进生的做法,是永远达不到教育目的的。要转化一名学生的学习和处事的习惯,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老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仅靠几节思品德课或几节主题班会课等是远远办不到的,重要的是要靠老师用自己伟大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个性。作为老师,对学生施以爱,要讲究语言的使用艺术,要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表率形象,更多的是放下高压的长者姿态,走进学生的生活,细致入微的融入学生的心灵。无论是在平时教学中,还是在课余的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要求和提醒自己“我做好了吗?”因为,不经意间,我们的言行就会被学生乃至周围的其他人效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应在小学生身上是最灵的,很难想象,一个无知邋遢的人会教出一帮全面发展的学生来。
三、关爱要有科学的方法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假如每个教師都提高个人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任、尊重与爱,那么,我们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好的教育方法都是从营造民主、和谐、愉悦、互动中提炼,营造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教育氛围。有位名人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的发展”。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声东击西”,课间爱打篮球,作业总是不交。一天课间,我与他谈了一些生活上的琐事,询问他小学生活的感受?有什么困难,和同学的关系怎样?他都说很好。接着我问:“你觉得你最近表现怎样?”“不好!”“愿意说说看吗?”“上课总是静不下来,做小动作,作业不会做,没交作业!”说这些时他很无所谓,他接着又说:“老师,你不要浪费时间了,我已经习惯”,说完,他看了我一眼。“老师怎么不管你呢?”咱们是师生,认识是一种缘分,小学六年一晃而过,我们应该珍惜……第二天,他居然交作业了,尽管作业做得不够认真,我立刻表扬了他,之后,他又照常违反纪律,可我没批评他,只是经常让他做一些事,比如,检查一些同学的作业等。我相信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让他体味成功,他就能进步,后来他的进步就证明了这一点。
四、师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我们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工夫,为提高教学质量铺路。热爱学生,是我们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我们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我们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我们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我们,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和指导。我们应该做一个永恒的宽恕者,我们的宽恕,是书山学海上温暖的阳光。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犯错,我们对学生所犯错误应该表现为一种永远宽恕的心态,只有心理上的原谅,才能让我们平静自己的情绪,才可能达到耐心细致的教育。
五、了解学生的心理,让其感到成长的快乐
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常使用的方法是和学生进行谈话。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各有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行为默默的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经常以伙伴的身份友好学生,以家长的姿态亲近学生,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问题学生”的问题,其实就包含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了解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结,这好比医生为病人看病,只有查出病根,对症下药,才能根除顽疾。
六、终身学习是完善教师的重要法宝
老师不断进取的源动力来源于对新知识、新事物、新观念的不断更新,而这个更新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古代哲学家墨翟说:“志不强者智不达”。今天我们也知道了“教育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风格中不断学习创新,才会有涓涓细流涌入学生心田,才不愧“学高为师”,才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才会做到人民满意的教师。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小学教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