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选择指导前沿之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的框架、解释力与实用性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高考背景下以提升自主选择能力为目标的高中生学业选择指导,是学生发展指导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学业选择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均暴露出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简称SCCT)是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框架,该理论采诸多经典生涯理论之长,构建起以基于学习经验的心理认知因素为关键概念,以情境因素与个人因素为生涯行为发生条件的融合性框架.关于SCCT理论的研究逐步区分“决策效能”与“学科效能”的概念,并与人格理论结合进一步探索学生的选择过程,为学业选择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理论在我国高中学生指导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存在“兴趣”概念静态化界定的缺陷,忽视了学生学业兴趣的发展性.未来我国学者基于SCCT框架的研究可向质性研究领域伸展,更加深度、动态地分析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为学业选择指导实践切中入手点.
其他文献
提升乡村学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教育场域中,乡村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身份认同迷失、知识结构异形、支持体系失衡等现实制约因素,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知识结构、外赋支持等不同维度入手,实现教师身份体认由“外烁型认知”向“内塑型认同”移行,推动教师发展范式从“专业建构”向“文化创生”变革,辅以外源保障与内生发展有机联动的支持服务体系,从而助力乡村学校初任教师走出专业发展困境,真正成长为“留得下,教得好,有发展”的本土专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