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诊断统计,记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并计算发生率,观察分析各种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联性,回访统计医院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10.21%的患者引发医院感染,感染部位发生率最高的为呼吸道感染,患者年龄偏高、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频繁、心功能差等因素与发生医院感染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较大,对患者的治疗、恢复及预后带来严重影响,应得到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32—01
  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引发的感染及出院后发生但在住院时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不包括住院前已获得及已发生的感染[1]。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极易并发医院感染,这对患者的治疗与恢复带来严重影响,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可能加重患者病情,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并且还会对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产生影响[2]。导致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文中对我院心血管内科发生医院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对940例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共有96例并发医院感染,包括男性55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90岁,平均年龄55.8岁;62例为冠心病,25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例行心脏起搏器安置术,6例为扩张性心肌病,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3例行支架置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病程最短3年,最长22年,平均病程(6.8±3.5)年;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制订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对96例患者进行分级,其中36例为Ⅳ级,36例为Ⅲ级,24例为Ⅱ级;在治疗过程中共有55例曾接受侵入性操作,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呼吸机、鼻饲等。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医院感染的相关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诊断统计,记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并计算发生率,观察分析各种因素(包括患者的住院时间、年龄、心功能、合并疾病、预防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与医院感染的关联性,回访统计医院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3统计学处理[3]:比较各组间的发病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感染发生率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0.21%;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与相应感染率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2 发生部位 感染部位发生率最高的为呼吸道感染,然后依次为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胃肠道感染。 具体统计数据见表2。
  2.3病原菌监测 对所有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监测,结果共发现病原菌66株,包括34株革蘭阴性(G-)杆菌,占51.5%;20株革兰阳性(G+)菌,占30.3%;10株真菌,占15.2%;另有2株为其他病原菌,占3.03%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其自身的疾病特征而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的感染仍居高不下。本结果医院感染率10.21%,与文献报道[4]的6.64%~14.20%一致,远高于一般疾病医院感染的水平。提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原因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减退,全身各组织系统灌注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于病原菌入侵;再者多数患者病程长、年龄大,人体生理免疫功能随增龄而衰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多种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心血管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具有以下特点:①老年患者感染率偏高。由于多数老年患者缺乏或丧失自理能力,免疫力较低,并且很多老年患者具有合并疾病较多、病程长、住院时间长、摄入量少、身体虚弱等特点,这就大大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②侵入性检查和治疗较多,而侵入性操作极易引发医院感染。本文中,有57.29%的医院感染患者曾接受侵入性操作。各种侵入性操作中,气管插管会对鼻咽部黏膜造成损伤,从而消弱了纤毛清除能力及咳嗽反射;静脉导管容易引发血液感染,而且静脉导管保留时间越长,血液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留置尿管会损伤尿道黏膜,为逆行感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鼻胃管容易使咽部感染胃内细菌。③住院时间较长。长时间住院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这是因为住院时间越长,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本资料中住院时间超过30天时,感染率可升至16.44%。④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高达29.17%。这主要是因为当患者处于心力衰竭时,多会存在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肺水肿、肺淤血等,人体防御系统明显减弱;患者长时间卧床,缺乏适量活动,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病房内探望者较多,使室内空气质量较差;再加上脱水剂的使用,频繁的侵入性操作,这些均增加了呼吸系统感染的可能性。⑤发生医院感染后临床症状可能并不典型,一些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仅表现为低热、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病情加重,典型的医院感染症状并不明显,这加大了医院感染的诊断难度。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再加上各种先进诊治手段及侵入性操作的广泛应用,使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努力提高患者机体的防御能力,尽量采用病原学诊断,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经验用药,做到快速诊断,科学治疗,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尽最大努力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黄红漫,许其倓,宋来宝.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6(04):91-92
  [2] 王红雷,李长岭.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1):205-206
  [3] 张彦.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05):55-56
  [4] 陈卫珍. 住院患者院内感染402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9):75-7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肿胀麻醉腹部吸脂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行肿胀麻醉腹部吸脂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中、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患者均可自行下地回家。术后随访 1-3个月,患者均满意腹部形态的改善。结论:肿胀麻醉腹部吸脂术是恢复形体美立竿见影的美体塑身手术,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肿胀麻醉;腹部吸脂术  【中图分类号】R622
【摘 要】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心理,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采取最好的方法,满足患者的意愿,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150例患者全部愿意接受麻醉后导尿。结论:开展外科手术病人麻醉后留置导尿,既降低病人对插尿管的应激反应,防止因留置导尿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又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是患者的心声,也是护理发展的趋势。
【摘 要】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500例颈椎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2组,对照组仅遵医嘱执行,观察组术后加强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平均住院(16.9±1.5)d,平均費用为(38982±231)元,患者满意度为70%,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9±11)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平均住院(13.6±1.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95-02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是任何乳制品不可替代的优质乳。然而乳头凹陷产妇因先天不足,使婴儿难以吸吮乳汁,母亲失去喂养的信心,导致母乳喂养失败。我院使用新型乳旁加奶器结合手法牵拉用于乳头凹陷产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