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开展最广泛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模仿角色的行为方式进行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但如果教师缺乏对游戏的指导方法、策略,就难以达到游戏的教育性,也难以保证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是主导,幼儿基本上是被动的。教师怎么安排,幼儿就怎么玩,教师机械地安排,幼儿机械地玩。有的教师甚至不去指导、参与、观察,为幼儿安排完角色,就站到一边去了,幼儿自己玩一会也就索然无味了。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探讨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展开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进行間接指导
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通过周密的观察,发现幼儿进行游戏的需要,从而为制定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案做准备;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使教师的指导可以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加以指点,让幼儿得到及时的暗示和启发,丰富游戏内容,发现游戏情节。如在“服装店”游戏中,教师发现“裁缝”总是给“顾客”量尺寸后记下数据就行了。我就以顾客的身份去做衣服,对“裁缝”说:我要做件合体、漂亮的衣服,不知有哪几种样子适合我?经教师提醒,“裁缝”拿来纸笔画了三个衣服样子,说:您看着几个样子,您喜欢那个?我选择了一种,幼儿这时才量尺寸记数据。教师又说:“师傅,我什么时间取呀?”“裁缝”拿出纸算了一下日期说:“过几天来取吧。”我高兴地说:“谢谢你,你今天的服务真周到。”“裁缝”说:“欢迎您下次再来。”可见,整个游戏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进行了间接指导,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增加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而且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以指导身份参与角色游戏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参与者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的角色高于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一种是教师的角色与幼儿的角色平等。教师角色的不同决定了教师选择的指导方法有所不同。
例如,角色游戏——小医院。小医院今天正常营业,但是教师看大家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所以教师以院长的身份视察工作。
教师走进医院说:“我来检查医生工作是否认真,给病人看病的态度好不好。”于是教师看了医生给病人检查的全过程说:“医生很认真负责”。
教师来到挂号处,但是挂号处的护士并没有给病人问好,直接给病人挂号牌,教师说:“挂号处的护士不会给病人挂号,需要练习后才能来上班。”
教师又来到护士站,护士给病人挂吊瓶的全过程让教师很满意。
最后教师把大家叫到一起开会,表扬了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批评了挂号处的护士。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作为医院院长指导游戏,决定了教师的角色是检查和评价幼儿游戏状况。教师要想检查与评价角色游戏,需要让幼儿把游戏开展起来,然后进行指导。当教师扮演一种高于幼儿角色之上的角色时,教师的指导时机不会选择在幼儿游戏刚开始,而是等待幼儿的游戏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再指导。充分观察之后,教师选择了适宜的时机进行指导。
三、教师以游戏“伙伴”身份参与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超市。教师扮演超市经理在超市巡视着,教师发现肉类区没有顾客,幼儿都在原地站着十分无聊。于是教师走到从超市的入口处,推着一个购物车往肉类区走,幼儿发现教师向她们走过来,立即喊道:“今天的牛肉非常新鲜。”老师说:“那你帮我切两斤瘦肉吧。”孩子切好后放到秤上称重;老师又说:“我现在去买点水果,你能帮我把它搅拌成肉馅吗?我一会儿过来取好吗?”孩子就开始搅拌肉馅。教师买完肉之后站在幼儿看不到的地方的观察着幼儿。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扮演了超市经理、顾客、观察者三个角色。作为经理需要统筹大局,在把握好大局的同时,教师观察到卖肉类的孩子处于无聊的状态,教师作为跟幼儿平等的同伴参与者;幼儿看到教师参与指导到游戏中去,其他幼儿看到教师去买肉也纷纷扮演客人,卖肉类的幼儿顺利地进行游戏。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在幼儿游戏中善于观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使角色游戏成为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重要教育形式。我们经过教师对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应该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观察者,而不是游戏的指挥者、评判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探索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张家港实验幼儿园 江苏】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是主导,幼儿基本上是被动的。教师怎么安排,幼儿就怎么玩,教师机械地安排,幼儿机械地玩。有的教师甚至不去指导、参与、观察,为幼儿安排完角色,就站到一边去了,幼儿自己玩一会也就索然无味了。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探讨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展开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进行間接指导
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通过周密的观察,发现幼儿进行游戏的需要,从而为制定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案做准备;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使教师的指导可以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加以指点,让幼儿得到及时的暗示和启发,丰富游戏内容,发现游戏情节。如在“服装店”游戏中,教师发现“裁缝”总是给“顾客”量尺寸后记下数据就行了。我就以顾客的身份去做衣服,对“裁缝”说:我要做件合体、漂亮的衣服,不知有哪几种样子适合我?经教师提醒,“裁缝”拿来纸笔画了三个衣服样子,说:您看着几个样子,您喜欢那个?我选择了一种,幼儿这时才量尺寸记数据。教师又说:“师傅,我什么时间取呀?”“裁缝”拿出纸算了一下日期说:“过几天来取吧。”我高兴地说:“谢谢你,你今天的服务真周到。”“裁缝”说:“欢迎您下次再来。”可见,整个游戏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进行了间接指导,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增加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而且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以指导身份参与角色游戏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参与者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的角色高于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一种是教师的角色与幼儿的角色平等。教师角色的不同决定了教师选择的指导方法有所不同。
例如,角色游戏——小医院。小医院今天正常营业,但是教师看大家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所以教师以院长的身份视察工作。
教师走进医院说:“我来检查医生工作是否认真,给病人看病的态度好不好。”于是教师看了医生给病人检查的全过程说:“医生很认真负责”。
教师来到挂号处,但是挂号处的护士并没有给病人问好,直接给病人挂号牌,教师说:“挂号处的护士不会给病人挂号,需要练习后才能来上班。”
教师又来到护士站,护士给病人挂吊瓶的全过程让教师很满意。
最后教师把大家叫到一起开会,表扬了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批评了挂号处的护士。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作为医院院长指导游戏,决定了教师的角色是检查和评价幼儿游戏状况。教师要想检查与评价角色游戏,需要让幼儿把游戏开展起来,然后进行指导。当教师扮演一种高于幼儿角色之上的角色时,教师的指导时机不会选择在幼儿游戏刚开始,而是等待幼儿的游戏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再指导。充分观察之后,教师选择了适宜的时机进行指导。
三、教师以游戏“伙伴”身份参与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超市。教师扮演超市经理在超市巡视着,教师发现肉类区没有顾客,幼儿都在原地站着十分无聊。于是教师走到从超市的入口处,推着一个购物车往肉类区走,幼儿发现教师向她们走过来,立即喊道:“今天的牛肉非常新鲜。”老师说:“那你帮我切两斤瘦肉吧。”孩子切好后放到秤上称重;老师又说:“我现在去买点水果,你能帮我把它搅拌成肉馅吗?我一会儿过来取好吗?”孩子就开始搅拌肉馅。教师买完肉之后站在幼儿看不到的地方的观察着幼儿。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扮演了超市经理、顾客、观察者三个角色。作为经理需要统筹大局,在把握好大局的同时,教师观察到卖肉类的孩子处于无聊的状态,教师作为跟幼儿平等的同伴参与者;幼儿看到教师参与指导到游戏中去,其他幼儿看到教师去买肉也纷纷扮演客人,卖肉类的幼儿顺利地进行游戏。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在幼儿游戏中善于观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使角色游戏成为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重要教育形式。我们经过教师对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应该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观察者,而不是游戏的指挥者、评判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探索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张家港实验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