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血压有助于急性卒中治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xcc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项初步研究显示,在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患者中积极降低血压看来是安全和有效的。由于担心积极降低血压会加重缺血并使转归恶化,因此在卒中急性期是否应该治疗高血压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根据目前的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指南,只有在收缩压〉180mmHg时才开始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对于其他的患者,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在卒中后24h重新开始抗高血压治疗。

其他文献
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目前公认的急性卒中标准治疗。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试验资料基础上批准了tPA的使用。从那时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违反治疗方案与患者死亡有关。已报道
对于脑出血患者,由于没有证实一种药物的益处优于另外一种,因此有多种静脉药物被用于紧急血压控制。目前尚无临床研究对使用不同静脉降压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根据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AAN)第60届年会提供的资料,在最初24h接受尼卡地平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血压增高的脑出血患者的院内病死率要低于接受硝普钠治疗者,住院时间也无任何增加。
尽管先前有过一些研究,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卒中的关系仍然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在BMI相对较低但卒中发病率很高的人群中尤其如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学者共同进行了一项全国代表性人群的前瞻性病死率研究。1990--1991年期间,共纳A212000名40~79岁已知无心血管病的中国男性,然后进行为期10年的随访。
美国密西根大学药学院的Reaume等对评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并提供了适当的适应证和治疗时间长短的循证医学建议。
关于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否应进行治疗的决策取决于对终生颅内出血预期风险与介入治疗风险之间的权衡。英国爱丁堡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Wedderburn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成年AVM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的转归是否存在差异。
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降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的卒中风险,但在无CAD患者中的使用却不多。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Nassief等对最近降低卒中风险新证据的一些试验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
替代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和双嘧达莫等的作用已在临床试验中进行了研究并已大量销售。由于这些药物使用情况的公开资料有限,因此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内科的Hills等对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这些药物的使用趋势进行了研究,以评价市场营销租试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传统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12例TIA患者和62例对照者的血浆Hcy浓度,分析Hcy浓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血浆Hcy浓度〈10.0μmol/L组相比,血浆Hcy浓度10.0~14.9μmol/L组(OR=2.450,95%CI1.091~5.502)和≥15.0μmol/L组(OR=5.16
维生素K拮抗剂是目前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剂量;无需监测的固定剂量抗凝治疗方案则更加可取。Bousser等进行了一项开放性非劣效性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idraparinux与维生素K拮抗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的目的是促进卒中后某一功能受损肢体的使用。治疗上肢受损时,每个工作日限制使用受累较轻的手臂数小时,连续2周。非常手段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评价(Extremity Constraint Induced Therapy Evaluation,EXCITE)试验以前已显示,这种干预对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