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对脊柱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特征诊断及治疗价值分析

来源 :现代医用影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44623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T、MRI对脊柱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5例脊柱良性肿瘤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将45例脊柱瘤样病变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行MRI、C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研究组胸椎病变人数大于对照组(P<0.05),骶尾椎病变人数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质增生、骨质硬化病例数小于对照组(P<0.05);MRI诊断脊柱良性肿瘤的灵敏度78.38% (58/74)、特异度82.60% (38/46)、ROC曲线下面积(AUC)0.873大于CT的灵敏度72.00% (54/74)、特异度78.26% (36/46)及AUC 0.824.结论:CT、MRI对脊柱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RI的诊断效能优于CT.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和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MRS)对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后复发及假性进展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因胶质瘤在我院行手术和放化疗的40例患者,患者MR随访检查中均新发水肿灶及不规则强化灶.所有患者均接受MR-ASL和MRS技术进行扫描,将获取图像资料进行相关后处理分析,分别勾划感兴趣区(ROI)并测量相应组织的血流量(rCBF)值、胆碱/肌酸(Cho/Cr)值和N-乙酰天冬氨基酸/肌酸(NAA/Cr)值.通过手术病理或随访复查明确肿瘤复发和假性进展,探讨两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肺癌伴纵隔淋巴结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普通CT平扫与能谱CT动脉期、静脉增强扫描成像,对能谱CT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转移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无明显差异(P>0.05).非转移组原发灶及淋巴结差异较大(P<0.05);宝石能谱CT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普通CT(P <0.05).结论:宝石能谱CT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可提供更加丰富信息,具有一
目的:探讨MRI对梨状肌出口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临床诊断梨状肌出口综合征患者,绝大多数临床表现为单侧臀部或大腿后部疼痛,均行坐骨神经梨状肌段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46例PS患者MRI常规序列表现及信号特点;测量并比较PS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梨状肌的厚度(mm)、面积(mm2)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36/46)梨状肌较对侧肥厚,部分患者梨状肌肌间可见片状长T2信号影,伴或不伴有筋膜及肌腱呈炎性改变,周边肌间可见积液;3例(3/46)表现梨状肌较对侧呈萎缩改变,与邻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CTA评估心肌桥(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冠状动脉CTA成像确诊的MB患者121例,依据是否伴有冠状动脉AS分为MB合并冠脉AS组和单纯MB组,评估冠脉AS与MB类型、收缩期及舒张期狭窄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B合并冠脉AS组中纵深型壁冠状动脉(MCA)占43.53%,高于单纯MB组,合并冠脉AS的MCA收缩期及舒张期狭窄度为50.16±9.72%、30.65±11.18%,亦明显高于单纯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F-CDU)评估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狭窄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0年8月于我院行前臂自体AVF的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HF-CDU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桡动脉管径(RAD)、头静脉管径(CVD)、肱动脉管径(BAD)、桡动脉血流量(RVF)、头静脉血流量(CVF)及肱动脉血流量(BVF),记录术后2个月的AVF中头静脉、桡动脉及肱动脉的管径、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血流量(B
学位
目的:评价CT动态增强扫描粘膜线中断对早期浅表型胃癌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由病理证实患者25例,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通过CT动态增强扫描粘膜线情况来评估胃良恶性病变,连续性存在者判断为良性病变,连续性中断者判断为早期胃癌,两位医生协商后取得一致的诊断结果.结果:25例由病理证实的病例中10例为良性病变,15例为早期胃癌,两位阅片者诊断结果与病理相符率较高.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粘膜线中断对早期浅表型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序列磁共振扫描对肛瘘的分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证实肛瘘患者102例,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DWI检查.利用多序列磁共振图像分析瘘管的走向,内口位置,是否有支管和脓肿及肛瘘分型,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02例肛瘘病例磁共振诊断肛瘘主支Parks的分型及经手术探查情况为:单纯性肛瘘患者67例,复杂性肛瘘患者35例,与手术符合率均为100%.磁共振诊断与术后诊断的Parks分型符合率分别为:括约肌间型95.71%(67/70),经括约肌型
目的:探讨成人形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影像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SCM及影像资料.结果:16例SCM中,男3例,女13例,年龄40~60岁,平均(50.1±5.7)岁.本组病例均发生于腰段.Ⅰ型14例((87.5%)),Ⅱ型2例(12.5%).Ⅰ型中腹侧完全型7例(50%),腹侧不完全型4例(28.6%),背侧型3例(21.4%).Ⅰ型CT及MR轴位图像显示椎管内可见前后走行的间隔将椎管及脊髓一分为二,呈“斗鸡眼征”或“猫头鹰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