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比在体力上的差异低,教师的责任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所以在评价学生时,我们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关注“边际生”,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为了使边际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成绩,张扬个性,提升各方面素养,我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心翼翼,到放开手脚勇敢下水的实践过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1、建立边际生档案,进行个案跟踪,关注边际生身心的点滴成长
为培养边际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边际生更快更多地向优转化,首先,根据边际生具体情况建立起边际生档案,坚持做到排位、辅导、批改作业、提问、活动、家访六优先。其次,找出每个边际生的学习习惯、思想意识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他们谈心,加强理想教育,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时刻注意渗透竞争意识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为了让边际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改变以往疲塌漠然的学习态度,我首先注意从生活中、学习中关怀他们。课下,经常走到他们中间,跟他们谈心,问及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困难,激发他们志向。尤其对于单亲学生更是给予特别的关爱,让她体会到母亲般的温暖。历史课,是人们心目中的副科,对于许多边际生来说,似乎可学可不学。因此,他们很少能集中精力听一节完整的课。为转变他们的认识,提高学习成绩,我抽时间给他们讲中外历史文化名人故事,告诉他们这些其实很多在课本上课堂上就学过,让他们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与他们一起品尝通过竞争获得的喜悦,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3、培养边际生的竞争意识,把课堂作为促进边际生思想转化的主要阵地
首先,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激发边际生的学习兴趣。边际生的培养主要在常规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是主要阵地。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授课重点、难点要针对边际生来设计。
边际生在课堂上很多时候只充当听众或旁观者,但并不说明他们没有好胜心,事实上是,长久以来的受冷落,冲淡了、降低了甚至磨灭了他们的求胜感。在课堂上他们是最渴望受关注的群体。为了培养他们争强好胜的意识,我把竞争机制引入历史课堂。这必须在预先设计题目时候就先考虑到边际生的实际情况,有的题目甚至是为他们量身定做,具体做法就是:在设计题目时候注意分层次分梯度,提问或者布置练习题目时候,除了普遍要求掌握的内容之外,每个人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这虽然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但由于注意了“因材施教”,边际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甘落后,积极思维,不乏创造性的答案,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竞争意识更强了。
其次,在课堂纪律中培养竞争意识。好动是初中生的天性,易反复是他们的通病。这就为课堂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为了让边际生能集中学习注意力,我制定了监督卡,实行加减分制度,让课代表负责,谁哪节课遵守纪律好,没做小动作,加5分,反之,减1分。分数高的同学被树立为榜样,更加认真了。这给分数低的孩子一个极大的紧迫感,眼看着别人的分数在不断增多,开始自觉地控制自己。这样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发展来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不是学生的发展来适应教师的教。人的智力是多元的,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我采取多种措施就为每个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和教学改革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特个性独立人格的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为之追求和必须做到的。边际生,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累赘而冷眼视之,让他们失却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应把他们当成尖子生的后备梯队,去更悉心的加以培养,让他们也成为课堂的主人,锻炼他们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更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并且,让他们懂得:竞争,将伴随着人的一生。
为了使边际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成绩,张扬个性,提升各方面素养,我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心翼翼,到放开手脚勇敢下水的实践过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1、建立边际生档案,进行个案跟踪,关注边际生身心的点滴成长
为培养边际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边际生更快更多地向优转化,首先,根据边际生具体情况建立起边际生档案,坚持做到排位、辅导、批改作业、提问、活动、家访六优先。其次,找出每个边际生的学习习惯、思想意识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他们谈心,加强理想教育,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时刻注意渗透竞争意识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为了让边际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改变以往疲塌漠然的学习态度,我首先注意从生活中、学习中关怀他们。课下,经常走到他们中间,跟他们谈心,问及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困难,激发他们志向。尤其对于单亲学生更是给予特别的关爱,让她体会到母亲般的温暖。历史课,是人们心目中的副科,对于许多边际生来说,似乎可学可不学。因此,他们很少能集中精力听一节完整的课。为转变他们的认识,提高学习成绩,我抽时间给他们讲中外历史文化名人故事,告诉他们这些其实很多在课本上课堂上就学过,让他们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与他们一起品尝通过竞争获得的喜悦,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3、培养边际生的竞争意识,把课堂作为促进边际生思想转化的主要阵地
首先,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激发边际生的学习兴趣。边际生的培养主要在常规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是主要阵地。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授课重点、难点要针对边际生来设计。
边际生在课堂上很多时候只充当听众或旁观者,但并不说明他们没有好胜心,事实上是,长久以来的受冷落,冲淡了、降低了甚至磨灭了他们的求胜感。在课堂上他们是最渴望受关注的群体。为了培养他们争强好胜的意识,我把竞争机制引入历史课堂。这必须在预先设计题目时候就先考虑到边际生的实际情况,有的题目甚至是为他们量身定做,具体做法就是:在设计题目时候注意分层次分梯度,提问或者布置练习题目时候,除了普遍要求掌握的内容之外,每个人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这虽然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但由于注意了“因材施教”,边际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甘落后,积极思维,不乏创造性的答案,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竞争意识更强了。
其次,在课堂纪律中培养竞争意识。好动是初中生的天性,易反复是他们的通病。这就为课堂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为了让边际生能集中学习注意力,我制定了监督卡,实行加减分制度,让课代表负责,谁哪节课遵守纪律好,没做小动作,加5分,反之,减1分。分数高的同学被树立为榜样,更加认真了。这给分数低的孩子一个极大的紧迫感,眼看着别人的分数在不断增多,开始自觉地控制自己。这样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发展来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不是学生的发展来适应教师的教。人的智力是多元的,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我采取多种措施就为每个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和教学改革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特个性独立人格的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为之追求和必须做到的。边际生,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累赘而冷眼视之,让他们失却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应把他们当成尖子生的后备梯队,去更悉心的加以培养,让他们也成为课堂的主人,锻炼他们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更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并且,让他们懂得:竞争,将伴随着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