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报告指出:海峡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这是全国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主张,体现了我们党推进两岸关系稳步向前发展的政治智慧。“一个中国框架”的提法首次使用是在2008年12月31日召开的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在这次大会上指出:“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对于什么是“一个中国框架”,贾庆林在2012年7月召开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解释说:“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其他文献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求“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这为推进协商民主明确了方向。协商民主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
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二级标题中,表明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信,同时也指明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政治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所选择的路径和模式,它明确了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本要求、制度架构、重点任务等。政治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具有决定意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中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十八大报告这一新要求明确了广大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同等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一个拥有数亿农民的国家里,没有这个庞大群体的参与和共享,谈不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谈不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更是一句空话。一些国家经历过的现代化进程表明,平等参与和共同分享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民往往会被置于边缘化的境地。如果能
十八大报告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初步概括。这一概括,着眼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优秀成果,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这是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社会、人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文化软实力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在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历史和
十八大报告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升华,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一是,社会建设的实践,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十八大在总结近年来实践发展、包括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作出新的概括,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其重要内容,作为今后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需要突出解决的重大课题。二是,社会建设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内容,新话迭出,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报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突出“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主题,明确要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充分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具体来说:在教育方面,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就业方面,强调要推动实现更
十八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世界潮流,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报告提出要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设勾勒了一个美好蓝图。“美丽中国”重在建设。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十八大报告把海洋安全放到国家安全的突出位置加以强调,这在历届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安全形势的新特点和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显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强决心。我国是海洋大国,但我国海疆并不太平,海洋领土主权常遭受别国非法侵害。近年来,一些国家又蓄意制造了争夺我岛屿和海域归属权的一出出闹剧,我国海洋领土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高度关注海洋安全,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海洋安全意识,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快推进信息化条件下
“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八大报告的这一新要求,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在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实践中深切认识到,搞好经济建设极端重要,搞好国防建设同样极端重要,二者不可偏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敌对势力千方百计从各方面阻挠和遏制我国发展,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诸多新的挑战。
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一论述,进一步树立起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显示出中国的自信。中国历来是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历来是负责任的政党。因为负责任,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因为负责任,我们把“共赢”与“和平、发展、合作”一同写到了我们高举的旗帜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