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应用驱动下港航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港航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为例,通过分析、讨论以真实应用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有限学时内,牢固掌握基础理论,有效提高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培养专业的港航设计人才做准备。
  关键词:真实应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改革;港航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3.04
其他文献
1 目前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现状及问题之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即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乐于动手、乐于动脑,在探究中感悟物理现象、物理情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科学探究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呈现,而且还作为一个目标向学生提出,在这里学生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
[摘 要] “外国文学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教师在讲课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一些同学对于“外国文学史”的本质问题理解不到位。通过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适当展示西方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他们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这两大文学分期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 外国文学史;西方美术;文学专业  [作者简介] 刘冠成(1991—),男,山东滕州人,
[摘 要] 互联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教学带来了重大创新与挑战。以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为例,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效果评价,以期为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指导。通过统计分析中国MOOC网站在线学习时长、单元测验成绩、发帖互动讨论评分,雨课堂课前预习评分、在线答题成绩、翻转课堂互动讨论评分,国家虚拟仿真平台实验评分,教学基地现场实验操作评分等数据与平时成绩、期末闭卷考
[摘 要] 对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发展历程的反思表明,基于政策视角开展的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只有从学生主体视角出发,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才能建立科学的双语教学体系,保证教学效果,双语教学才能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双语教学;政策视角;学生视角;双语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 韦 剑(1972—),女,湖南湘潭人,经济学硕士,湘潭大学商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学校应紧跟工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科研思维灵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以汽车测试技术课程为例,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从教学内容优化、实践能力培养、考核方式改革等多个方面探讨课程优化改革问题,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杂工程问题;汽车测试技术;课
[摘 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口腔修复学是一门高度实践性学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口腔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生的质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口腔修复专业及学生的特点,在口腔修复专业住培医师临床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革,力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留守学生多,学生受社会、家庭、升学压力的影响大,加之设施短缺,学困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较多.针对现状,学校提出实施阳光教育,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坚定“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理念.物理教研组全体同仁积极践行阳光教育,着力推进阳光课堂建设,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针对学困生转化支八招,取得良好的实效.  招式一:情感激励 拉近距离  每一个学生都有
[摘 要] 旅游文化学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活动,探究旅游文化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学习旅游文化学不仅可以了解人们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在未来工作中合理开发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创造有时代精神的新时代旅游文化。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更适合本课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继承,随着近年来非遗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融合,在资源整合、教学形式、技艺传承等方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总结近年来高校非遗教学的部分特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非遗传承数字化的必要性。并以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部分纺织技艺与实践经验为例,结合高校云教育平台与教学资源的纺织丝绸非遗技艺融入高校教学的改革,围绕资源整合、平台设立阐述实现路径,以期为
[摘 要] 受到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学校外在条件的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出现困境。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路径选择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落脚点,提升学生幸福感、获得感是起始点,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是中介点,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力是着力点。四点协同发力,真正培养出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伟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归属感;文化自信  [基金项目] 2017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