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币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历代诗歌中,有不少反映钱币与社会生活的诗篇。吟咏品赏这些诗句,别有一番情趣。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计量单位为“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就有“菁菁者我,在彼中陵。既见君子,赐我百朋”的诗句。《诗经》中《氓》诗这样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意是,笑嘻嘻的男子,抱布来换丝,其实不是换丝,而是向“我”求爱。诗中的“布”也是当时的一种货币。
西汉时的才女卓文君在《白头吟》诗中写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男女重义气,何用钱刀为。”诗中的“钱刀”是指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刀币。据传,司马相如欲娶一美女为妾。卓文君知道后,借《白头吟》诗劝夫“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暗示用“钱刀”买来的爱情不会长久。
“五株钱”和“开元钱”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长寿钱,大小适中,铸造精美,深受人们喜爱,不少文人吟诗赞美。特别是我国古典诗歌兴盛的唐朝,吟咏钱币的诗人颇多。诗仙李白一面高唱“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答友人》,一面又低吟“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圣杜甫则在《最能行》中说:“速今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唐·天宝年间尚书郎张谓有《题长安壁主人》诗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此诗言简意深,利若一击而中的匕首,刺向拜金主义的世风。如今,张谓如能复生,必有不少新的感慨!
宋代姑苏城有一位姓李的民女,略通诗书,一次她拾得一枚破铜钱,便作了一首《咏破钱》诗:“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青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诗中‘开元’二字是指唐朝开元年间铸造的“开元通宝”铜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破钱的形象,后两句运用联想,对铜钱未破时的情景进行推断,说它被人当作“权钱交易”的宠物,制造了许多人间不平事,对物欲横流、贪官当道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谴责。
元代钱币研究者吴莱写了一首关于古钱的诗:“我观泉志颇识钱,古今钱品不一传。历代铸钱史靡记,泉府积币开其前。五铢半两日已变,榆荚鹅眼争相缘。重轻子母信有制,周郭肉好俱完全……”此诗告诉我们:自古流传下来的铜币很多,有关铸币的事,史书都有记载。并简要地阐述了铸币的变迁和作用。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在一首《言志》诗中吟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首诗道出了作者的志向。
明代诗人沈周有一首《咏钱》诗,历数了“钱”的功过,其诗云:“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平量市场无偏价,泛滥儿童有爱心。一饱莫充输白米,五财同用愧黄金。可怜别号为贿赂,多少英雄就此沉。”诗人指出:个把微小的铜钱,担负着无数次的交易重任,像泉水一样流动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便利;衡量市场物价公允不高不低,连天真的孩子都喜欢它;虽然不能直接饱腹却胜过白米,若各种钱币同时使用,方便交易,使黄金感到惭愧;可是有些人拿它行贿,就使世上不少英雄为之沉沦。作者以含蓄的手法历数钱币功过的目的,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行贿受贿,否则就会因此而沉沦。
时下,有的人为钱卖身亡命,有的人为钱忘恩负义、毁誉折节、苟活终生。袁枚的《咏钱诗》说:“万物皆可爱,唯钱最无趣。生前常不来,死后带不去。”劝君多品读咏钱诗,摆正你与金钱的关系。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计量单位为“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就有“菁菁者我,在彼中陵。既见君子,赐我百朋”的诗句。《诗经》中《氓》诗这样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意是,笑嘻嘻的男子,抱布来换丝,其实不是换丝,而是向“我”求爱。诗中的“布”也是当时的一种货币。
西汉时的才女卓文君在《白头吟》诗中写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男女重义气,何用钱刀为。”诗中的“钱刀”是指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刀币。据传,司马相如欲娶一美女为妾。卓文君知道后,借《白头吟》诗劝夫“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暗示用“钱刀”买来的爱情不会长久。
“五株钱”和“开元钱”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长寿钱,大小适中,铸造精美,深受人们喜爱,不少文人吟诗赞美。特别是我国古典诗歌兴盛的唐朝,吟咏钱币的诗人颇多。诗仙李白一面高唱“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答友人》,一面又低吟“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圣杜甫则在《最能行》中说:“速今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唐·天宝年间尚书郎张谓有《题长安壁主人》诗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此诗言简意深,利若一击而中的匕首,刺向拜金主义的世风。如今,张谓如能复生,必有不少新的感慨!
宋代姑苏城有一位姓李的民女,略通诗书,一次她拾得一枚破铜钱,便作了一首《咏破钱》诗:“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青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诗中‘开元’二字是指唐朝开元年间铸造的“开元通宝”铜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破钱的形象,后两句运用联想,对铜钱未破时的情景进行推断,说它被人当作“权钱交易”的宠物,制造了许多人间不平事,对物欲横流、贪官当道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谴责。
元代钱币研究者吴莱写了一首关于古钱的诗:“我观泉志颇识钱,古今钱品不一传。历代铸钱史靡记,泉府积币开其前。五铢半两日已变,榆荚鹅眼争相缘。重轻子母信有制,周郭肉好俱完全……”此诗告诉我们:自古流传下来的铜币很多,有关铸币的事,史书都有记载。并简要地阐述了铸币的变迁和作用。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在一首《言志》诗中吟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首诗道出了作者的志向。
明代诗人沈周有一首《咏钱》诗,历数了“钱”的功过,其诗云:“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平量市场无偏价,泛滥儿童有爱心。一饱莫充输白米,五财同用愧黄金。可怜别号为贿赂,多少英雄就此沉。”诗人指出:个把微小的铜钱,担负着无数次的交易重任,像泉水一样流动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便利;衡量市场物价公允不高不低,连天真的孩子都喜欢它;虽然不能直接饱腹却胜过白米,若各种钱币同时使用,方便交易,使黄金感到惭愧;可是有些人拿它行贿,就使世上不少英雄为之沉沦。作者以含蓄的手法历数钱币功过的目的,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行贿受贿,否则就会因此而沉沦。
时下,有的人为钱卖身亡命,有的人为钱忘恩负义、毁誉折节、苟活终生。袁枚的《咏钱诗》说:“万物皆可爱,唯钱最无趣。生前常不来,死后带不去。”劝君多品读咏钱诗,摆正你与金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