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田作业现场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现场作业人员一时的麻痹大意,安全意识不强造成不再生一种重要的积极的方法。
关键词:油田作业现成事故心理原因心理干预对策研究
一、前言
对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现场回顾和原因分析,员工的不安全操作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怎样全面的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员工的生命负责,为以后的正常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是油田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任务。
二、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
从安全管理心理学理论出发,人为事故原因分为3类,第一类:有意违反安全规程或无意违反规程;破坏或错误的调整安全设备;放纵喧闹,玩笑分散他人注意力;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与人争吵,心境下降;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第二类:没有工作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缓慢的生理反应和生理缺陷;各器官缺乏协调;疲倦;身体不适;找工作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夸耀心,贪大求全。第三类:激情,冲动喜冒险;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理,无安全感;心境不好,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工作单调。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当一个人形成一定的引起事故的心理,而且具有可能引起事故的性格,并且碰到一定的引起事故的机遇时,才会发生也必然发生引起事故的行为。
三、几种不正确的心理状态容易导致油田生产事故的发生
1.放松心理:目前,油田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者每天所做的工作也越来越简单,只要按按开关,记记数就可以了,加之很多操作人员在同一岗位已工作多年,所以安全意识淡薄,盲目的认为肯定不会发生事故。但他们恰恰忽略了一点,就是无论设备多么先进,都要由人来控制,如果人出了问题,还是会造成事故。在油田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类似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因为自己一直这么干,没出过事;或者别人也这么干,也没出过事,自己也跟着效仿。这样久而久之违章行为愈演愈烈,放松心理逐渐产生,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由于每一次违章作业并不一定都会发生事故,于是有些人往往带着一种碰运气的想法,进行冒险作业和其他违章作业。是的,违章不一定会引发事故,但违章就好像是人走在杂草丛生的沼泽地一样,可能第一脚踩下去,下面是实的,但你不能保证每一脚都脚踏实地,不一定哪脚踩空陷下去,再想后悔就来不及了。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压力的存在,注意力才会更集中,这个时候才是最安全的时候,而不在于客观条件有多么优越。所以,对于从事油田生产的操作人员来说,无论自己干的活有多么简单,都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它是存在风险的,如果稍有放松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我们不要等发生事故之后再发出“悔不当初”的感慨,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端正态度,克制放松心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令人痛心的事故发生。
2.省能心理:人类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和生活中养成了一种心理习惯,总是希望以最小能量(或者说付出)获得最大效果。当然这有其积极的方面,鼓励人们在生产、生活各方面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获,但在安全工作中,这种心理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我们的安全操作规程上的每一步都是有着一定的安全理论依据的,不是凭空编出来的,省去其中任何一步都有可能酿成苦果。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因为省能心理導致的事故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安全操作不能走捷径,要避免事故发生就必须抑制省能心理,踏踏实实的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按部就班的处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3.急躁心理:我们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攻克的问题或者很复杂的操作,这样,如果我们反复尝试解决问题都没有成功,心理难免会有波动,甚至会发脾气,如果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去操作,往往会有一些冒险行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不顾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冒进违章!其实在生活当中,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操作人员处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就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始终保持冷静的心态。这对于保证安全操作是一个有利的保障。
4.慌乱心理:大部分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很少经历一些大的系统故障或者设备问题,所以一旦真的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难免会产生慌乱心理,不知所措。而往往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人越是容易出错,从而变事件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为了避免慌乱造成的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的油田企业都要设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目的就在于一旦发生事故,操作人员能够有秩序的进行处理,有秩序的进行逃生。同时,一些切实有效的演习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就是让操作人员在事故之前熟悉相应事故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这样一旦事故发生,操作人员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不会产生慌乱心理,从而也就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四、油田作业现场事故发生的心理干预对策
1.加强沟通,减释变革压力。在实施各项变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与员工的沟通:一是向员工解释清楚。在组织变革之前,员工必须知道为什么需要改变?也许你真的说明了原因,但你是否真正做到了信息透明?如果员工无法得知信息,又如何要求他去接受改变?二是倾听员工的声音。在决策的过程中,你是否给员工提供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许多时候主管认为有必要改变的事情,也许员工并不这么认为;主管认为改变会带来好的结果,员工却有可能认为改变只会带来负面的结果。角色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2.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人体舒适度的需要出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或消除恶劣工作条件给员工带来的不适。如关注空气、噪声、光线、整洁、绿化、装饰、拥挤度等,给员工提供一个悦目、爽心、舒适的工作空间,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工作时播放一些轻松、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可以达到减压的目的。
3.采取主动对突发事件进行干预。为应对突发事件对员工的心理冲击,企业应该建立意外事件援助计划,对其进行心理帮助。当由于重大事件引发员工大面积群体性心理问题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引进外部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通过交谈、引导、沟通、疏导、抚慰等方式和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帮助心灵失衡的员工进行情绪释放、宣泄和重新调整,减轻焦虑、痛苦、孤独和耻辱感,并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五、结束语
对员工不安全的心理,及时纠正,劝导,沟通和积极的做好心理干预工作。是避免油田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安全有序的生产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燕杰,许静华,魏世平等.石油勘探开发基础知识[M].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