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胚鼠弓状核细胞后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来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证实毁损弓状核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变化这一作用,用毁损弓状核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变化后,重新植入胚鼠弓状核细胞悬液来观察动脉壁的变化是否能得以恢复.实验用新生Wistar大鼠18只,按出生后1、3、5、7、9天皮下注射10%谷氨酸单钠4 g/kg体重,共注射5次,为毁损弓状核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存活30天后,取6只动物主动脉作为对照组Ⅰ,另12只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Ⅱ,实验组在弓状核区重新植入14天胚鼠弓状核细胞悬液 5 μL(细胞浓度为1×1015/L),对照组Ⅱ植入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存活30天后各取主动脉作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Ⅰ动物主动脉壁内皮细胞腔面可见微绒毛样突起,内皮细胞核有些扭曲,不规则,内皮下层未见增厚;对照组Ⅱ动物内皮细胞变性、脱落,内皮下层明显增厚,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和胶原纤维,有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迁入内皮下层,这些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早期特征性病变;实验组动物内皮细胞核完整,内皮与内皮下层连接紧密,偶尔可见内皮细胞核扭曲.实验证明,在被毁损弓状核区重新植入胚鼠弓状核细胞后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恢复作用,从而证实下丘脑弓状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均表达髓系抗原,部分同时伴有淋系抗原(CD7)表达,急性淋系白血病均表达淋系抗原,少数伴有髓系抗原(CD13
为研究尿毒症及血液透析对血清一氧化氮 (NO)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了 1 0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1 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及 1 0例正常对照
报道了一种功率均衡的超宽带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该激光器采用窄线宽可调谐FP滤波器、掺铒光纤、波分复用器和耦合器构成光纤环形腔激光器,并通过部分反馈光功率自动控制,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20例置换双瓣病人,按术前肺动脉压分成二组:肺高压组(H)和正常组(N),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
目的:探讨TEE诊断先天性主动脉二叶式瓣(DAV)的价值.方法:采用HP2500超声诊断仪,经胸超声(TTE)探头频率2.0~3.5MHz,TEE探头频率5.0MHz.对TTE拟诊的33例DAV患者TEE做进一步复查
目的 :探讨肺错构瘤的临床、X线及CT影像特点。方法 :6 7例肺错构瘤 ,平均年龄 5 0 4岁 ,无症状体检发现 40例 (5 9 7% )。全部病例均有胸部正侧位照片 ,其中 42例有肺门及
目的: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延迟EST及LC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69例经非手术治疗缓解63例(91.3%).其中59例适合行延迟ES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新生儿硬肿症的出凝血功能改变,为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5项出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不同病情之间比较:凝血酶原时间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继发输血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 用RT PCR法测血清HCV RNA ,并用ELISA方法测HCV核心区多肽抗体 (HCV CP)。结果  10 7例儿童白血病
脐血中不仅含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而且也含有较丰富的多种造血生长刺激因子.因此,研究脐血血浆中造血生长刺激因子,可有助于了解胎儿造血的特点,并且可进一步证实脐血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