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后,国际油价再次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通道。继7月2日突破每桶72美元创下1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之后,近日纽约油价再次逼近80美元关口。
国际炒家哄抬油价
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疯涨势头不减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油价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对冲基金等参与能源交易的投机行为对国际油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趋紧的石油供求关系是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尼日利亚局势动荡,欧佩克不准备在近期内增加原油产量导致油价上扬。高盛给出的数据也证明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而供给紧缩的基本面。
目前全球原油日产量与一年前相比下降了100万桶。相反,全球原油需求却比一年前提高了100万桶/天。而7月初,由于受洪水影响,位于美国堪萨斯的一座炼油厂被迫关闭,该炼油厂日产汽油达到210万加仑,占全美汽油日产量的1/7,这也引发了市场对炼油厂开工不足的担忧。
此外,因为武装分子不断袭击石油设施,自去年以来,非洲第一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的石油产能已经下降70万桶,减少约三分之一。眼下这一态势未有好转,也为油价炒作提供了绝好的借口。
但是,欧佩克并不这么看。欧佩克轮值主席、阿联酋能源部长哈米利表示,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高与原油供求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由于一些“投机行为”造成的。科威特国家最高石油委员会成员、石油专家阿迈德?欧提戈预测,国际油价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油价会在今年冬季突破80美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高盛集团分析师称,若石油出口国不增产且其它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美国的原油价格可能在2007年年底前升至每桶95美元。
成品油涨价要看CPI
与此同时,中国关于成品油价即将上涨的消息也不绝于耳,人们对于成品油价即将上调的预期也一次次被拉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原油价格这只“蝴蝶”只要扇扇翅膀,大洋彼岸的风暴就会愈来愈近。
据报道,由于国际油价飙升,国内炼油企业亏损面扩大,在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巨头的推动下,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成品油调价方案。其中,他们建议将汽油价格每吨上调200元以上,而柴油每吨上调150元左右。和成品油调价方案一同出台的,可能还包括酝酿已久的燃油税。分析人士指出,成品油调价方案很可能会在10月份出台;至于出台燃油税,鉴于中国CPI指数如此之高,国家发改委对此非常慎重,这一方案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上一次成品油调价是在今年1月份,当时国际油价已经从2006年的最高点每桶78美元,回落至55美元附近。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以汽油为主的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价格每吨下调220元。事实上,不久前在上海的一个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能源专家姜鑫民认为,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7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国内成品油价格肯定将再次上调。他表示,如果不上调成品油价格,国内炼企将承担巨额亏损。
眼下,中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原油炼化企业,已然苦不堪言。中石油、中石化方面纷纷表示,6月开始,他们的炼油部分出现亏损。“每多炼1桶进口原油,我们的亏损额就会增加至少10美元以上。”中石化炼油事业部人士慨叹,去年发改委决定下调成品油价格时的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处于60美元以下,而今,盘桓于70美元以上的国际价格正在给企业带来更为致命的打击。中石化财务副总监王利生表示,在国际油价每桶60美元左右的时候,中石化基本不亏本;而中石油方面表示,每桶65美元时还可以收支平衡。鲜为人知的是,当国际油价在65美元高位时,石油企业通过有关渠道曾申请成品油提价。其中汽油(93号)涨200元/吨,柴油(0号)150元/吨,然而这样的方案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认可。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样与原油价格密不可分,国际原油价格如果持续高企,发改委也势必要尽快出台新的价格指令。
但是和今年1月作出的降价指令一样,发改委对于是否再次调高成品油市场价需要慎之又慎。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单卫国分析,尽管现在国际原油价格与数月之前已有天壤之别,但国内的经济运行环境同样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如6月份CPI高达4.4%等等,这些因素都将触及政治神经。
韩晓平认为,世界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适当的提价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有度,因为通过简单的涨价并不能缓解中石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压力。相应,国家应该鼓励中石化向原油开采的上游领域发展,同时也要扶持中石油、中海油加速向下游乃至零售环节渗透,进而形成三巨头同时在上下游领域展开混业竞争,这才是打破国内炼化企业步步受制于人的关键。
大户暗自囤积成品油
在国际油价持续发着高烧之际,国内精明的批发商、加油站甚至货运公司等大户们已暗自囤油,期待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价格后,即便不能大赚一笔,也能减少开支。

“一般情况下,大户要赶在国家上调成品油零售价前囤油。”北京最大的成品油批发商之一——中润通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裴英山说,近期他们买进了2万立方米成品油。照该公司平常的销量,这足够销售1到2个月。
之所以要囤油,裴英山用目前热门的股市来解释:看好了一支股,必然要涨了,为何不买进?之所以认为国家发改委会上调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他有两个证据: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国内油价号称与国际接轨所以必然要涨;国内油荒时节又到,按惯例油价要涨。现在按市价5700元左右囤油一吨,若国家上调油价,哪怕一升只涨2毛钱,囤一吨就是将近300元的价差进账,如果买进2万立方米,很可能有480万元的价差净进账。
裴英山不过是众多在近日囤油的精明商人中的一个。除了批发商,加油站老板们也开始大批量进油,近日,几家民营加油站老板就达成协议,共同出资1000万元买进93号汽油。中石化一区域公司高层说,近日要求买油的大客户还有长途货运公司、矿产老板等。
与之相比,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上半年原油进口总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1.2%,至8154万吨,合日进口原油330万桶;6月份原油进口量为1412万吨,合日进口原油345万桶,较上年同期增长19.8%。
由于国内油田逐渐老化,原油产出有限,预计中国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在未来数年内不太可能有所改善,预示着中国不断增长的原油进口量可能很快超过国内产量。
国际油价联动提速
7月12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一个警告,预计未来5年全球的石油供应将会十分紧张;到2012年,由于石油需求的增速远高于供给增速,石油价格可能升至创纪录的高水平。
发改委今年1月启用了新的“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分析人士认为新的机制实现了以原油价格来定成品油价格的想法。“这样的机制对于国际市场反应时间要缩短了,现在反应的时间从三个月缩短到一个月。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类似美国那样的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不能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特殊的定价机制是造成目前油价问题如此敏感的重要原因。
人民大学国际战略中心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表示,“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逐步向全面放开过渡。在各种成本和利润数据都全面且可信的前提下,成品油价的变化,就可能不再这么敏感了。”
同时不容回避的是,国内对于原油进口的依存度正在不断攀升。中石化发布的公告显示,2006年其炼油产能高达1.46亿吨,但其自产的原油只有4000万吨左右。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上半年中国进口石油9959万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8%。“无论是按照原来的方法或者新的成本价计算方法,或者节能降耗的背景要求来看,国内成品油价格都有必要随国际市场进行调整。”国家信息中心石油问题专家牛犁分析指出。
“从未来国际油价走高的趋势来看,炼油企业的成本在提高,成品油价格的上调是不可阻挡的”,社科院亚太所石油问题专家管清友表示。
国际炒家哄抬油价
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疯涨势头不减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油价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对冲基金等参与能源交易的投机行为对国际油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趋紧的石油供求关系是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尼日利亚局势动荡,欧佩克不准备在近期内增加原油产量导致油价上扬。高盛给出的数据也证明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而供给紧缩的基本面。
目前全球原油日产量与一年前相比下降了100万桶。相反,全球原油需求却比一年前提高了100万桶/天。而7月初,由于受洪水影响,位于美国堪萨斯的一座炼油厂被迫关闭,该炼油厂日产汽油达到210万加仑,占全美汽油日产量的1/7,这也引发了市场对炼油厂开工不足的担忧。
此外,因为武装分子不断袭击石油设施,自去年以来,非洲第一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的石油产能已经下降70万桶,减少约三分之一。眼下这一态势未有好转,也为油价炒作提供了绝好的借口。
但是,欧佩克并不这么看。欧佩克轮值主席、阿联酋能源部长哈米利表示,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高与原油供求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由于一些“投机行为”造成的。科威特国家最高石油委员会成员、石油专家阿迈德?欧提戈预测,国际油价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油价会在今年冬季突破80美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高盛集团分析师称,若石油出口国不增产且其它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美国的原油价格可能在2007年年底前升至每桶95美元。
成品油涨价要看CPI
与此同时,中国关于成品油价即将上涨的消息也不绝于耳,人们对于成品油价即将上调的预期也一次次被拉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原油价格这只“蝴蝶”只要扇扇翅膀,大洋彼岸的风暴就会愈来愈近。
据报道,由于国际油价飙升,国内炼油企业亏损面扩大,在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巨头的推动下,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成品油调价方案。其中,他们建议将汽油价格每吨上调200元以上,而柴油每吨上调150元左右。和成品油调价方案一同出台的,可能还包括酝酿已久的燃油税。分析人士指出,成品油调价方案很可能会在10月份出台;至于出台燃油税,鉴于中国CPI指数如此之高,国家发改委对此非常慎重,这一方案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上一次成品油调价是在今年1月份,当时国际油价已经从2006年的最高点每桶78美元,回落至55美元附近。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以汽油为主的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价格每吨下调220元。事实上,不久前在上海的一个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能源专家姜鑫民认为,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7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国内成品油价格肯定将再次上调。他表示,如果不上调成品油价格,国内炼企将承担巨额亏损。
眼下,中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原油炼化企业,已然苦不堪言。中石油、中石化方面纷纷表示,6月开始,他们的炼油部分出现亏损。“每多炼1桶进口原油,我们的亏损额就会增加至少10美元以上。”中石化炼油事业部人士慨叹,去年发改委决定下调成品油价格时的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处于60美元以下,而今,盘桓于70美元以上的国际价格正在给企业带来更为致命的打击。中石化财务副总监王利生表示,在国际油价每桶60美元左右的时候,中石化基本不亏本;而中石油方面表示,每桶65美元时还可以收支平衡。鲜为人知的是,当国际油价在65美元高位时,石油企业通过有关渠道曾申请成品油提价。其中汽油(93号)涨200元/吨,柴油(0号)150元/吨,然而这样的方案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认可。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样与原油价格密不可分,国际原油价格如果持续高企,发改委也势必要尽快出台新的价格指令。
但是和今年1月作出的降价指令一样,发改委对于是否再次调高成品油市场价需要慎之又慎。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单卫国分析,尽管现在国际原油价格与数月之前已有天壤之别,但国内的经济运行环境同样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如6月份CPI高达4.4%等等,这些因素都将触及政治神经。
韩晓平认为,世界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适当的提价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有度,因为通过简单的涨价并不能缓解中石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压力。相应,国家应该鼓励中石化向原油开采的上游领域发展,同时也要扶持中石油、中海油加速向下游乃至零售环节渗透,进而形成三巨头同时在上下游领域展开混业竞争,这才是打破国内炼化企业步步受制于人的关键。
大户暗自囤积成品油
在国际油价持续发着高烧之际,国内精明的批发商、加油站甚至货运公司等大户们已暗自囤油,期待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价格后,即便不能大赚一笔,也能减少开支。

“一般情况下,大户要赶在国家上调成品油零售价前囤油。”北京最大的成品油批发商之一——中润通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裴英山说,近期他们买进了2万立方米成品油。照该公司平常的销量,这足够销售1到2个月。
之所以要囤油,裴英山用目前热门的股市来解释:看好了一支股,必然要涨了,为何不买进?之所以认为国家发改委会上调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他有两个证据: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国内油价号称与国际接轨所以必然要涨;国内油荒时节又到,按惯例油价要涨。现在按市价5700元左右囤油一吨,若国家上调油价,哪怕一升只涨2毛钱,囤一吨就是将近300元的价差进账,如果买进2万立方米,很可能有480万元的价差净进账。
裴英山不过是众多在近日囤油的精明商人中的一个。除了批发商,加油站老板们也开始大批量进油,近日,几家民营加油站老板就达成协议,共同出资1000万元买进93号汽油。中石化一区域公司高层说,近日要求买油的大客户还有长途货运公司、矿产老板等。
与之相比,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上半年原油进口总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1.2%,至8154万吨,合日进口原油330万桶;6月份原油进口量为1412万吨,合日进口原油345万桶,较上年同期增长19.8%。
由于国内油田逐渐老化,原油产出有限,预计中国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在未来数年内不太可能有所改善,预示着中国不断增长的原油进口量可能很快超过国内产量。
国际油价联动提速
7月12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一个警告,预计未来5年全球的石油供应将会十分紧张;到2012年,由于石油需求的增速远高于供给增速,石油价格可能升至创纪录的高水平。
发改委今年1月启用了新的“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分析人士认为新的机制实现了以原油价格来定成品油价格的想法。“这样的机制对于国际市场反应时间要缩短了,现在反应的时间从三个月缩短到一个月。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类似美国那样的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不能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特殊的定价机制是造成目前油价问题如此敏感的重要原因。
人民大学国际战略中心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表示,“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逐步向全面放开过渡。在各种成本和利润数据都全面且可信的前提下,成品油价的变化,就可能不再这么敏感了。”
同时不容回避的是,国内对于原油进口的依存度正在不断攀升。中石化发布的公告显示,2006年其炼油产能高达1.46亿吨,但其自产的原油只有4000万吨左右。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上半年中国进口石油9959万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8%。“无论是按照原来的方法或者新的成本价计算方法,或者节能降耗的背景要求来看,国内成品油价格都有必要随国际市场进行调整。”国家信息中心石油问题专家牛犁分析指出。
“从未来国际油价走高的趋势来看,炼油企业的成本在提高,成品油价格的上调是不可阻挡的”,社科院亚太所石油问题专家管清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