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与儿童文学中的亲子关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teran_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文学作品中以“树”为主要角色或意象的虽然较少,但有限的作品却不乏立意深刻的佳作。如本文选择的《爱心树》、《去年的树》和《我亲爱的甜橙树》三部作品,采用不同的故事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发读者对父母角色、儿童独立性和亲子关系的思考,笔者将其中体现的亲子关系概括为“索取-给予式”、“分离-接受式”和“毁灭-重建式”三类并结合文本分析,希望能得到关于如何“收获更幸福亲子关系”的启示。
  【关键词】树;亲子关系;儿童;《爱心树》;《去年的树》;《我亲爱的甜橙树》
  【中图分类号】I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05-01
  在儿童文学的世界中,多数作品是以动物为主角或以动物为儿童的主要玩伴,而植物(如树、森林)常常融在环境里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但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植物也能带给我们深层且稳定的心理感受,比如“树”。
  即使树不说话,也可以通过它独特的“身体语言”进行丰富感情表达。《爱心树》、《去年的树》和《我亲爱的甜橙树》这三部以“树”为主要角色或主要意象的作品,它们具有不同的体裁(图画书、短篇童话和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设置,带给读者不同的情感体验,体现着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
  亲(亲代,即父母亲)子(子代,即子女)关系是个体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关系,是影响儿童未来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包含了亲子之间的关爱、情感和沟通。
  下面笔者将依次分析三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亲子关系模式。
  一、《爱心树》:“索取-给予式”亲子关系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插画家、乡村歌手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图画书作品,英文原名为《The GivingTree》,本身就体现着树不求回报、只为奉献的品质。
  在故事中,小男孩和大树是互相爱着的,男孩喜欢爱心树的陪伴,爱心树在男孩不同的成长阶段给予他树叶、树荫、秋千架、果实、建造房屋的木材和建造船身的树干。男孩不断的索取,大树不断的奉献,这大树是父母,而小男孩就是我们吧。我们的父母就这样竭尽所能地满足我们、成就我们,“他们几乎从来都没有责问过我们一句,可是我们自己也忘记了要责备一下自己。也许当爱就是这样注定会给你的时候,我们又能责备自己什么?”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持续着“孩子需要—大树付出—大叔很快乐”的环形故事结构,直到大树再也无法给予更多。
  以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在人的一生中,亲子关系是发展着的。在生命最初,亲子关系几乎是婴儿的全部,“并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而成年后,“子女对父母更多的表现出一种责任和义务,父母更多的表现出对子女的依恋。”亲子关系应由子女未成年时期的“父母→子女”的纵向关系,慢慢转为子女成年后的“父母-子女“的横向关系,再转为父母年老后的”子女→父母“纵向关系。
  而《爱心树》中男孩似乎总是在纵关系的下游,接受一切,即使结婚生子变成老人,他也从未长大。虽然每一次付出树都充满快乐,但如果男孩可以不断成长、给予树更多一点时间和爱,树会不会比寂寞等待、拼命付出更加快乐呢?
  二、《去年的树》:“分离-接受”式亲子关系
  《去年的树》是日本童画家新美南吉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中这棵树的好朋友是一只小鸟,“小鸟天天在那棵树的枝头上唱歌,树从早到晚听着小鸟唱歌。”这样和谐的生活在寒冬到来前中断,鸟儿飞去南方过冬,约定好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给树唱歌,可是当它回到树的位置时,树并不在那里,只剩树根。鸟儿发现它的朋友被砍倒成为木材、被切成火柴棍、火柴燃起了火……末了,小鸟对着灯火唱歌,“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这似乎是对亲子关系的隐喻,“父母”这棵大树,总会在某一天和他们的“小鸟”分离,这种分离可能是经济上的子女独立,也可能是物理上的生离死别。“大树”选择或被迫在什么时候与“小鸟”分离?“小鸟”该怎样面对和接受分离的事实呢?
  关注儿童“能否在分离后保持独立的自我”,也是对象关系理论分析的问题之一。一个经历了早期健康亲子关系的孩子在面对分离时能够更加从容,“…这种分离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建立了一条边界,同时形成一种感觉,即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既不会受抛弃也不会受吞没的威胁。”由于早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孩子感受到亲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故事中的小鸟信守诺言找到了已经变为火柴被点燃的大树,对着火光歌唱,然后飞向了自己的天空。
  三、《我親爱的甜橙树》:“毁灭-重建”式亲子关系
  《我亲爱的甜橙树》是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在故事的开始,泽泽一家因为爸爸失业无法继续负担原来房屋的房租而搬家,在新家简陋的院子里,泽泽遇到了他的甜橙树。这棵会说话、有思想的甜橙树,成了早慧的男孩泽泽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泽泽把心事对它倾诉、把喜悦和它分享、骑在甜橙树的树叉上做自己世界的王,直到泽泽疾速长大——他是怎样疾速长大的呢?他被不理解他的家人暴打,他的甜橙树要在拓宽道路时被砍掉,还有他视为真正的父亲的“老葡”被车祸带走了生命。在高烧产生的幻觉或梦境里,泽泽和甜橙树告别,再次清醒时,他明白自己真的长大了,永远告别了他的内心崇敬的“第二父亲”老葡,也永远告别了他的甜橙树。
  与前两部作品都不同,在《我亲爱的甜橙树》中,大树并非作为父母的角色而存在,它更像是小男孩泽泽内心无处宣泄的情感的外化,像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泽泽。他的原生家庭由于经济、知识水平等原因没能给予泽泽恰当的理解与关爱,家人们甚至时常因为误解而殴打泽泽,接连几次被家人暴打之后,泽泽产生了创伤,一种“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的无法回避的经历”。对于亲子关系来说,体罚“可能招致愤怒和怨恨,使儿童将注意集中在伤痛上而不是错误行为上,因此他们更难接受父母的教导”,体罚对儿童的影响已经如此恶劣,无缘无故的殴打更甚,以至于泽泽产生了“杀死爸爸”的念头和死亡的念头“我要去卧轨”,泽泽与生父的亲子关系遭到“毁灭”。   另一方面,泽泽偶然结识与父亲同龄的“老葡”,却发自内心地给予泽泽宽厚的包容和不加条件的温暖,老葡帮助泽泽建立自我认同,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心。然而与老葡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后,泽泽却不得不面对老葡被撞死而永远离开自己,死亡,让他与“老葡”的“亲子关系”也遭到了“毁灭”。
  因此在泽泽的亲子关系经历中,他先后两次离开自己的“父亲”,第一次是心理上的,离开自己的生父,如文中的描述“當你停止喜欢一个人,他就会在你心里慢慢死去”;第二次是物理上的,和“第二父亲”老葡天人永隔。
  最后他学会了接受现实,也接受自己,重新面对家庭,再一次接受他的父亲。从依恋理论来看*,泽泽在心里重新接受父亲的过程,也是依恋重建的过程。
  四、如何收获更幸福的亲子关系
  在亲子关系中是否存在“绝对正确”的模式?未必。
  从现实生活出发来看,对“索取-给予式”的亲子关系,我们要在精神和物质上明确亲代和子代是各自独立而自由的,父母不把未达到的“诗与远方”强行塞给子女让他们奋斗,子女也不把“满足自己在社会立足的物质条件”当作父母应尽的义务;对“分离-接受式”的亲子关系,在分离之前亲子之间要尽量建立足够的依恋,尤其是在婴儿期,因为“依恋的生物功能是生存,心理功能是获得安全感”父母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生理和心理上双重的保护伞;对“毁灭-重建式”的亲子关系,父母应避免对孩子进行体罚甚至虐待(包括身体与精神),耐心地爱孩子、倾听他们,别让亲子关系“毁灭”,当遇到特殊情况(如父母发生意外,孩子进入领养家庭等),需要重建亲子关系时,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
  在阅读悲剧时,读者“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并完成自己的情感宣泄,因此涉及亲子关系的悲剧情节同样会令人感到凄美和动人,就如这三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而在现实中,更幸福的亲子关系并不需要父母做孩子一生依靠和索取的一棵树(如《爱心树》),也不需要让孩子做父母枝头的小鸟,被迫学会独立和坚强(如《去年的树》),更不该让孩子面对现实中冷漠的亲子关系而在心里创造能和自己进行对话的“朋友”。
  而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亲子关系也许是父母是两棵大树,孩子是这两棵大树旁的一株小树,他们会受到父母充满爱意的呵护,但他们终究会靠自己,吸收阳光和雨露,长成一棵真正的树。
  五、结语
  通过对三部以“树”为主要意象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三种类型的亲子关系的总结与分析,我们心中理想的亲子关系模式也自然浮现,回到“树”——最好的亲子关系也许是父母是两棵大树,孩子是这两棵大树旁的一株小树,他们会受到父母充满爱意的呵护,但他们终究会靠自己,吸收阳光和雨露,长成一棵真正的树。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6,(第7期).
  [2]《爱心树》,[美]谢尔·希尔弗斯坦文图,傅惟慈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1.
  [3]《阅读儿童文学》,梅子涵著.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1.
  [4]凌云国.绘本《爱心树》的艺术魅力[J].文学教育(上半月),2014,(第10期).
  [5]《儿童心理学》,[英]谢弗著;王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
  [6]崔凤华.亲子关系的发展阶段[J].科技信息,2009,(第3期).
  [7]《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美]莱恩著;赵炎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8]刘徽.温柔:让教育生出根脉:读《我亲爱的甜橙树》[J].现代教学,2011,(第4期).
  [9]《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第10版上册)》,[美]黛安娜·帕帕拉,萨莉·奥尔茨,露丝·费尔德曼著,李西营等译,2013.9,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0]《我亲爱的甜橙树》,[巴西]德瓦斯康塞洛斯著;蔚玲译.北京:天天出版社,2010.5.
  [11]马瑾,李兆福.夫妻与亲子:中西方文化家庭伦理观比较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3期).
  [12]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第1版.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的迁移双官能团化在有机合成中是一个新兴且蓬勃发展的领域。本论文报道了镍/铜双金属协同催化的非活化末端烯烃的1,n-芳硅化反应(n=2-5)。该反应用Suginome试剂(PhMe2SiBpin)作为硅源,以硅基-Heck反应启动,镍金属物种在烷基链上迁移至特定位置后与和芳基溴化物发生作用,从而得到烯烃1,n-芳硅化产物。该反应条件温和,且具有极好的区域选择性。实验证明铜金属物种对于PhMe2SiBpin的转金属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分析了烯烃与芳基之间碳链的长度对反应的影响,对反应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实施背景下,医学类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发展的需求也比较大。医学类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关系,所以这就需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先就医学类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就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实施详细探究,希望能从理论层面的相应探究为实际教学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医学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66-01  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诗,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而我想说,教育是一个字“爱”!爱是它的灵魂所在。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学生因淘气不爱学习转了几家学校,到了最后一家学校,不到一个月他的各方面都有了微小变化,原因是他的班主任老师给他的月评语是:我担保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其实咱们
期刊
粮食问题是伴随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自然灾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其中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占比高达10%。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有效的解决办法,新烟碱类杀虫剂具备广谱、低毒、高效的特点,其主要结构2-氯-5-氯甲基吡啶(CCMP)是此类杀虫剂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也是其主要功能片段。市场调查结果显示CCMP成本是下游农药生产的主要成本,而现阶段CCMP的诸多合成方法往往伴随着高污染、高成本等问题,抬高了新烟碱类农药的价格。
  从6-羟基烟酸出发合成CCMP是一种具备巨大潜力的生产路径,但6-
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来源广、价格便宜、环境友好等优点,不仅是许多天然产物、医药、农药、材料、催化剂、配体等的基本骨架,而且还是合成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中间体。此外,它也是众多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成分和工业前体,如酚醛树酯、双酚A、除草剂、洗涤剂等。因此,化学家和药物学家们长期致力于酚类化合物邻、间、对位的修饰,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由于直接C-H键官能团化能从现成的起始原料高效合成复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9)12-0285-01  习题讲评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在中学普遍存在“照卷讲题”“就题讲题”,甚至“对答案”等不良现象。试卷讲评既不能从培养学生能力、加强概念辨析以及错因分析着手,也不能展示命题人的命题思想。学生往往会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在化学复习阶段的教学中,习题或试题的讲评对学生
期刊
【摘 要】毕业后整整十年的时间,我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教育教学工作中,回顾这些年,感觉特别充实。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真正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真正认识到:“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全民族的事!”,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职业学校的孩子们喜欢语文这门他们心中所谓的“副课”,需要真正的勇气和智慧。  【关键词】教育;不放弃;热情;奋斗理由;对症下药  【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91-01  全国高考卷相对广东高考卷,“能力立意”更加突出,对广东省考生的能力要求更明确、更加具体、更加拔高。如要求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造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这都表明,学生对主观题的解答不是贴上相关的知识点就行,必须要进行
期刊
【摘 要】家长对孩子之间的打闹有些担忧和不知所措,对教师的工作有一些不解和疑惑。本文将引导家长分析认识孩子之间的打闹现象,从而引导家长更加科学地指导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孩子打闹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89-01  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到家,或多或少会向家长谈论自己在幼儿园的所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歌唱活动占据无可替代的作用,可有效开发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艺术敏感性,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与幼儿好奇性强、懵懂无知的心理特点相吻合。本文将对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的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活动;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