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综述

来源 :国外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kongl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世纪以来,非虚构文学备受关注,逐渐成为文坛的生力军。作为非虚构作品的主力,传记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已在国际上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相当喜人,课堂教学日趋完善。为了汲取外国传记文学的创作经验,促进中国传记文学的经典化进程,北京大学世界传记中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于2004年11月28日-30日联合举办全国第九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会议主题为“传记文学的经典化”。
其他文献
本文为哈佛大学英美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著名生态批评学者劳伦斯·布依尔(Lawrence Buell)2002年春在北京大学讲学期间的一次演讲.文章对文学批评中忽视环境话语的人类中心主义传统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将环境问题放到了与人类生活、人类需要和人类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态批评的范围、生态批评与国别文学、文化研究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期刊
东方与西方的跨文化对话是21世纪的核心课题之一。为了加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探讨东西方跨文化对话的有效途径,培育全球化时代多元共兴的世界文化格局,“东方对西方的认知与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英国开放大学佛格森亚非研究中心GIPSC Project联合举办。
2005年7月3—5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朱维之百年诞辰暨罐督教文化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社科院和海外的7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缅怀我国已故著名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专家、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代大师级学者朱维之教授,并就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的相关问题展开学术讨论。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议题展开。
斯特林堡是瑞典的国宝。他的戏剧鬼斧神工,他的小说深入骨髓,他的自传石破天惊,他的一万多封书信戛戛独造。他对中国文化的特别研究,他对女性问题的敏感态度,他对科学实验的狂热献身,他对各国作家的深远影响,使他成为世界文学太空上的一颗“火星”。为了推动中国一瑞典两国的跨文化交流,促进创作界、学术界和翻译界的高层互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瑞典学院、瑞典驻华大使馆、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翻译协会于10月19日-20日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斯特林堡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
2005年6月18日至20日,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后现代进程中的美国文学”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北大、南大、复旦、北外、上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文艺报》、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海内外7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新闻出版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就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文化、美国文学的传统与当代、经典阐释、族裔文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为了进一步推动叙事学研究的发展,加强国内学界同仁的交流与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筹委会将于2005年11月10日至12日(9日报到)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在会上将成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1)叙事学作为学科在国内外的建设与发展;(2)叙事理论:东方与西方;(3)跨学科叙事学研究;
期刊
2005年4月18至20日,中法文化年学术活动“马尔罗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4月18日上午,80多名中外代表与嘉宾出席了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北大法语系系主任秦海鹰教授主持,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教授、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北京大学法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华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后紧接着进行了第一场学术发言。
《吴兴华诗文集》首发式于2005年4月17日于北京大学举行,与会者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英语系的师生以及吴兴华先生的生前好友。会上首先由吴先生的夫人谢蔚英女士介绍了该书的出版经过,然后由历史系教授、吴先生的挚友张芝联先生,英语系教授、吴先生的学生罗经国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土生先生分别以发言和诗歌朗诵的方式介绍吴先生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