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具有显著的教育性。普及、建设、宣传体育文化对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 文化
1.前言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成果的积累和增值就是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文化,可以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文化丰富的层次内涵决定了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既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健全的组织结构,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无论从哪一个层次来看,体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
2.体育与文化的关系
从物质文明成果来说,体育为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提供着基本的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和良好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凝结成了具体的、真实的、可感的体育物质文化,大到各种体育场馆和活动空间,小到千姿百态的体育器材和服饰用品。体育设施与器材的更新和日趋人性化正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标志。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后盾,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需求又进一步刺激和推动了相应领域的技术革新和经济投入。在现代社会,体育消费成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費和引导市场的重要因素。体育文化已成为物质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从制度文明的角度来看,体育行为规范尤其是名目繁多的竞赛规则,一方面本身就是制度性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为人类其他行为规范提供了示范。例如,首先起源于体育游戏的公平竞争原则,不仅作为体育运动的核心原则从古到今一直被人们所认同,而且超越了体育范畴成为人类普遍追求的人际交往原则,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民主政治环境中,这一原则不仅是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且也是民主政治的灵魂所在。
从精神文明的成果来讲,即从狭义文化来讲,体育既有科学、教育的内涵,也有思想道德的意义。就目前而言,体育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地带和边缘学科。就学科分类来说,是国家最近列入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一级学科。而大量的体育运动技术原理和机制的理论分析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范畴,它们构成了人类科学文化的一个分支。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实践。体育在振兴民主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净化道德环境和提高人格境界方面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中,体育的地位正是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等多方面来确认的。
体育既是一种文明成果,也是一种实践过程,这一实践活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来创造一种精神产品。这种产品有时凝结成一种物化的成果,以实物形态存在于社会之中,有时以一种制度化的形态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但更多的则是以一种精神形态的方式供人们欣赏、品位和参与,同时,它还表现为精神的最高成果——理论。
3.体育文化的特性
(1)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作为文化建设事业的体育首先具有民族性。任何一项体育活动,从发生学意义上讲,都是一种民族体育活动项目。在人类交往的过程中,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体育也参与和推动着文化交流,从而逐步淡化了其民族特点而拥有更多的参与者,最终走向国际化。世界各国在自身的文化建设中都十分注意保持体育的民族特点,同时又努力为人类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体育文化的科学性。体育同时具有科学性。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必须按科学规律办事。体育事业应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遵循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体育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也只有充满公平、竞争、友好的人文关怀,体育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体育应该成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人间关爱、反对封建迷信、抵制精神垃圾的阵地。
4.结论
体育必须走大众化的道路。文化是人化的结果和化人的手段,它不是体育精英和文化商人垄断的事业,而是所有人共同参与的人类行为。不管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都要着眼于大众化,大众化是体育的内在要求,群众体育的大众化趋势和特点不言而喻,但仍需要求实。竞技体育的大众化道路则需要略加说明:一是竞技体育之根应在民众之中,没有普及就不会有提高,这是竞技体育成功的铁律;二是竞技体育之美应在民众之中,没有众多的体育迷,就不会有竞技体育的市场,而没有市场就意味着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三是竞技体育之魂应在民众之中,竞技体育的灵魂是超越自我,而失去了民众的集体无意识追求和有意识营造,超越便没有意义。一句话,离开大众,仅靠体育明星、专业人士和体育商人,竞技体育将不复存在。
文献参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年6月13日发布
[关键词]体育 文化
1.前言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成果的积累和增值就是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文化,可以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文化丰富的层次内涵决定了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既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健全的组织结构,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无论从哪一个层次来看,体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
2.体育与文化的关系
从物质文明成果来说,体育为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提供着基本的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和良好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凝结成了具体的、真实的、可感的体育物质文化,大到各种体育场馆和活动空间,小到千姿百态的体育器材和服饰用品。体育设施与器材的更新和日趋人性化正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标志。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后盾,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需求又进一步刺激和推动了相应领域的技术革新和经济投入。在现代社会,体育消费成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費和引导市场的重要因素。体育文化已成为物质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从制度文明的角度来看,体育行为规范尤其是名目繁多的竞赛规则,一方面本身就是制度性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为人类其他行为规范提供了示范。例如,首先起源于体育游戏的公平竞争原则,不仅作为体育运动的核心原则从古到今一直被人们所认同,而且超越了体育范畴成为人类普遍追求的人际交往原则,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民主政治环境中,这一原则不仅是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且也是民主政治的灵魂所在。
从精神文明的成果来讲,即从狭义文化来讲,体育既有科学、教育的内涵,也有思想道德的意义。就目前而言,体育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地带和边缘学科。就学科分类来说,是国家最近列入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一级学科。而大量的体育运动技术原理和机制的理论分析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范畴,它们构成了人类科学文化的一个分支。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实践。体育在振兴民主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净化道德环境和提高人格境界方面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中,体育的地位正是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等多方面来确认的。
体育既是一种文明成果,也是一种实践过程,这一实践活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来创造一种精神产品。这种产品有时凝结成一种物化的成果,以实物形态存在于社会之中,有时以一种制度化的形态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但更多的则是以一种精神形态的方式供人们欣赏、品位和参与,同时,它还表现为精神的最高成果——理论。
3.体育文化的特性
(1)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作为文化建设事业的体育首先具有民族性。任何一项体育活动,从发生学意义上讲,都是一种民族体育活动项目。在人类交往的过程中,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体育也参与和推动着文化交流,从而逐步淡化了其民族特点而拥有更多的参与者,最终走向国际化。世界各国在自身的文化建设中都十分注意保持体育的民族特点,同时又努力为人类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体育文化的科学性。体育同时具有科学性。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必须按科学规律办事。体育事业应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遵循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体育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也只有充满公平、竞争、友好的人文关怀,体育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体育应该成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人间关爱、反对封建迷信、抵制精神垃圾的阵地。
4.结论
体育必须走大众化的道路。文化是人化的结果和化人的手段,它不是体育精英和文化商人垄断的事业,而是所有人共同参与的人类行为。不管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都要着眼于大众化,大众化是体育的内在要求,群众体育的大众化趋势和特点不言而喻,但仍需要求实。竞技体育的大众化道路则需要略加说明:一是竞技体育之根应在民众之中,没有普及就不会有提高,这是竞技体育成功的铁律;二是竞技体育之美应在民众之中,没有众多的体育迷,就不会有竞技体育的市场,而没有市场就意味着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三是竞技体育之魂应在民众之中,竞技体育的灵魂是超越自我,而失去了民众的集体无意识追求和有意识营造,超越便没有意义。一句话,离开大众,仅靠体育明星、专业人士和体育商人,竞技体育将不复存在。
文献参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年6月13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