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化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城市化的浪潮下,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本文将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探析,问题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贫困地区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一、 模式浅析
  (1)工业化和大城市化的模式。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采取加快城市工业化步伐,农业劳动力比重已经降得很低。我国一些学者也主张走这条道路,但依我国的国情来看,交通堵塞、教育医疗等各种公共资源短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种种大城市病已经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要走发展大城市这条道路事实上不大可能的。
  (2)“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转移模式。这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现行模式。其最大的优点是劳力可以在农村内部消化。最大的缺点就是农民还是未能割断同土地的联系,始终被限制在农村内部。从根本上说,这种模式仍然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这不符合城市化的趋势和劳动力转移的最终目标,因此这个方案也行不通。
  (3)城镇化为主要依托的转移模式。根据目前我国采取的限制特大型城市发展,着重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发展城镇化的城市发展战略。要实现劳动力有效的转移,以城镇为主要载体转移劳动力的模式,或许是最有效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道路。
  二、 城市化进程中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一)制度型因素
  1.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影响。受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制约,城市和农村之间很长时间内在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的政策和制度。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生活工作没有保障。
  2.相关的法律、制度或政策导向的缺失。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法,也没有专门的农民工工会组织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已出台的《劳动法》《工会法》《工伤保险条例》中虽然有相关的条例规定,但是根本没有得到执行。
  (二)贫困地区第三产业及城镇化发展滞后
  众所周知第三产业较之其他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并且稳定性能也比较高。但是,贫困地区第三产业目前还没有成型,难以带动贫困地区的服务业、运输业的发展,无法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城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较高
  首先,由于贫困地区自身地理条件限制使得转移的路费等成本就比较高。其次,政府部门出台的农民工管理办法要求进程务工人员需要持有暂住证、健康证等相关证件,加之许多地方伴随的变相收费现象,使许多贫困地区农民望而却步。再次,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没有受过相应的特别是新型技术的培训,不具有竞争力。
  (四)缺少系统化和组织化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劳动力市场或中介组织
  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发展不理不良及中介组织的空缺,使许多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目的的出去随意的靠自已的运气找一份工作,少部分人是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出去打工。
  三、城市化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建议
  (一)优化制度因素
  1.加快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步伐。改革以户籍管理制度为首的教育、医疗、就业等管理制度。尽可能建立与贫困地区劳动力区域转移和就业配套的劳保福利等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2.加强法制建设和保障。尽快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法》,保证《劳动法》《工会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条列的严格执行,使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农民工工会来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简化相关程序,为他们提供实行“一站式”服务,农民外出务工所需各种证件手续在一个窗口集中办理,以此降低貧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二)着重推进小城镇的发展
  依据上文的模式分析,大中城市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大批工人下岗失业,加大了对动农村劳动力的排斥;传统的那种就地转移模式也不符合目前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的趋势,所以说只有推进农村小城镇发展,才能彻底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三)城市化进程中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第三产业及乡镇企业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调整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鼓励当地依靠自身优势势积极发展旅游、餐饮服务、运输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在当地范围内消化掉那些待转移的劳动力。
  当前,全国都在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随着乡镇企业的壮大,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容量也会随之扩大。而且从长远来看,乡镇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还可以避免留守儿童缺管等诸多社会问题,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也有很大的意义。
  (四)建立健全规范化系统化的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经常调查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情况,统计在册,为其寻找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主动与用工单位建立良好伙伴关系,联系一批长期用工单位,避免劳动力盲目的流动。加强规范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的行为,防止出现欺诈行为和乱收费等不良现象。
  (五)注重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减少素质偏低农业劳动力供给,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治本之策因此,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基地、师资力量、等管理和投人,形成与劳动力接受地需求接轨的职业教育新模式。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种和不同岗位,进行对口技能培训,开展如建筑、家政、餐饮等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工作,使培训和就业对接。
  
  参考文献
  [1]胡红霞.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才回流[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2]刘尧.发展县级社区学院助力新农村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3-24: 5.
  [3]吴敬琏.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J].宏观经济研究.2002 (6).
  作者简介:乔晶,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阐述了拓展农村基础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特点,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拓展农村统计工作领域、发挥基层统计工作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 领域拓展 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反映指标的农村统计工作的责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情感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思考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美术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美术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
缸子肉  前些天碰到缸子肉,欣喜点了一个,等端上来却发现已从缸子中倒入碗里,配的馕也用刀切成了方块,顿时便没有了兴趣。  吃缸子肉,必须是在缸子中吃,馕也由自己掰碎蘸着羊肉汤吃,那样才味道醇正,形式完美。  缸子肉是清炖羊肉的缩小版,用搪瓷缸子煮出,在南疆家庭中多为早餐,在巴扎上配馕也可作为午餐。  我第一次吃缸子肉时,因为不知道汤太烫,加之受餐馆中浓烈的香味诱惑,端起缸子便先喝了一口汤,结果被烫
期刊
【摘要】中小型经济单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美次贷危机爆发后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打击。在次贷危机的余波下,优化企业管理、节约成本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谋求生存。而企业的人力资本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企业的利润、效益和耗损,在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人力资本变量的有效管理,对人力资本的节约能使人力资本处于合理的常态。本文从节约人力资本的角度简要分析企业管理中的减耗环节,为中小企
科学教育是进行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的普及就无法培育出新时代崇尚理性的学生.在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受于操作设施等条件,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动手操作能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但是,将此逻辑套用于国有企业,却并不合适。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与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质疑了国有企业经理人取得企业剩余的必要性。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本 专用性    作为激励机制,经理人以各种方式参与企业剩余分配在西方国家里被广泛应用,支撑此激励的理论认为,经理人的人力资本表现为决定企业剩余乃至企业效率的新要素,把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