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过程打破预设后的收获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9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不教也是教”。双方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对新课程理念有深刻的体会。在探究《物体密度的测量》一节课时就遇到了许多课前没有想到的问题。课前,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每位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固体,准备在探究物体的密度时使用。到了实验室,笔者才发现学生带的固体什么样的都有:小石子、细面沙、铁块、铁丝、铜球、钢针等,有的学生还带来了一块砖,全班50多人差不多带来20多种物体。这时笔者才意识到布置作业时,没有向学生交代清楚。这时笔者赶紧调整教学思路,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由学生参与的动态生成的探究式学习。以下是笔者教学过程中的4个片段记录。
  
  片段1
  
  生:“老师,像砖这么大的物体,我们是不是也能测出它的密度。”
  师:“你的想法很好,有创新。你想好了怎么测量了吗?”
  生:“我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出砖的长、宽、高,然后,将数值代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砖的体积。天平的测量范围小,不能用天平测量出砖的质量。怎么测量它的质量我还没想好。”
  师:“同学们,刘亮同学在测量砖质量方面遇到了困难,谁能想出好办法,帮一帮他。”
  生:“老师,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杆秤能测出砖的质量。”
  师:“张华同学的办法很好,天平一般用于测量小的物体,像砖这么大的物体我们就可以用杆秤来测量。”
  刘亮用杆称测出了砖的质量。然后,他把砖的体积和质量代入密度公式,很快就计算出砖的密度。刘亮在笔者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下,自己很快完成了他想探究的问题。这时,笔者发现他的心灵生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道:“你的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你用剩余的时间能多探究一个实验,我想你的知识会掌握更多。”
  师:“有志者事竟成。希望你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老师相信成功和胜利一定属于你。”
  
  片段2
  
  生:“老师,食盐和白糖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体积。可我们又不知道怎么去测量。”
  师:“一般溶于水的物质都不溶于油,你们可以用煤油试一试。”
  学生动手将一定量的煤油倒入量筒中,按照排水法很快测出食盐的体积。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笔者立刻鼓励他们。
  师:“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都非常积极、认真,团结、合作也非常好。你们不仅知道了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你们的才智,激发了探索的热情,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
  
  片段3
  
  巡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位学生手里拿着一小砖块,看着桌上烧杯里的水发呆。“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笔者问她。
  师:“李燕同学在测量砖块体积时遇到了困难,那位同学能帮助她。”
  生:“老师,把砖块放入一定量的水中,两次水的体积差就是砖块的体积。”
  生:“老师,我认为他的方法有不妥之处,砖块它不是实心物体,中间有很多孔,如果把它直接放入水中,会有一部分水进入孔内,这样,测量出的砖块体积误差就很大,计算出来的密度值也不准确。”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学生们积极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生:“老师,如果我们把砖块的质量测出后,先把砖块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让水充满砖块的所有空间,这样就减小了测量砖块体积时产生的误差。”
  师:“刘刚同学积极思考问题,能够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为你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
  
  片段4
  
  看到学生都认真地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笔者心理很高兴。巡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位学生手里拿着个金属套丝,看着桌上量筒里的水发呆。笔者走上前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吗?”
  生:“老师,我这里有个金属套丝,质量称量出来了,可它直径比量筒粗,无法用排水法测体积。”
  师:“可以间接测它的体积,烧杯先加部分水,把水的高度做一刻线,然后把套丝浸没烧杯的水中,用滴管把水吸出来,放到量筒中,当水位下降到原刻线处,吸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套丝的体积。”
  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想法有时超出教师的意料,而且总想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活动机会,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做,使他们体验到实验探究的快乐,更主动地建构、更深入地理解概念,使之更易于得到迁移和应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蔡园镇蔡园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工科办学为主的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工科办学的定位、管理、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科的实践教学的办学定位、实践模式、管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产生了趋同化的影响,一方面推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探索,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产生了以工科标准推行的实践教学环节,限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应给予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默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如何利用勾词串联的方法学习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此方法自主学习其他童话故事,并且通过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探索创编童话故事做准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爱读、爱讲、爱写反复结构的童话故
我们倡导在语文课堂中引领“儿童诗意表达”,就是要通过营造“语场”环境,把握“语旨”特质,梳理“语式”类别,来唤醒儿童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到良好的养护和培植,让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能拥有自己的言语个性和浪漫情怀,尽情地放飞想象和幻想,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快乐,从而在言语的发展、创造中成为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自我实现”的人。  一、营造“语场”环境,呵护儿童自然表达 
摘 要: 志愿服务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 高校志愿服务”背景下,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应课程化构建志愿服务管理、项目化打造志愿服务专业品牌、多元化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新发展趋势,具体创新路径有:营造开放包容的志愿服务环境,构建网络志愿服务专题信息模块,完善志愿服务评价激励体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互联网 ” 志愿服务 创新  一
摘 要: 莫里哀的剧作《悭吝人》为读者和观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守财奴形象——阿巴公,这个人物形象几乎成为吝啬人物的代表。作者之所以能将他刻画得如此深入观众和读者的内心,其中一个原因是作者将极端化手法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将偶然性因素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关系的设置中。  关键词: 《悭吝人》 极端性 偶然性 主人公性格 人物设置  《悭吝人》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著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
想象类习作,最能体现学生言语的“创造力”。统编本教材中想象类习作共有12篇,与以往版本的教材相比,所占篇幅比重增大。以往教材,想象类习作主要分布在中年级,到了高年级寥寥无几,而统编本教材却一反常态,在高年级安排了5篇,走出了以往“动物童话”格局,明确提出了“虚构故事”,重视习作主体“我”的融入,引入科幻、历险等要素,从“编童话”走向“故事创作”,使得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充满了“创造感”。显而易见,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强、吭”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学习通过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按照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感悟“男子汉”的天真、可爱、独立、沉着以及成长,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识“男子汉”  1.板书课题,提示学生在本子上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2.在你心中,“男子汉”是
统编本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优秀语文教研员、知名教师、骨干教师等,经过长期试教、研磨,按照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编写的教师教学的指导用书。是语文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参考资料,能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怎样才能真正用好这套《教学用书》呢?下面笔者
说起书声琅琅,我们头脑中想到的画面是什么样?朝阳初升,教室里学生手捧书本,投入地朗读着,声音清朗而响亮……这本应是再正常不过的场景,但现实未必如此,系统化、自主化的朗读学习并未出现。  一、现状及问题  基于前期关于E时代下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策略的课题研究,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习惯欠缺  学生没有晨起而诵的意识,特别是有些班级学生来得虽早,但你会看到他们是在廊道里做
[嘉 宾] 马基德·马基迪  [对话嘉宾] 路春艳  [整 理] 代 硕 孔 媛  一、儿童电影创作缘起  路春艳: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可能是您在20世纪末拍的《小鞋子》(1997)。我们注意到,从这部影片开始,您的创作视角通常都是集中在孩子身上,您在影片当中通常讲述孩童和他们的家庭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之间的温情和成长,您的这种创作偏向因何而起?  马基德·马基迪(以下简称马基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