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仕女画中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仕女画的风格不断更新,各个朝代各有特点。然而,风格的变化都是受社会环境和时代风尚的影响。尤其是清代,在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和社会内在需求的要求下,仕女画形成了程式化的模式。其病态造型风格是清代精神情趣的集中体现,也是特定文化传统中艺术与文化的融合。生动的女性艺术形象蕴含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因此迎来了女性艺术繁荣的高峰。
  关键词:清代仕女画;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起源较早,但到了后期,写意山水画的传统被现实主义所取代,使之慢慢在正统画派中岑寂下去。在对我国各个时代的审美观念进行考究时,完全可以考虑从中国绘画发展史这一层面入手,不同历史时期下,中国绘画在审美追求以及绘画风格上所呈现出的具体特征不尽相同。人物画的构成元素中就重点包括了仕女画,在唐代以后一度消失,到了清代时期逐渐迎来了另一个发展高峰。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彻底告终,在此之前,清朝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笼罩下,该时期社会文化的发展似乎也陷入了瓶颈期。文人救国无路,急着麻醉自己,促进了仕女画的发展,中国古代仕女画的作者多为男性。通过对清代时期仕女画的绘画风格进行观察,可以发现画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普遍存在共性特征,即都表现出了女性风露清愁、黯然神伤的人物形态,侧重于描绘其病态美[1]。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充分体现了该时期男子的审美追求,以及这一历史时期所包含的审美内涵。正是在清代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清代仕女艺术突破了传统仕女画的局限,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仕女典范。
  一、清代仕女画病态性柔弱风格
  一个典型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它在数量上体现了多少,而在于它对社会生活的概括和透视。清代柔弱苗条女子的形象特征,也犹如一面社会焦点镜,將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聚焦在女子的外貌、气质上,反映了最真实的社会状态,最终浓缩了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清代末年的仕女艺术具有时代特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风月的影响,清代仕女画在功能、人物造型、场景表现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其功能而言,在当时社会上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清代仕女画逐渐摆脱了“教育助人”的传统价值及意义。另外,伴随该时期经济的逐步恢复及发展,社会群众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致使市民阶层被提升为女性画家最大的关注群体,因此,市场需求趋于通俗易懂,以方便市民阶层更好的接受仕女画所蕴含的审美内涵,将现实元素融入到仕女画文化当中。如此一来便要求文人画中的仕女不能再局限于前朝的高阶女性形象,随着仕女画关注群体的改变,受众对仕女画的实际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动,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大众趣味这一实际因素。因为只有得到大众的喜爱与青睐,才能进一步谈及审美内涵赏析等层次更高的问题。社会风气的变化体现在审美艺术上,即从唐朝的雍容华贵到宋代的温婉柔美。宋代苗条美的审美标准一直延续到清代,宋代理学的妇女本位观念也同样随之流传到了清代,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女性群体根本毫无人格可言。在这种畸形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画家们将女性独有之美界定为“倚风娇无力”的病态美,由此便造就了以女性羸弱、幽怨、病态、悲凉为主要审美标准的艺术形式[2]。
  从服饰风格上看,清代仕女画中的服饰描写已不再具有汉唐的雅致气势。他们在服装上往往比较自由,画家们认为,画中人物所包含的审美内涵不应该只通过服饰风格作以展现,只要人物服饰足够优雅,便完全可以体现出女性的优美形象和高雅气质。其中,比较经典的画作例如《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之林黛玉》,画家费丹旭笔下的黛玉穿着宽大的长袍(图1),袖子很大,线条简洁流畅,如流水般洒脱。她简洁的线条恰恰形成了一种优雅独特的魅力,赋予了画中人物更为生动、娇弱的形象。这部画作与该时期其他仕女画相比,主要存在两大特殊之处,一是画家借助简洁的线条便勾勒出黛玉的服饰风格;其次,从服饰色彩角度考虑,也一改传统陆离斑斓的特征,清新淡雅的服饰更加衬托出人物的柔弱之美。这是由于清代对服饰色彩进行严格划分,黄、红被视为皇室威望,除了皇室贵族外,一般人都无法使用,甚至连林黛玉这样的官家女子亦不能被区别对待。素淡清新的颜色虽无法彰显出女性雍容大气之美,但是却有益于表现其风雅高洁的个人品格,同时也完美的诠释了整个清代时期的审美取向和偏爱[3]。
  二、清代仕女画“千人一面”风格
  “毫无疑问,任何艺术形象都是一种虚拟和表现,具有明显的不现实性。在艺术形象的建构中,审美意识一旦被浓缩、物化、符号化,便成了艺术形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自然也会随之沾染艺术形象所具备的各项基本特征。清代时期的画家在描绘仕女画中的女子形象时,在面貌方面大多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单凭面貌无法对其社会身份进行辨别,只能通过他们不同的表情和服装来区分[4]。也正是由于其“千人一面”的非写实风格化造型,观众在观看时能够感同身受到画面中人物情感内涵的融汇,赋予美的艺术以情感色彩。
  “仕女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既彰显了女性艺术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具备的实际作用,同时也印证了女性气质是男性文明的经典产物这一历史事实。女性形象的定型化、程式化,是由于女性艺术创作者总是冷眼看待女性,他们把女人的美丽当作一种享受和取悦的工具。因此,仕女画中的女性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欣赏,而不是情感的输入或认同。男性创作的中国仕女画,通过造型,使画中蕴含的女性精神被人们铭记。
  尤其是清代,画作中女子的面部形象与以往大不相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同一副面孔,其具备的艺术色彩更为明显。譬如改琦的著作之一《带锄头的仕女》(图2),通过对这幅作品中的女子形象展开观察,可以发现人物的脸部线条略显夸张,小嘴如樱桃般,眼睛更纤细等,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美。这种对女性面部的艺术化描绘,其初衷在于赋予画中人物更为明显的女性化特征。在以往的仕女画中,女子的面部特征大同小异,无法区分。这种绘画方式严重浪费了视觉形象符号所具备的艺术价值及意义。反观这种新式人物面目描绘方式,能够把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各种形式上,借助人物形式来弱化其自身的表现力,将画中女子顺利转化为一种抽象化的情感符号,借此来抒发画家的男性情感。从画家角度考虑,借助女子夸张的面部形象,能够使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此一来,既能实现女性向抽象化情感符号的转变,同时也能将其与男性精神气质进行完美衔接。   三、清代仕女画情境的风雅高洁和幽怨痴缠
  清代仕女画中的女子形象大多表现为“倚风娇无力”的病态美。这种病态美不仅寄托在画作的题材及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更注重画面中清新、典雅、缠绵的情势,以抒发悲凉的情感。清朝处于崩溃的时代。统治者专制,政治黑暗。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经济发展,奢侈盛行。文人官僚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心灰意冷的他们,也开始逐渐加入享乐主义者的行列。这一历史时期经常可以看到文人骚客们出没于妓院等风流场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热衷于追求绘画、作曲等精致生活。这些看似快活的享乐主义者们,其精神世界往往十分凄凉。他们塑造了一个软弱的女性形象,就像他们自己一样,在官场上不被君主赏识[6],简单荒凉的背景和环境形成了统一的画面。
  清代仕女画家所创作的仕女作品,不仅是为了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和统治者的审美喜好。画面所反映的情感情境,同时也是自己实际处境及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
  改琦是清后期名望颇高的一位仕女画家,生活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他,祖上三代都是官吏,无疑是官宦世家。但对他来说,家族衰落,庭院空无一人,无缘仕途,又因身体虚弱,身患重病,无法继承祖业。因此,他不得不投身于诗歌、书法和绘画,一生游山玩水,以卖画为生。《红楼梦图咏》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清末的文学作品。改琦在創作《红楼梦图咏之黛玉》这一作品时,借助简洁的线条,将身姿娇弱、深情伤感的黛玉描绘的活灵活现。辅景、硬石、贵竹的运用以及站在窗前的鸟儿,不仅赋予了画作以足够的生机,同时还借其衬托出画中人物细腻柔弱的女子形态,描绘出了环境的凄惨压抑和人物的柔美与角色的叛逆。
  总而言之,很多画家为了能够为观众创造出人物与意境浑然天成的视觉体验,往往会借助对景物的特殊处理,营造出画中悲凉凄惨的气氛。总体来看,该时期的仕女画在线条方面简约适度,色彩方面更倾向于典雅朴素。画中景物较为常见的包括岩石、房屋、凉亭等。除此之外,扇子和柳树也经常出现在画面上。
  四、清代仕女画题材上的平民化
  清代时期,人物画迎来了发展史上新的高潮期,除了常见的女性形象,神仙、圣人等虚拟形象也逐渐被纳入到画作的题材范围内。随着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仕女画也因此实现了快速延伸,越来越多的现实元素随之融入到仕女艺术创作当中。不得不说,在市民意识的植入下,贵族阶层的女性完全摆脱了贵族文化的束缚,以一种更接地气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身处基层的平凡女性无法像贵族女性一般逍遥安逸,每日都要为了谋生而精打细算,被迫出现在公众面前寻求生存。因此,清代女性形象多出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既有与社会百姓生活起居息息相关的市井场所,也有颇具风流快活之意的妓院、戏院等地。女性完全暴露于社会生活当中为女性绘画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为女性绘画的平民化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清代仕女画中的“柔弱美”不仅是当时女性的真实写照,也是画家的情感寄托。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不得不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风格。画家借助对画中人物手势、面容、服饰以及神情等个人特征的区别化描绘,将女性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清代时期的女画家不同于男画家,在烘托作品的清雅情调时更倾向于对辅助景物加以运用。通过观察仕女画中的女性,她们不再是才女。相反,从画面的场景和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的韵味,寄托着画家对实现女性人格独立的美好憧憬。对清代时期的仕女画进行赏析,可以发现使我们痴迷的不只是其独特的仕女形象,同时还有画中所蕴含的宝贵的审美内涵。仕女画的艺术魅力包含了清代不可逆转的衰落,也折射出时代精神的腐朽,因此,造就了清代仕女画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文 烁,1996年1月生,女,本科。
  参考文献
  [1]沈金颖.清仕女画家费丹旭及其作品《设色仕女图册》探析[J].福建文博,2018,103(02):94-96.
  [2]金影村.清宫艺术中的美人—论焦秉贞《仕女图册》(英文)[J].国际比较文学,2019,2(02):246-261.
  [3]缪斯.论王美芳仕女画艺术风格特征—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为例[J].视界观,2020(03):1-2.
  [4]贾关法.纤纤美人墨中来诗情画意笔下蕴—浅析林风眠及其“新仕女图”的艺术特色[J].收藏界,2011(12):97-100.
  [5]高常青.清代社会风气对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艺术的影响[J].陶瓷研究,2012,27(03):116-117.
  [6]叶有刚.丰颊肥体浓丽多姿—浅谈周畴仕女画的艺术特色及唐人的审美特征[J].美术向导,2007(2):80.
  [7]陈予琪.“镜子”是仕女画中女性情感的寄托—以清代仕女画为例[J].书画世界,2018(09):92.
其他文献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距今3800多年,是目前为止国际学界认可的“最早的中国”,是研究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态的重要对象,被学者们誉为“华夏第一王都”。  2019年10月,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成,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心情激动万分,参考查找了许多夏朝前后时期的文献资料,围绕大禹的历史传说事迹,创作了《大禹
期刊
摘要:人类艺术创作最开始是在洞窟内刻画,因此,洞窟壁画是人类艺术创作历史上最古老的形式之一。从公元前3万年到1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到现代艺术中的壁画艺术,创作不断发展繁荣。就纯粹的壁画来说,尽管形式上比较单一,但其包含的艺术精神是当下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都需要感悟和思考的。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家的个人作品了解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精神,在传承与发展艺术的同时,形成不同时代独特的艺术风格
期刊
摘要:清朝外藩蒙古旗管辖地域十分辽阔,在今内蒙古东部及辽吉黑西部地区增设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行政建置。为了防止反清斗争波及塞外,影响蒙古地区稳定,清政府对热河蒙地实行了长达二百年的封禁政策。这项措施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限制。随着社会发展,清政府为了解决满洲八旗生计、安排难民,开始对热河蒙地进行大规模的垦荒,使这一地区蒙汉杂居,和睦相处,各安生业。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清王朝土崩瓦解
期刊
摘要: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其中,文化馆藏品是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馆对藏品的保存和展览,可以使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物被记录下来,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群众面前,起到了很好的历史教育作用。因此,本文论述了文化馆藏品的时代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如何提高文化馆藏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文化馆藏品;价值;少数民族;展览  在新时代,我们要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加强对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大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展陈空间已经逐渐成为展现区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表达形式。通过新兴的科学技术手段,把鄂伦春族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展陈空间设计中,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展示,是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亦能充分展现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着展陈空間设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从分析传统建筑文化应用到当代展陈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运用方法,以及分析在鄂伦春族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中运用
期刊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作用,需要博物馆在日常运营与发展阶段致力于充分开发其中的教育资源,并且实现高校博物馆与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切实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因此,文章将细致探讨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最后针对该项工作的着力点提出相应策略,用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  博物馆中的教育资源可以对高校教育工作起到良性的辅助作用,在开展教育时
期刊
摘要:景泰蓝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艺术特征。本文在浅析景泰蓝的同时,对景泰蓝在现代的应用展开调查,这也是我们继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景泰蓝;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是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景泰蓝也包含在内。景泰蓝有绚丽迷人的色彩、精湛巧妙的工艺和丰富有趣的图案,其工艺技术在我国明朝时达到了巅峰。但由于景泰藍
期刊
摘要:敦煌曾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交汇中心,是中国“一带一路”途经的重要城市,担负着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殊使命。敦煌文化不仅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还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深入探究敦煌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不仅是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文创设计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艺术;文创产品;敦煌文化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消费的品质,文化创意产品的浪潮也随即到来。文创产品在消费
期刊
河南省黄河以北的豫北地区,在历史上经贸繁荣、文化兴盛。自清代以来,当地出现许多在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新乡市博物馆作为豫北地区馆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清代当地及豫北地区著名人士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既展现了文人墨客的清高,又展现了饱学之士的风雅,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新乡市博物馆馆藏豫北众多著名人士的书法作品中,毛树棠的书法较为著名。毛树棠(177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当代漆盒发展现状,追寻当代漆盒新的设计理念与表现形式,促进漆盒在生活中的融入。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古代漆盒的发展脉络以及特点进行总结,对当代漆盒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指出漆盒发展的不足之处;二是通过对国内外漆盒的分析来例证当下漆盒应具备的理念,进一步得出现代漆盒创意设计的启示,旨在追求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漆器作品。  关键词:漆盒;实用;创意  中国大漆素有“国漆”之身份,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