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聋儿学前融合教育对资源教师的素质要求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教师是指在目前条件下,承担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测量、咨询、教育、教学等任务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对聋幼儿的学前融合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当前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聋儿学前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应为学前融合班的聋儿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为学前融合班的教师提供教育技术支持,为学前融合班家长提供康复技能培训。
其他文献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林纲博士的专著《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分析》于2012年8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作者承担的江苏省哲社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全书28.7万字,共分五章
小学阶段,学生刚刚进入到系统的学习阶段,对各项内容和形式了解甚少,不免出现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教师要结合学情,引入趣味活动,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鼓励其观察、模仿、体验、探索,融入新课程学习中。此外,教学时要多一点耐心和引导,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头脑风暴,发散思维,指导学生观察记忆  头脑风暴是一种新型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上引入这一方式能帮
通过对直流辉光放电光谱法(GD-OES)分析不锈钢样品光谱行为的研究,考察了工作参数如放电电压、电流、预溅射时间和积分时间对光谱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工作参数进行
波兰裔美籍诗人切·米沃什因其杰出的诗歌成就和巨大声誉,于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怀着平等、博大的胸怀进行诗歌创作,执著地表现大地的神奇与魅力,发掘自然潜藏的力量及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和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涵盖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一种群体文化。  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场所。然而,在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今天,校园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念的式微,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文化立校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校园文化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染作用。正如泰戈尔
学费标准过高和差异化虽不完全是目前我国高校收费制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平与效率原则。要想改变当前学费定价现状,寻求更好的学费定价策略
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展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自然意象的在线解读认知过程是一种新的尝试。分析表明,读者对诗中自然意象的解读过程
受社会环境、高校、家长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规划意识模糊、评价认知不足、执行不够科学长远等问题,这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构建提
提出了在氨三乙酸(NTA,活化剂)存在下,以Mn(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紫的反应指示滴定终点,以自制的甲基紫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Mn(Ⅱ)为滴定剂,EDTA为阻抑剂,催化电位滴定
清初遗民诗人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其时无论城市大邑,或远乡僻隅,都有遗民群落存在。这些群落多与地域、家族紧密关联,故诗人创作往往与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