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市场也需要监管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时间的过去,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许多思想信仰上的斗争其实毫无必要,”美国最高法院法官霍尔姆斯在其1919年的著名反对意见中写道,“他们开始相信……要追求至善,最好还是通过思想的自由交流来实现至善,也就是说,要检验某种思想是否为真理,最佳检验方法乃是让其接受市场竞争,看其是否能被接受—而真理,是人们的愿望可以安全实现的唯一土壤。”
  但是,与所有市场一样,思想市场需要监管:特别是,思想市场的参与者必须受诚信、谦卑和礼貌的约束。此外,每一位思想交流者都应该遵守这些原则。
  当然,各时期的政客们用污言秽语污染着思想市场。但令人惊奇的是,美国政坛在这方面颇有进步。安能伯格公共政策中心的一份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国会中的失礼情况要好于20世纪90年代或40年代。共和党参议员科鲁兹因为在1月时猛烈质疑即将履新的国防部长哈格尔而饱受抨击。但在麦卡锡时代蔚然成风的从爱国角度攻击被提名者的做法现如今早已不再是常态。
  相反,学界似乎在朝相反的方向前进。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本应免疫于屁股决定脑袋的攻讦。但经济学家如今却长于人身攻击和煽风点火。
  在经济学家中,战力最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克鲁格曼。克鲁格曼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并在《纽约时报》辟有专栏,他的评论和博客“一个自由派的良知”让全世界自由派(以美国标准来定义的自由派)经济学家和记者们带着朝圣的狂热趋之若鹜。他也是Twitter上的超级明星,粉丝超过100万。一些热情的追随者的博客时刻与他同步,转载大师的智慧。
  如今,许多人天真地认为互联网上可以存在十足的言论自由。他们低估了在线权力如此集中会产生怎样的腐败—完全不亚于任何形式的权力腐败。
  克鲁格曼和我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争论可以追溯到2009年,在此期间我越来越对他对权力的滥用引起警惕。上周我决定撰写一个由3篇文章组成的系列文章,全部发表在自由派博客圈的核心网络媒体Huffington Post上。
  历史学的训练促使我立论于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我引用了克鲁格曼此前的文章证明,首先,克鲁格曼在其经济评论中一再声称的“无往而不准”的东西是错误的。尽管(与其他很多人一样)他在2006年就看出了房地产泡沫,但他并没有预见到助长全球危机的金融反应链。他并没有预测到美国的危机,随后又错误地预测欧洲货币联盟将立刻解体,在2011年和2012年发表了关于这个主题的20多篇文章。他从未承认这些错误;相反,他在事后还夸大自己的正确性。
  其次,克鲁格曼所宣称的大大扩张财政刺激能让美国经济复苏得更快完全是推断。但他据以下结论的宏观经济学模型很难称得上可靠,因为在预测危机和欧元区继续存在的问题上它都出现了错误。此外,他在危机前所撰写的专栏文章中,至少有一篇与他现今的观点完全相悖。他最近指出,当前—甚至更高的—联邦债务水平根本不会带来风险。因此,他宣称在“史诗般的知识分子争论”中“大获全胜”纯属意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即使克鲁格曼过去“无往而不准”,也不能作为他对意见相左者一再粗口甚至人身攻击的理由。像“鼠辈”、“妄想”、“见鬼”、“笨蛋”、“蠢货”、“无赖”、“白痴骗子”、“行尸走肉”这样的词绝不应该出现在文明的争论中。对于我,他只是称为“装腔作势的人”、“唉声叹气的家伙”、“言语空洞者”,上周则称我为“专使板砖的讨厌鬼”—如此看来我还算幸运。
  克鲁格曼的行为绝不是霍尔姆斯所谓的思想的自由交流,他堪为知识分子中的强盗贵族,用手中的权力将正派人士排挤出公共空间,特别是青年学者—不难理解,青年学者害怕来自“不可战胜的克鲁格曼大帝”的“突袭”。
  我所支持的解决方案是问责制。但我完全不寄希望于《纽约时报》会行使其正常的编辑权力。因此,我建议出台一部知识界的反垄断法。从今以后,对于克鲁格曼所公开发表的每一个词,他都必须保证此前已经阅读过他人所写的至少100个词。我不敢保证更广泛地阅读能教会他诚信、谦卑和礼貌。但这至少能减少他在经济思想市场上不相匹配的巨大份额。
  当然,作为最高法院法官,霍尔姆斯反对反垄断监管。但他在这一领域的观点无法通过他自己的“真理的检验”,因为这些观点缺少“在市场竞争中……被接受……的力量”。霍尔姆斯以他惯有的优雅接受失败。克鲁格曼—不论对错—也应该这样做。
其他文献
5年前,中国近邻缅甸在军政府统治下,举行全民公投,制定了《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两年后,以此宪法为依据,进行了多党制总统选举。选举后不久,缅甸反对派的灵魂人物昂山素季在被关押了10多年后获释。此后,缅甸迅速向民主化和法治化进一步转型,到目前为止尚属平稳,没有出现埃及穆尔西民选政权遭受颠覆的波折。  就在今年8月份,缅甸联邦议会通过决议,成立宪法评估联合委员会,预备修宪。这意味着2008年宪法完成了
今日世界千变万化,讲话得分外小心,否则很容易闹笑话。上月底我对一群商学院的校友介绍过去一个世纪宇宙论的飞跃发展,“想当然”地加了一句:这一切虽然精彩万分,但看来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所以国人绝少感兴趣,科研投入更是空白一片。当时前排有一位学员很礼貌地轻轻嘟囔“不是的,不见得……”,我没有在意,他也不好意思继续发挥。短短一星期后,报上刊登出全球排名第四(在亚洲则排第一)的上海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的新
把麦克姆逊这本《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劳伦斯·赖特的《巨塔杀机》以及鲍勃·伍德沃德的《战时布什》放在一起比较是件有意思的事。《巨塔杀机:“基地”组织与“9·11”之路》这部半历史著作,为赖特赢得了2007年度普利策非虚构类作品奖;伍德沃德是“水门事件”的揭露者,以《战时布什》为起始的4部伍德沃德作品被认为忠实记录了小布什在“9·11”之后以单边主义姿态介入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而面对同一个已经被再三剖析
穿僧袍、提LV包、乘私人飞机,这段互联网上火爆的炫富视频引发泰国国民热议后,其主人公、现居美国加州的前僧人Nenkham近日被泰国警方以多个罪名跨国通缉。这些,同样在中国引发网民八卦。  僧人就应当青灯孤影、陋居简食吗?几年前,一项网络调查将辽宁一寺院和尚原始状态的生活与少林寺僧人气派阔绰的生活场面作比较,让网友投票选择哪一种僧人更值得认同,据说93%的人取前者,这让明奘直呼:“这说明我们这时代很
近年来,我乐于看到中国的崛起,但更关心未来中国的何去何从以及中国政府如何回報它的人民。因此我对中共新领导人的上台就任,也就充满了期待。我期待中国的官学商精英能在未来的20年里,为中国做一番改头换面的大改革,不但造福人民,也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近年来,我的学术兴趣已放到了18世纪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民主改革上。如同人们所知道的,16及17世纪,欧洲仍处于落后的阶段。但18世纪起,从偏僻的苏格兰
01. 2012年,上海,白领,野河畅泳。  02. 2011年,上海,饭店小工与电视台编导。  03.2012年,上海,武汉来的实习生。  04.2011年,长沙湘江边,一块抽烟、谈理想的上海哥们。  05.2012年,上海,大学同学结婚。  06. 2011年,上海,酷爱旅行的大学生。  07. 2011年,上海,个体户、准父亲。  08. 2012年,上海高校宿舍,研究生。  图/拉黑(微博
2005年以来,每隔一两年就要来一次的“油荒”,此次也踏点而来,10月份至今,“油荒”消息如雪片般纷纷而来。此次国家国庆刚下调零售油价不久,“油荒”就到了。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召集几十家媒体,指责两大公司因油价下调“惜售断供”,两大公司一直观而不语,只有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某论坛上称公司在超负荷运转保供。   这并不是相关协会第一次“炮轰”两大公司,却是近年影响最大的一次。其实与前几次相比,今年“
不仅是泰国和柬埔寨,事实上亚洲各国之间基本没有将类似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解决的传统,依照西方传统设立的国际法院在亚洲的适用性也始终存在一定的疑问,因此,一些国家往往还是习惯于通过军事冲突来达到目的,而国际法院却对此无可奈何。    为了争夺“一座已被轰塌了一堵墙的旧庙宇”,泰国与柬埔寨两国的军队从2月4日起接连爆发多起冲突。就在联合国安理会2月14日专门开会“敦促两国保持最大限度克制”当晚,泰柬再次交
正如我们追问突尼斯一个失业青年商贩自焚,为什么会演变为令数个政府垮台的中东变局一样,8月4日晚伦敦一名黑人青年被警察在追捕中射杀所引发的骚乱,其背后肯定有处于应激状态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只要引燃导火索,已经绷紧的关系体就会以激烈冲突来释放对社会和政府“不满意”的压力。  这种释放,大体考察下来,有这么三种方式:和平式的暴力,纯暴力的骚乱,以及骚乱方式的革命。和平式的暴力,与圣雄甘地的不达目的不罢休但
“危机”这个词所描述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从2008年始到今天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困境,只是又一次激发并放大了其在19世纪就已经有的“会不会玩完”的焦虑。  这种焦虑,和对资本主义的狂热信仰一样,在西方世界已经深入骨髓,随着经济危机一起发作。  看起来很奇怪:一方面,资本主义一次次地被认为要走向死亡,却在历经劫难后一次次地像飞出灰烬的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而且从西欧走出后,席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