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守志:邱少云所在师师长,不当大区参谋长改行平调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h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解放军的将星序列里,向守志十分具有传奇色彩。他参加战役战斗无数,九死一生,屡立战功,是我国导弹部队创建的见证者。1960年,国家要成立战略导弹部队,急需建设者,面对部队调整改革的关键时刻,向守志决定放弃即将上任的军区参谋长一职,改行平调当院长。
  上甘岭战役,为邱少云牺牲而痛哭
  向守志,1917年生,四川省宣汉县人。他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军长、院长、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战役是豫北、豫东、郑州、洛阳、淮海、渡江、上甘岭等重大战役;他建设的最辉煌的劲旅是44师,在朝鲜战场上曾有最优秀的表现;他培养的最伟大的英雄是邱少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在广泛听取各方人士意见后,慎重决定抗美援朝。1951年2月12日,正在南京军事学院深造的向守志和军长秦基伟接到军委命令,要提前离校,率部队第二批入朝作战。向守志被调回15军第44师师长原岗位,火速赶到了高邑。他和新任师政委朱业奎密切配合,紧张有序地进行战前的一切准备。
  3月13日,第44师举行出国作战誓师大会。3月16日,经过精心的准备,向守志和政委朱业奎率第44师,随同15军经安东市东渡鸭绿江。
  朝鲜战争期间,15军军长秦基伟主张积极防御,认为适时主动出击是积极防御的重要表现。向守志与秦基伟同在一支雄师劲旅中战斗和工作,配合默契,夺取上佳山、381高地的战斗和夺取391高地的战斗,都成为志愿军的典型战例。
  1951年冬,向守志在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头部受伤,后任第15军参谋长。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战场炮火的密度创历史空前,弹药的消耗量也十分惊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弹。阵地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战场上空,昏天黑地,硝烟缭绕。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与此相联系的是兵员的伤亡,血肉横飞的场面司空见惯。
  在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坑道作战是最艰苦的阶段,坑道里的条件恶劣到了极点。敌人对坑道进行封锁、轰炸、爆破、焚烧、堵塞,甚至向坑道里投掷毒气弹、硫磺弹。有的坑口被炸塌,有的被堵塞。坑道里缺粮、缺弹药,最要命的是缺氧、缺水。缺氧常使战士头脑发晕;缺水,战士只好喝尿,或者趴在坑道壁上舔石头上的潮气。志愿军战士全靠顽强的意志坚持着。尤其是伤员备受煎熬,有些时候,坑道里连一滴酒精,一卷绷带都没有,只好任凭伤口发炎、溃烂。为了不影响战友,伤员都自觉强忍剧痛,一声不吭,很多伤员都用嘴咬着床单,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单都拿不下来。
  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1952年10月12日晚,当向守志得知配属自己指挥的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在391高地执行潜伏任务,严守战场纪律被烈火烧身英勇牺牲时,他不禁失声痛哭。其实邱少云的身后就是一条小水沟,只要滚下去,身上的火就会被扑灭,但这样会暴露目标。为了大局,邱少云宁愿牺牲自己……
  上甘岭战役于1952年10月14日开始,11月25日结束,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最终守住了阵地。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此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光辉范例。
  不当大军区参谋长,改行平调当院长
  1957年8月,向守志离职到高等军事学院深造。在为期3年的时间里,他系统接受了军事理论教育,并初步学习和熟悉了导弹、火箭和核武器的相关知识。
  1960年6月,当时距离毕业不足1个月,正当向守志准备回老部队大展身手的时候,却接到了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命令:任命陆军第15军军长向守志为西安炮兵技术学院院长。对于这个任命,不仅向守志感到十分意外,就连其老领导,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和政委谭甫仁也感到突然。
  当时,军区党委正准备推荐向守志任军区参谋长,组织上还派人来了解过他的情况。突然得知向守志要调去西安的消息,陈再道司令员十分地惋惜,他觉得向守志是个带兵打仗的人,去院校实在是有点可惜,一个劲儿地劝他再考虑考虑。政委谭甫仁也劝向守志说:“你是陆军出身,又受过院校专门培训,还是留在自己熟悉的部队好,更能发挥你的所学。”
  两位老领导的信任令向守志十分感激。说句实在话,一边是提职当大军区的参谋长,一边是正军级平职调动白手起家当院长,孰重孰轻,他心中不是没有考虑过。
  一些在院校共同学习的战友也劝向守志还是回老部队去带兵,他们说:“论资历,你1934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反‘六路围攻’作战,长征时三过雪山草地,一人救起10多位战友。论战功,你在抗战时期从连长干到团长。神头岭一役,亲自指挥6挺马克沁重机枪,打得鬼子尸横遍野。论名气,你担任过志愿军15军45师师长,率部参加过赫赫有名的上甘岭战役,一场伏击战只用18分钟就解决战斗,麾下涌现出邱少云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此外,你还受过高等院校培训,对老部队熟悉……”
  话虽如此,可是国家要成立战略导弹部队,急需建设者,面对部队调整改革的关键时刻,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前途发展,更要心中有大局。“治军先治校”,向守志想来想去,那就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愿意去当这个开路者和垫脚石!
  3天后,向守志谢绝了军区首长的挽留,告别了15军的战友,来到西安炮兵学校任校长。学校初创时期,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三材”匮乏。这所中国军队的重要学府竟然没有一名教授。在向守志和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靠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一个培养高精尖导弹武器人才的摇篮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此时,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来学校观看导弹操作表演。表演十分成功,罗总长非常满意。1963年2月1日,总参谋部下发文件,将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向守志任院长兼学院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第二、教员队伍建设问题,向守志拟制了一份“拔青苗计划”,想从全国名牌大学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和三好学生,选拔到该校进行一至两年的专业训练,然后再留校当教员。不久,罗总长从北京打来电话:“总理同意‘拔青苗计划’,并专门嘱咐高教部,要挑最好的人才给你们。”
  “好!有了总理给的政策做尚方宝剑,我们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向守志喜上眉梢,吩咐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魏震和训练部副部长黄迪菲:“咱们的‘拔青苗计划’马上启动。从全国10多所大学“拔青苗”拔来的17位教授讲师,以及200多名从全国名牌大学选拔的大学生到校。
  1963年10月25日黄昏时分,历史记下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由武威1营率先将中国导弹族里的第一代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升空。时隔9天之后,仍然是大漠上的日暮黄昏。浅绿色的“东风一号”地地导弹屹立在导弹发射基座上。向守志从西安赶到发射基地,亲自参加了导弹2营的这次发射。在西部那片瀚漠上,地地导弹2营的官兵准确地将国产“东风一号”地地导弹送上了苍穹。回到部队下榻的驻地,向守志给2营官兵发射成功的最高奖赏是每个官兵2个煮熟的土豆。
  离休了,为人民服务不能停止
  1982年,向守志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90年5月,从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下来的向守志,与老伴张玲定居在六朝古都南京,他们生有4个子女。
  离休后,向守志做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他认为,慈善事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了困难者,为政府排忧,为百姓解愁,对稳定社会、安定团结会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他会尽力,把我们的慈善事业干好。
  1998年夏秋之际,三江流域洪水成灾,看到这些,向守志很着急,马上响应慈善总会的号召,向灾区捐钱捐物。当他听说四川宣汉老家兴建铁路、拓宽公路、建设水电站和水库资金短缺时,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点贡献。向守志说:“人离休了,为人民服务不能停止啊。人不能为了钱活着,不能为了享受活着,那是要出问题的,曾经有不少大企业请我去当董事长、当顾问,我都婉言谢绝了。做董事长,我宁愿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传播精神文明,为社会奉献余热。”
  (摘自《解放军报》2014年9月9日,《解放军报》2016年1月26日)
其他文献
据美国解密的档案透露,1941年9月,美日两国政府开始秘密谈判中国与西南太平洋的局势。时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胡适闻讯,立即在美国总统罗斯福与国务卿赫尔两位决策者之间展开攻势,防其在关键时刻做出有损于中国的举动。但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决定与日本妥协。  胡适得知后,极为震怒,并立即求见罗斯福,请求对方出面阻止这一有害中国利益的方案,同时请求英国方面共同对这一决策提出抗议。英国首相丘吉尔经过反复权衡,
期刊
卢福坦,生于1890年,山东泰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斯大林与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要求大量提拔任用工人出身的干部进入领导岗位。于是,卢福坦与向忠发成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六届四中全会又因王明提携成为政治局委员。  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中央政治局被迫紧急改选。在共产国际的授意之下,王明、周恩来拟定了新的政治局名单,卢福坦也被指定为政治局常委之一。然
期刊
提到李锡九,一些人只知道他是国民党元老、民革中央委员,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共秘密党员。新中国成立前,李锡九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直到1980年,李锡九的中共党员身份才正式公诸于世。  毛泽东登门拜访李锡九  李锡九,1872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任庄村人。1904年毕业于直隶农务学堂,次年在日本留学时结识孙中山,开始进行革命活动,成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他1913
期刊
1953年的一天,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报告。当他谈到我国拍摄的故事片《翠岗红旗》时,平素轻易不发火的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电影部门的领导人。原来在1951年,中国电影代表团携这部影片去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在竞选放映的时候,这部故事片引起意外的强烈反响,产生了轰动效应,认为它形象地涵盖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影片中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离开江西老区的家乡,别离了妻子,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期刊
1936年11月1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分析自己“一生短处缺点与病源”:甲、用人未及科学方法,并无绵密计划;乙、用人专用其才,而不计其德,不能察言知言;丙、缺乏汇聚功能,部属中自生矛盾与冲突;丁、本人冲动性大,继续性少,手令多而变更性繁,此乃思虑不周,行动轻率之过也;戊、感情常胜于理智;己、不注重提纲挈领,细事操劳过多;庚、长于应变,短于处常,用人行政皆于临急关心;辛、各部机關未能调整充实。除了最后
期刊
李富春、蔡畅夫妇和邓小平夫妇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战友之谊和如家人般的亲情。邓小平之女邓榕曾问邓小平:“这一辈子,您和谁的关系最亲近?”邓小平说:“周总理。当然,还有你李伯伯、聂伯伯。”  邓小平是李富春、蔡畅夫妇的爱情见证人  李富春伯伯、蔡畅妈妈和我(邓小平之女邓榕)父母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战友之谊和如家人般的亲情。而我们从小也有幸和李伯伯、蔡妈妈有过亲密接触,点点滴
期刊
【1901- 2001,出生于辽宁鞍山,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不久即被幽禁。那么,在事件中作为“受害方”的蒋介石及宋氏兄妹,在将张学良扣留后又将与其如何相处?他们的关系到底又怎样呢?  宋子文:雪中送炭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宋子文与宋美龄的保证没有兑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能做蒋介石的主。但他们并没有随着张学良被囚而落井下石,相反,尽可能地给予其帮助,以弥
期刊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然而,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伤亡36万人。目前,据有关机构统计,能查到姓名的志愿军烈士有17万余人。在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他们分别是67军军长李湘、50军副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参谋长饶惠谭。  第67军军长李湘  李湘
期刊
【1900- 1990,出生于安徽廬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才子———孙立人,在美国弗吉尼亚军校铸成职业军人,在印缅战场上抗击日军立下奇功,为盟军楷模。后因台湾当局认定孙立人与“兵变”阴谋有关,将其软禁33年,成为“张学良第二”。  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  孙立人生于1900年12月8日,早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华学校(即今清华大学)留美预科,1923年赴美,两年后
期刊
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毛泽东的安全警卫一直是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然而,毛泽东多次身历险境而毫发无损,多次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而安然无恙。这一切,除了他本人的大智大勇外,还要归功于他身边那支神秘骁勇的警卫部队。毛泽东的卫队,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钢铁部队,号称“红色战车”。  “一虎二龙三鼠”  1945年8月,日本终于投降了,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短短10日之内,蒋介石三请毛泽东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