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乙酸乙酯的含量测定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drop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的乙酸乙酯含量。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前处理后的塑料复合膜袋样品进行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内标定量法测量塑料复合膜袋中乙酸乙酯的含量;实现一种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乙酸乙酯的含量测量方法。通过考察4种溶剂对塑料复合膜袋中乙酸乙酯含量的检测,在4种溶剂萃取检测出的结果发现塑料复合膜袋的乙酸乙酯的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属于合格产品。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2020年甘肃省部分地区消毒餐(饮)具清洁卫生情况,向食品监管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19个市县(区)的酒店、餐馆、小食店等餐饮场所的消毒餐(饮)具共1464批次,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附录A进行检验,对理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年全年共检测1464批次,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项目合格率为99.2%。结论:甘肃省抽检的消毒餐(饮)具卫生状况总体良好,个别地方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消毒餐(饮)具卫生状况的力度,保证居民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乳饮料中的乙酰磺胺酸钾,对《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T 5009.140—2003)中的检测方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在5.1975~127.74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平均回收率为91.77%~99.46%,RSD为0.8%~1.9%;方法检出限为3.8μg/g;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的结果相近。由此可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食用红油酸价的检测是检验员一直讨论及关心的问题,红油中的辣椒色素会干扰检验员对指示剂终点的判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本文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酸价检测方法中3种不同指示剂滴定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共4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红油中酸价的测定方法最好选择自动电位滴定法,若没有自动电位滴定仪,可选择百里香酚酞指示剂法进行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相对于其他2种指示剂方法较高。
本文优化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地美硝唑、甲硝唑2种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甲醇+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 mL/min的流速,经C18柱(100 mm×3.0 mm,粒径1.7μm)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其标准曲线在1~10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9。甲硝唑与地美硝唑的回收率为78.57%~116.02%,相对标准偏差为:3.406%、4.081%,甲硝唑与地美硝唑的检出限(S/N=3)为0.27μg/kg、
以蜜兰香型单丛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茶多糖并优化其提取条件,同时测定所提粗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粗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浸提时间80 min,浸提温度100℃,浸提次数2次,此条件下的粗茶多糖得率为0.318%。粗茶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当粗茶多糖浓度为5 mg/mL时,羟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1.72%。
食品安全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当下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食品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对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蘑菇酸解液中的氨基葡萄糖含量,为蘑菇酸解液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样品经三乙胺释放游离氨基葡萄糖,9-芴甲基-N-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衍生化,然后采用ZORBAZ 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5 nm,以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氨基葡萄糖线性范围为0.02~1.20 mg/mL(r2=0.9993),日内相对误差为0.26%
沙棘中黄酮组分的准确测定对于鉴定、评价沙棘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沙棘果实和叶片中黄酮类物质的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广大沙棘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食品中镉含量的测定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268—2016)中第一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进样方式分为手动进样和自动进样,两种方式均费时费力,而利用快速自动进样系统能减少样品传送和冲洗时间,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进样频率,实现快速进样,降低样品残留量,提高进样频率。
本文主要对气相色谱法应用在脂肪酸与浸油溶剂、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与污染物质、挥发性气体以及多环芳烃含量的检测展开分析,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