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的谱系:一个语言地理学的视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c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文学”不仅是比较文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也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的基本论述语境.虽然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已成共识,但在关于世界文学的众多论述中,直接从语言视角切入展开的不多.文章以世界语言地理和语言史为背景,借助对卡萨诺瓦关于“世界文学共和国”论述的分析,尝试以语言地理及其文化政治为视角,从语际间的不平等关系、语言区域内部的差异、作家个体的创造性语言策略等不同层面,提出展开世界文学谱系研究的可能性及其基本路径.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rn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要达成的结果,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育目的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鲁子问,2019).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决定性影响(鲍闽芳,2019).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以侨易学视野,对照细读胡兰成《今生今世》与张爱玲《小团圆》文本,认为《今生今世》移变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佳人邂逅、相处与遭遇破坏、大团圆三个基本情节,才、美、德、智、胆五个“佳人”叙述标准,才、情、貌、德四大“才子”叙述模式,用胡调移常,建构了彻底自我却又彻底美好、彻底洒脱的女神级的张爱玲形象,打造出“才子佳人”和鸣的两性世界;张爱玲以《今生今世》为蓝本,投射自己的生命历程,产生移变后的意义,用张腔移常,建构了《小团圆》里不彻底的、阴暗的、矛盾的、挣扎的“佳人”形象和“才子”形象.
“菠菜”作为一个外来物种,大约在唐代经由尼泊尔传入中国,后来约在元代又传入朝鲜半岛.文章立足于历史文献及前人的研究,简述“菠菜”的来源及其在汉语中的名称,重点考察其中的一个别名“赤根菜”,认为它在元代以后是一个北方方言词,传入朝鲜半岛后即成为音译的汉语借詞,现代韩语叫“()[si-k(i)m-t(c)hi]”,就是“赤根菜”的音转.文章详细论证了此词在韩语中的音转过程.韩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汉语借词,如能逐个考明它们是何时从何地借入韩语的,将会对汉语史和韩语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这些借词跟汉语原词的音义对应关系
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之争始于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正式确立,至今仍未形成理论通说,司法实践在处理该类案件时亦做法不一.现有学说主要从应然和实然两个角度探讨该议题,回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演进和发展,以及新时代农地制度改革,均是以政策为师.因此,有必要从法政策学角度分析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结合相关政策解读法律规范,考察目前相关制度改革和司法运行状况,解释农户作为人格主体、成员作为受益主体的特殊制度安排.
基于否定主义关注中国人生命力和创造力被儒道哲学遮蔽的问题,从审视《易经》凶吉占卜思维之局限,发现先秦儒家哲学的伦理异化和老庄哲学的生命异化,进而以宇宙天道神秘、生命地道复杂、文化人道创造之中国当代文化哲学分析庄子生命哲学的如下三个问题:出于保心考量的生命内在自由建立在轻视世俗权力上,弱化了生命自由在现实污辱、伤害面前捍卫生命意志尊严的生命力;出于天乐虚静自足的生命自由境界,解释不了苏轼随物赋形利用权力为百姓造福之自由,从而弱化了生命的变化性;因为不能直面生命的自由意志与文化规范的矛盾关系,故庄子哲学难以从
一、问题的提出rn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中的复习板块分为单元复习板块和大单元复习板块.单元复习板块是单元中的一部分,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主要内容.大单元复习板块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由已学的四个单元组成,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四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一个项目任务.这两个板块的功能均指向帮助学生应用与内化语言知识,从而发展其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
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共同构成汉语方言的中部官话区.中原官话东部的郑曹、蔡鲁、洛徐、信蚌四片主要位于黄淮平原,内部同质性较强,可称之为“黄淮官话”;西部的汾河、关中、秦陇、陇中四片以及兰银官话区,受语言接触的影响,同质性较弱,各片特征明显,可以称之为“西北官话”.两类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均表现出系统性差异.
科学与人文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成为一个复合统一的知识结构,现代技术虽然为知识间的互涉和融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其发展不应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当在知识史的视域下,通过侨易学尝试解决知识碎片化、割裂化的问题,努力求通,从而达到观侨取象、个体载像以及由象见道的平衡,并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宏大叙事”结构.
从“分身”到“变异”rn张弘:您的日本研究比较注重创造新概念,比如《分身:新日本论》(以下简称《分身》)说中国和日本互为“分身”,《变异:日本两千年》(以下简称《变异》)用“变异”来描述日本转变的非常态.我相信,这一做法并非偶然.另外,您的研究偏重于国家精神、民族意识,而视野则聚焦于东亚世界秩序,这明显有别于此前的学者.总而言之,您似乎在自觉建立一种全新的日本研究范式,如果实情如此,那么您的初衷是什么?
期刊
一、引言rn自从2016年10月浙江省英语新高考试题中读后续写首次出现以来,该写作题型已在高考中出现八次.该题型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篇350词左右的短文后,根据所给关键词和段首句续写余下的两个段落,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该题型自首次亮相至今,一直备受广大师生的关注.教师们从故事情节的分析梳理、语篇语言的积累润色、行文逻辑的解读剖析等多角度指导学生,不断提升其续写的能力.然而,关于读后续写的结尾设计却鲜有涉及.师生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续写开头如何自然地衔接、主体段落如何生动地展开,却较少关注结尾部分如何巧妙地收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