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改良Bardach法矫正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侧唇裂修复后鼻畸形的矫正较为棘手,采用改良的Bardach法对29例进行矫正手术并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认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延长患侧鼻小柱和将移位的鼻翼软骨充分游离修整复位以形成端正的鼻尖。文内详细叙述了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并对鼻畸形手术矫正的术前应考虑到的一些问题和改良Bardach法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和评价。

其他文献
应用活体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兔后肢常温止血带缺血2h(n=8)及5h(n=8)再灌注后最初1h期间足背肌腱表面微循环动态变化,尤其是白细胞内皮粘附及微血管灌注状况的变化,旨在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表明: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缺血组织微静脉内皮上粘附的白细胞数显著增加,而且缺血时间越长,增加越显著。②肢体缺血5h再灌注后,缺血组织的微循环并不能均匀恢复,部分区域发生“无复流现
期刊
期刊
期刊
采用生化手段测定了豚鼠异体软骨移植后1~20周软骨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术后第3周起软骨胶原含量开始下降,至第4周达最低点(P<0.05),此后逐渐回升,至第8周时已接近于正常组并维持在接近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提示可采用生化测定胶原在同种软骨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来评价异体软骨移植后的结构和弹性变化。
期刊
期刊
期刊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分析了兔皮中Ⅲ型胶原的含量。采用此法检测了正常兔皮伤后72h深Ⅱ度创面、伤后1月及1.5月的已愈创面组织中胶原成分的改变,旨在探讨深Ⅱ度烧伤早期及愈后皮肤胶原的变化,结果表明创面在伤后及愈合后组织中Ⅲ型胶原含量均显著减少。提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修复的同时伴有Ⅲ型胶原的减少。
从1987年开始,在X线曲面断层扫描技术辅助下,开展了对下颌骨畸形主要是方颌、偏颌、小颏等三种常见畸形的矫正,共行手术46例。我们重点讨论了隆颏术的切口选择、下颌骨X线片的重要性、偏颌畸形的特征、隆颏术中硅胶模型的改进以及综合美容整形手术的效应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