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象”视角下明诗式微原因分析——以李梦阳和谢榛的诗为例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coffe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诗歌整体成就不高,为了探明原因,引出了"兴象"概念。"兴象"是"兴"与"象"的结合,"兴"是文学之"兴","象"乃审美之"象";"兴"乃"文已尽而意有余","象"亦"玩味乃可识"。概述了"兴象"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兴象"是"作诗大要"以及衡量诗歌创作水平和艺术成就的重要标杆。通过分析文坛巨擘李梦阳所创作诗歌和布衣诗人谢榛所改编诗歌中的"兴象",得出结论:明代诗人对于"兴象"的缺失和漠视是明代诗歌衰落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从道德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社会“老人倒地扶不起”等见义不为现象,认为其直接原因是救助者深层的“道德恐惧”,即道德主体因为基于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压力而胆小怯懦,失去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