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45518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学生就成了教学的主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学切入点,以学生发展为教学落脚点,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课堂。
  一、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如果教学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只管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那么,效率就会成为空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来保证探究的有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从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来看,更多是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么,教师就需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让学生在感受历史事件的同时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中,虽然学生对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有大致的了解,但要结合宗法制和分封制来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只是单纯地凭借教师的讲授效果不是很佳。为此,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大禹治水说起。因为在学生的印象中,大禹只是一位“水利专家”,没有“帝王像”,为此,在故事描述中教师插入这样的语言“公元2070年,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此时的大禹还是以前的大禹吗?(同时请学生翻开彩页观看大禹像)你觉得大禹的身份和地位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大禹将王位传给伯益和以前的王位传承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在看图的时结合之前的知识来对王位世袭制进行了解,从而让学生在“天下为公”和“家天下”的转变中更好地理解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兴趣只是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而兴趣的保持才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事件来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保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同样是在本次课堂中,在对西周宗法制的学习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谈“拜祖宗”这一现象,从而引入对宗法制的概念及特征的学习并从分析中理解宗法制的本质和影响。这样,当学生在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时,以历史知识来作为解释,学以致用,兴趣盎然,参与度更高。
  二、以学生需要为切入点,滿足学生学习需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学习目的总体上趋于一致,但又存在一定差异,新课标中也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需要,只不过表现的方式方法不同罢了,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喜欢同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有的则喜欢在小组内通过配合其他同学来完成任务。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掌握学生的这些内在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为他们提供展现的机会。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展示氛围。在课堂中发现,很多学生平时话很多,而课堂中却选择沉默,原因并不是学生不想说,而是怕说,怕说了后遭到教师的“批”,甚至有的学生担心教师提问,担心在其他同伴面前“丢面子”。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多给予鼓励和引导,在和谐的气氛中来讨论、学习。
  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有的学生不喜欢在全体学生面前说话,而喜欢在小范围内发表自己观点,教学中教师不防让他们在小组中研究学习,然后再进行展示。
  如《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中的“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发展”学习,教师首先以“公民法的内容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来提问并请学生举手回答,在以问题“万民法的背景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先让学生讨论,然后举手回答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满足那些“健谈”学生的需要,再以讨论的方式来满足“选择沉默”的学习需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展现。
  三、以学生发展为落脚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通过由简而难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由低到高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照顾个体,注重引导个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获得发展。换言之,教师要在兼顾群体发展的同时注重个体的发展。
  首先,注重从整体发展着手。这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遵循层次性和阶段性来进行,如在《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中对“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的学习问题设置如下: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引入新课题)2、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联合国?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哪个政府?( 恢复-1971年26届联大)3、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美关系正常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过渡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中日关系正常化”逐层逐次的解决问题。
  其次,根据目标和学生认知来提出问题。以《罗斯福新政》为例,问题如:1、上课前放视频《摩登时代》,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汽车么? 2、(让学生猜价格,然后给出汽车的当时价格。)“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3、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简单小结,引出“危机”,引导学生读文本并课件展示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和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4、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5、危机有什么特点?……这样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根据自我的知识结构来逐步学习,从而达到对内容的理解。
  总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还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立足学生发展,历史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主体、高效、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作者对3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行中药复方治疗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脾脏缩小,肝门静脉内径缩小,本文报告其临床资料及疗效观察结果.
一、前言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规定了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数量标准,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课外阅读的总量40萬字,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校对学生的课外阅
想在下班路上就打开家里的电灯?现在不是问题了,Sparkdevices公司出品的电灯插座就可以让梦想成真。将它连接至原灯口,再将电灯装在它上面,就通过它便可以让你的电灯加入Wi-F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测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外伤的疗效及血糖的改变情况,探讨高压氧对脑外伤治疗的临床价值及血糖能否作为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效果评价的指标.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上完每一节课后,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反思,发挥成功的經验,吸取不足的地方,让语文课堂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小学数学中反映数和形本质属性的数字、图形、符号、名词术语和定义、法则等都是数学概念。怎样让这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
研究背景:成年人肠道菌群的构成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患病或用药时才被干扰,发生紊乱.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表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目的:①研究肝硬化患者
[摘 要]许多人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个难点,认为数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幼儿极易产生厌烦心理,把讲数学课看成是较头痛的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问题,与数学教学忽视发挥数学中的审美作用有关。我认为,数学园地里处处开放着美丽花朵,即使是简单的数字,也放射着美的光彩。要使幼儿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不仅仅要有数理概念和大纲意识,更要具备美的修养和对幼儿的美学教育意识,并且始终把营造
为了评估掌骨指数(MCI)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筛选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的作用,本文对正常日本妇女第二掌骨指数随年龄和绝经变化进行前瞻性研究.
所写作文,恐怕是学生的通病,究其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如何解决之个问题呢?在潘菽的《教育心理学》中已说得很清楚:“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有与作文的感性表象和学习到的材料,包括生活中所获得的材料等等。”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作文的源泉来自生活,来自观察,来自感受。学生经历的某一个场面,会使学生终生难忘。教师如果能善于捕捉契机,引导学生作文,不仅可以开拓学生作文思路,而且也能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下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