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湘西交出扶贫精彩答卷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西州进入了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获得感最强的时期。”
  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车辆缓慢进入武陵山深处的十八洞村,路边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山间雾凇成片,屋檐上吊着冰凌。
  梨子寨巧媳妇农家乐外的观景平台,更是结上了厚厚的冰块,站在上面天寒地冻。见有人来,年近八旬的施成富和老伴龙德成从火塘边走了出来,热情地打着招呼,介绍当年总书记来座谈时的情况。当年的土坪换成了石板,还多了游道和护栏。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召开座谈会,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提出“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等殷切希望。
  5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对十八洞村脱贫成效给予肯定。
  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省委上报的信息专报《湖南湘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以十八洞村为样板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廣的精准扶贫好路子》作出重要批示。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5年多来,湘西州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十八洞村为样板探索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全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十八洞村大变样
  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的十八洞村,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木房林立,苗寨特色浓郁。
  这样一个今天看起来极具诗情画意的村寨,却曾因交通不便而几近与世隔绝,山多地少,村民生活极度艰苦,是典型的贫困村。
  “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
  这首苗歌是早年十八洞村及周边贫困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生计,村里的青壮年被迫一个个外出务工,很多人数年不曾回家。
  十八洞村第一书记孙中元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总书记来的时候,900多人的村庄有2/3在外务工,村里35岁以上的大龄单身青年达40人,村支两委班子也很弱。
  “原来支部班子只有3人,平均年龄接近60岁,其中一个还是贫困户。”孙中元说,扶贫首先从夯实班子开始。2014年1月,花垣县委抽调5名党员,组成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第一书记驻村。
  时任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龙秀林是第一任工作队长。上任后,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挨家挨户调查统计、征集意见,他们发现,群众观念滞后,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甚至建公共设施,还有个别人出来横加阻止。”龙秀林说,同时,十八洞村有着合并村的通病,村合心不合。
  于是,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推行群众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开展道德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慢慢地,群众观念开始改变,有了发展的愿望。而要发展,首先要改善交通和人居环境。
  十八洞村外出有条很窄的水泥路,后来村里进行了扩宽和硬化。在改善村庄时,十八洞村坚持“修旧如故、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不搞高大上项目,不大拆大建,保持原有风貌,展现民族特色,保存苗寨风情。
  人居环境改善了,群众自我发展愿望进一步加强,村民开始办起农家乐。十八洞村村支书龙书伍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通过开办农家乐,一些村民不仅脱了贫,还脱了单。
  按照总书记指示的“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形成了乡村游、猕猴桃种植、苗绣、劳务输出等“旅游 ”产业体系。
  发展产业时,十八洞村摸索出了“五跟”,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整合资金,利益共享,让市场主体带着贫困户闯市场。
  村里发展的千亩精品猕猴桃基地,2017年收益就达到74.05万元。组建的苗绣合作社,发展订单苗绣,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2017年实现产值26万元。十八洞村还引入步步高集团投资山泉水厂,每年将按“50 1”形式给村集体分红,2017度实现村集体分红50.18万元。
  有了致富的产业,很多昔日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留在村里。村支书龙书伍此前就和妻子在迪拜务工,2014年回到村里。
  与几年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2/3的村民留在村里,另外1/3的村民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到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深圳、广州等地转移就业,每年直接增收600余万元。
  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10180元。2017年初,十八洞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下一步全力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升级版,成立农旅合作社,对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孙中元透露,村里的溶洞、民宿有望今年5月1日对外营业。
  牛角山村脱贫记
  十八洞村脱贫感染了很多村,包括距离65公里的湘西古丈县牛角山村。该村坡高路陡,因山形酷似两只巨大的牛角而得名。
  “思想理念变了,精气神提高了,把志和智扶出来了,产业做兴旺了。”牛角山村党总支部书记龙献文去十八洞村学习过,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去过很多地方参观、学习。他坦言,十八洞村可学习的地方太多了,牛角山村要不断复制,做第二个、第三个十八洞村……
  牛角山村是个典型的老少边穷纯苗族聚居村,自然条件恶劣。2008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十男九光棍,是当年村子的真实写照。
  龙献文早年在外闯荡,当过厂长摆过摊,跑过运输包过工,赚了不少钱。“大家没有富起来,我个人感到十分内疚。”2008年春节刚过,龙献文就召开全村党员干部大会,宣布“从今天开始,我哪儿也不去了,带着大家一起干,让大家都富起来!”
  2014年,十八洞精准扶贫号角吹响,牛角山响亮回声,创新实行“党建引领 公司 专业合作社 科研院校 基地 农户 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和专业合作社“五统一”、“八标准”模式,村民以土地、茶园、劳动力、资金等形式入股,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盈余分配、二次返利、分红等方式获取收益。
  这种模式与十八洞村的“五跟”非常相似。“让资金跟着贫困户转,贫困户跟着能人转,能人跟着项目转,项目跟着市场转,能真正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真正让贫困地区乡村振兴。”龙献文谈道,2017年牛角山村313户1306人,人均收入达到13618元。
  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
  类似这样的村寨还有很多,一个个村庄的脱贫故事,彰显了湘西州的精准扶贫成效。
  “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叶红专表示,5年来主要抓了5方面工作。一是牢记殷切嘱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委领导、压实四级责任;坚持分类指导,实施“十项工程”;突出精准发力,促进“五个结合”;注重脱贫质量,做到“四防四严”。
  据介绍,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以及“尽锐出战”的指示要求,湘西州县两级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连续6年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州委一号文件,建立起较完善的脱贫攻坚目标、责任、政策、投入、考核和监督体系,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带头抓、全州上下齐心干、社会各界同参与的脱贫攻坚大格局。
  湘西州把精准精细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同时注重典型引领、以点带面,认真总结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脱贫的成功实践,并在全州推广,确保脱贫攻坚实际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据湘西州委、州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州1110个贫困村已累计出列874个,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1.93%降至4.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229元增至9183元。
  “湘西州进入了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获得感最强的时期。”叶红专说。
其他文献
江南水乡,河湖纵横,浙江全省有8万多条河流。自2003年探索实行河长制至今,浙江已经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组织体系。  旧貌换新颜,作为河长制的一个生动样本,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一手截污纳管,狠抓污染源全方位治理;一手清淤疏浚,致力于河道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河道水质经历了由黑河、臭河、垃圾河到Ⅲ类水的华丽转变,部分水体透明度达到50厘米以上。  “坚持防治结合、治护合一的治水理
世界苗乡,养心彭水,重庆市彭水县生态资源丰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县。  今年是彭水脱贫摘帽年,彭水坚持在统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上下功夫,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途径。  “彭水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表示,必须实现脱贫工作和生态保护双赢,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有效途径和方式,让更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色产业势头旺 
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妇联人和广大妇女,同心协力走出了一条坚实之路,在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的路上,唱响一首有力动人、奋进时代的交响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8239万人,其中约一半是女性。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妇女掉队,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妇女脱贫工作,是妇联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巾帼力量,在妇联组织的引领下,广大妇女正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艰苦奋斗
法律设立的管制手段应聚焦于问题的实质,对各类商业模式、商业组织形态保持中立,只要能满足法律所规定的实质性目标即可,避免过多干预。  近年来,网售处方药政策几经松绑、收紧,业内形象地称之为“翻烧饼”。那么,互联网到底能不能卖处方药?  6月20日,由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主办的处方药零售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在会上呼吁,互联网技术有利于保障处方药用药安全,可以有条件地放
如果不解决法律和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细节问题,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的大政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停留在会议上和文件中。  关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的大政方针,从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2017年中央《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他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民营企业
6月29日,海南省小客车保有量调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小客车调控办)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开致歉信。公开致歉信称,海南省实施小客车调控工作以来,为方便群众咨询,省小客车调控办向社会公布了咨询电话,但未明确具体的咨询时间,造成部分群众在节假日及非正常工作时段咨询调控政策时电话无人接听。这样的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期待不相适应。为此,海南省小客车调控办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车主和驾驶人朋友公开致歉。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点燃农村改革星星之火,再到今天集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诸多新标签于一身的新时代农村,40年来,随着祖国的日益昌盛,农村正逐渐成为人们“记得住的乡愁”,正逐漸成为人们的“绿色家园”。  振兴乡村,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随着乡村振兴大幕的拉开,广大农村焕发出更加诱
金融风险的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非常强,一旦发生大的系统性金融动荡,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干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达成,影响民生改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胡晓炼表示,针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积极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进行化解。只有金融监管部门严监管、强监管,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稳妥、有序的市场环境。  胡晓炼建议,监管机构首先应把着力点放
天空湛蓝,繁星点点;一池清水,波光潋滟。这些农村曾经的寻常景象,如今在不少地方變得越来越稀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乡村迎来空前发展机遇。环境美,人精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群众看得见的获得感,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乡村环境整治规划了目标。从2003年开始,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在全国范
“通过深入开展国内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多学科联合诊疗,实现对脊髓损伤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以提高我们脊髓损伤的诊疗水平。”  脊髓损伤是由外界直接或间接导致脊髓受损,常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我国每年新增脊髓损伤人数已超过12万人,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身体和心理伤害,还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目前,对于脊髓损伤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康复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武汉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