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幸福职教”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与实践探索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ley09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引导人追寻幸福的生活。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打造的“幸福职教”包括两个方面六个维度:一是学生幸福,实现学生“学己所想”“用己所长”“做己所望”;二是教师幸福,实现教师“事业有途”“晋升有路”“生活幸福”。学校通过内在的专业打造、环境创建、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及外在的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赛事参与等提升“学生幸福”;通过为教师构建平台、提升能力、打造环境等措施实现“教师幸福”,从而实现“幸福职教”。
  关键词 幸福职教;人才培养;学生幸福;教师幸福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2-0006-0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黄金时期。长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规格人格,至精至善”的校训,在办学中努力开展“幸福职教”教育实践,为学生、教师、家长和用人单位提供多维度的幸福感受,开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动工作、家长主动配合,社会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助力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一、“幸福职教”的理论基础
  (一)幸福的概念
  “幸福”是人类探讨的一个永恒话题,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关注“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在《实践理性批判》里对“幸福”有一个简短的概括。他认为,“从个体维度看,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对于不断伴随着他的整个存在的那种生命快意的意识,就是幸福。”幸福无法用统一的概念来定义,通常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幸福可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满足、快乐、投入、意义,但又不能与快乐、满足、方便划等号。
  (二)“幸福职教”的定位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幸福职教”的提出,是源于中国梦内涵中的人民幸福,建立在幸福感受基础上的职业教育,目标就是创造条件让老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实现引领幸福、感悟幸福、理解幸福、珍惜幸福,从而使人生充满幸福。
  学校坚持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为受教育者主动学习提供条件与选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幸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领幸福,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找到幸福,社会在人才培养与使用中收获幸福,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幸福职教”的实践意义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引导人追寻幸福的生活。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只有将幸福的感受从理念到实践的各个环节予以渗透,才有助于学生的精神品质在愉悦、积极向上的教化体验中获得发展。
  (一)做有温度的职业教育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江苏调研中指出“要让教育多一些温暖,让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就读职业教育看似没有升学的压力,但对于初中毕业生的吸引力却没有那么强烈。如何引导学生对职业教育产生兴趣,让职业教育热起来,是现实中不可逾越的难题。学校坚持为中小学生提供校外职业体验实践的机会,通过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体验中心、城市轨道交通体验中心、机器人体验中心、电梯体验中心、数控加工技术体验中心等近20个体验场所,免费对中小学生开放,满足未成年学生对职业认知的需求,激发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热爱。
  (二)做引领式的职业教育
  “引领式教育”旨在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教育者按照人的成长规律、依靠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发展的终身习惯。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引领,学校注重在文化、环境、教师、实践教育等方面引领学生成长,通过开展国家职业教育活动周、省职业教育宣传月和市校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引导全社会确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三)做开放式的职业教育
  开放式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一方面学校对社会开放,包括深化产教融合,推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对接、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市场需求与就业需求对接。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开放,包括实训室设备的开放以及向中小学生开放职业体验等。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家国情怀”的高技能人才。
  (四)做快乐式的职业教育
  快乐式的职业教育是在任务统率下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和谐的一种教育模式,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快乐生活基础上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形式的综合。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再通過自由选择,使学生对专业方向和兴趣趋于统一,最大限度地满足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需求。
  (五)做体验式的职业教育
  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感情、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教师不能按照普通高中的要求进行教学。学校坚持打造理实一体教学环境,让设备进课堂,教师在设备前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悟知识,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技能。
  (六)做有生涯规划的职业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专业分工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下一步的专业或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一个好的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乃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事业发展。学校坚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潜能和专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实施以就业创业教育为主题、以生存教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
  三、“幸福职教”的路径分析与实践探索
  探索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动工作、家长主动配合、社会主动参与的“幸福职教”,包括两个方面六个维度:学生幸福,实现学生“学己所想”“用己所长”“做己所望”;教师幸福,实现教师“事业有途”“晋升有路”“生活幸福”。   (一)学生幸福
  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学校通过实施“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即打造自由选择的平台、创造幸福的学习环境、架设走向成功的桥梁,实现学生“学己所想”“用己所长”“做己所望”,让学生带着幸福感走上成功之路。
  1.提供“幸福职教”的选项——学己所想
  “学己所想”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奠定幸福基础。
  感受职业教育的希望。由于受“重普教、轻职教”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上职业院校没有前途,是万不得已才会选择的道路”。学校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相协调,围绕区域产业优势,重点开发汽车运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专业,呈现出招生就业两旺的良好局面,使更多学生看到就读职业教育的希望。
  实现就读大学梦想。国家提出中高等职业教育应“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划,学校作为中高等教育衔接试点学校,开展中高职“3 2”,中职本科“3 4”招生,学校先后与3所本科院校、8所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层次多元化,成功为广大初中毕业生搭建了成才的立交桥,帮助他们实现就读大学的梦想。
  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时,往往对专业并不了解,当发现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时,已经无法更改专业。为了弥补遗憾,学校在汽车运用技术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专业联动分流培养”,即在学生前两个学期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第三学期再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细分专业方向,为学生修正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创造自由开放课堂。学校推进非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自由选择、在部分课程实现自主选择教师、实现实训设备设施的自由选择、实施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这些自由开放的课堂,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让更多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体验幸福快乐成长。学校坚持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完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实现学生社团活动自由选择,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快乐,在成功中找到自信,在交流中找到知音,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2.积累把握幸福的能量——用己所长
  “用己所长”的目标是通过创造幸福学习的环境,助力学生实现学习幸福。
  明确幸福人生的方向。很多学生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学校坚持规格人格教育,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同时采取聘请人力资源专家、能工巧匠、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奋斗的方向。
  汲取幸福本领的能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技能,是学生未来把握幸福的基本能力。学校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通过打造一流的教学环境、普及理实一体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真刀真枪”地学习;通过完善实训设备设施,让学生能够与国内外的先进设备设施“亲密接触”,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本领。
  培养工匠精神,打造大国工匠。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人才的重任。为此,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订单教育,特别是结合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集中资源,确保紧缺人才的培养质量。多年来,学校在国家、省、市技能竞赛中均获得大奖,数控技术、焊接技术、轨道车辆检修、财务管理、酒店服务等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他们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亮丽名片。
  建设文化校园,凸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学校着力构建以“幸福职教”为核心的物质文化校园,通过建设主题广场、书亭廊宇和班级文化墙等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体会职业教育特色校园文化。
  打造广阔的就业平台。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通过开展双元培育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不断完善育人模式;通过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学校通过行之有效的就业推荐机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实行“优生优荐”,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技能水平,实现高质量就业。
  3.感受实现梦想的幸福——做己所望
  “做己所望”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朝着幸福生活目标迈进。
  在终身教育与就业服务中,感受长久服务的幸福。学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筹办社区教育和网络教育,面向社会(包括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及新技术培训,提升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能力。同时,学校建立就业登记制度,除对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服务外,对有就业需求的往届毕业生给予与应届毕业生同样的就业服务,打造终身的職业培训与就业服务平台,让学生长久感受职业教育带来的幸福。
  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中,分享体面就业的幸福。学校依托“长春长吉图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引企入校”建立校内模具制造生产实训基地,培养模具制造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与汽车维修行业合作,成立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整合全省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让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享受体面就业带来的幸福。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感受国家强大的幸福。学校针对专业设置情况与韩国全州纪真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围绕汽车及文化创意产业,开展“3 2”或“3 4”中高职或本科衔接;学校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达成建设“中德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打造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的大平台,面向汽车制造产业,做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相互学习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
  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体验突破预期的幸福。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并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竞赛,选拔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练,提高全校师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和驾驭能力,让学生体验突破预期的幸福。   在社会帮扶与传承中,感受奉献爱心的幸福。学校与工会组织联合开展“金秋助学”,为困难职工子女免除学费的同时,还为学生每月提供生活补助,为贫困学生优先提供就业帮扶;学校积极联系企业,设立名企励志奖学金,并提供寒暑假勤工俭学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改善家庭的生活,在传承爱心的同时,感受着奉献的幸福。
  (二)教师幸福
  教师乐教是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一个怨天尤人的教师很难教出乐学上进的学生。作为幸福的引领者,教师的幸福尤为重要,是实现“幸福职教”的关键所在。
  1.创造教师成长的良好路径,实现“事业有途”
  教师职业幸福的关键在于成长,为教师规划成长途径,既是对人才的重视,也是实现“幸福职教”的基础。学校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德才兼备,为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在能力发展过程中,重视名师的培养,建立名师、骨干教師、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的创建工作,让教师能够清晰看到职业发展的目标和希望,增强教师事业有成的职业幸福感。
  2.搭建素质提升的培养平台,实现“晋升有路”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制定了“强师计划”,坚持校本培训与国培、省培、市培相结合,并创造条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定学历提升机制,为教师提供研究生学历提升途径;制定公平的职称评聘方案,提高教师职称晋升比例,使教师真正实现了“能教”“会教”“乐教”。
  3.打造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实现“生活幸福”
  完善“幸福职教”人才培养体系,使学校逐步实现教育理念现代化、课程内容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学校环境现代化。学校从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关心职工生活,全力以赴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人立志于从事职业教育。
  构建“幸福职教”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与实践探索,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愿意就读职业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愿意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越来越优秀,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广泛,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待遇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幸福职教”一直在路上。
  参 考 文 献
  [1]艾进兰,李蔚.“快乐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5(2):62-64.
  [2]李淑艳.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17(1):124.
  [3]郑瑞新.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郭春牛.幸福观念的多维解析[J].党政论坛,2014(1):45-47.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Path to Construct“Happy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aking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as an Example
  Xu Xiaosong, Wang Jiaqi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people and guide them to pursue a happy life. The“happy vocational education” created by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includes six dimensions in two aspects: one is that students are happy to realize “to learn what they want to learn”,“to apply what they are good at”and“to do what they want to do”;The other is teachers’ happiness which is to realize“career path”,“road of promotion”and“happiness of life”. The school promotes“student happiness”through internal professional measures, including creation, environmental cre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s well as external measure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vent participation, meanwhile, promotes“happiness of teachers”through building up a platform for teachers,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and creat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happy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happy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student’s happiness; teacher’s happiness
  Author Xu Xiaosong, deputy senior lecturer of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Changchun 130102); Wang Jiaqing, senior lecturer of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作者简介
  徐晓松(1968 - ),男,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就业科科长,副高级讲师(长春,130102);王家青 (1964- ),男,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正高级讲师
其他文献
日前,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府大城学院建立“鲁班工坊”。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鲁班工坊”是由中泰两所学校共同建设的学生现代技术实践训练基地,将“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优秀职业技术和职业文化,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方式”输出国门,实现了中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中国职业教育最好的装备和资源在泰国落地,搭建起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和交流的桥梁。“
摘 要 依据对江西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经济成本比较敏感;处于中等地位水平的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愿最为强烈;农民工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预期收益越低,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评价越低,对于自身生活现状越满意,现代性水平越低,就越不愿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为此,政府及职业教育部门应从刺激需求的角度出发,增加对于农民工参与
摘 要 通过对552名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职业院校毕业生职场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制、工作时间、公司性质、公司规模、月收入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职场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拓展专业学习、社团(书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对毕业生职场适应性有重要作用;就业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深圳地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心理薪酬标准为4000元/月,在200~500人的
摘 要 以現阶段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对30余所河南省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走访与调研。数据分析表明,在学校内部质量检测中,存在质检功能定位不准、载体选择不当、结果使用错位等问题。经过典型剖析,从质量检测的功能定位、对象的确定、载体的组织、数据处理等方面深层探究校内质量检测的数据流向,建立质量检测与反馈系统图,构建农村中职学校质量检测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
摘 要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研究的文献分析和访谈,初步确定高职生创新人格词语,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对352名学生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高职生创新人格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高职生创新人格可归纳为乐群果断、变通探究、严谨自律、执著顽强、宜人担责、睿智敢为、自信务实和好胜进取等八项因子;创新人格整体与各因子均分在3~4分之间,呈中等偏上水平;男女生、城乡学生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艺术科学生与文
摘 要 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互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基于“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视野,科学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引领,平台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载体,体制机制建立与完善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保障,锐意创新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动力。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摘 要 针对云计算产业链中云平台、云服务、云终端等环节,开展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分析。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实际工作过程等为切入点,找准高等职业教育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考量创新思维、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创业基础、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等要素,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为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  中
2014年7月26日,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在海南三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技工院校的100多位院校长及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在发言中指出,技工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坚持“守土有责”、坚持就业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坚持课程改革、坚持多元办学、坚持立德树人。他从三方面阐述了推进技工院校改革转型的主要举措:一是完善政策支持,包括落实办学自主权、解决
摘 要 提升高职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于塑造“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与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具有重要意义。以20所高职院校214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讨技能大赛、实训教学与高职生实践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技能大赛影响高职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实训教学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对技能大赛进行国家级与省级等级区分后,实训教学的中介作用在分样本检验中仍然成立。据此,提出三点建议:服务国家创新驱动
摘 要 2014年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来,吉林省属高校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内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对政策文件理解不透、落实不够、内控制度建设水平不均衡、内控设计与高校定位存在偏差、内控有效性评价及监督职能薄弱、内控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深入学习政策文件、落实内控要求、长期系统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打造符合各高校定位的个性化内控方案、建立以评促建的内控有效性评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