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开放式夜间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其在稻麦上的试验效果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limengwai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不对称性,夜间增温显著高于白天。设计可靠的田间增温设施,研究作物系统对夜间增温的响应与适应意义显著。参考国际相关增温系统,于2006—2009年在江苏南京设计并运行了我国首个农田开放式夜间增温系统(FATI,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对稻麦进行夜间主动增温试验,监测系统温度、麦田土壤水分和作物生育进程和产量,以评价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对稻麦的增温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且均匀的增温范围为4m2,增温效果明显。在测试用人工草坪上,晴天、阴天和雨天3种
其他文献
以水稻品种"中花11"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对水稻基因OsESG1上游调控序列扩增,获得长度约为1.4kb的特异性条带,命名为OsESP1。以OsESP1与带有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
为探讨果皮结构与籽粒柔嫩性的关系,研究了T4、T5、T19、T38和T39等5个超甜玉米(Z.mays subsp.mays)自交系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甜玉米果皮由多层细胞构成,最
新型7.63m大型焦炉和顶燃式热风炉设计中出现了大量的难以成型的异形砖,这给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由此看来,使用原有的泥料制备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和质量
通过拼接394370条大豆EST共获得82614条Uni-EST,其中2082条包含2191个SSR位点,平均每22.96kbEST出现1个SSR。二核苷酸重复在大豆EST-SSR中所占比例最大(63.5%),其次是三核苷酸
以茶树品种龙井43幼根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并测序,获得4833条EST序列,拼接后得到3482条无冗余EST,总长2290 kb。对其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到577个SSR位点,分布于500条茶树幼根EST中,其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1×g离心机、铅屏蔽室和卫星舱内同时搭载处理的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分析同一飞行环境下空间辐射、空间微重力和空间综合环境作用对小麦的损伤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