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的历史课程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包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领略历史魅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同步改革,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中,内容十分多样化,囊括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和兴衰,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增长学生的才能,帮助青少年培养高尚的品行和良好的素养,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的落后
  教学手段的落后广泛存在于很多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在大多数历史老师眼中,成绩的好坏是评定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好坏的标准,同时也是对老师的判定标准,这种理念从根本上就是不恰当的。在这种理念下,老师将在考试中要用到的内容重点讲解,并让学生将知识点死记硬背,而对于其他的部分只是三言两语就一跳而過,未能展现历史课程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知识积累。这种教学方法会扼杀学生对于历史的真正兴趣,让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就是拿来考试用的这种错误思想,未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严重降低了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未能以学生为主体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很多老师总是以自我为核心,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习惯讲述历史。更有甚者,直接按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将历史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或者将课程重点内容直接表明,让学生重点记忆,为考试做准备。另一方面,有些老师一直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方式和状态了解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掌握课程节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感到厌倦,师生之间交流会更加困难,导致学生理解不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甚至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矛盾,阻碍教学过程正常的进行。
  (三)教师自身的提升不足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之中,各种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变得飞快,无论是何种职业,都应当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不断革新的浪潮中激流勇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尤其应当加大这种学习,以“活到老,学到老”为理念,不断提升自我,更好地将历史知识传授给祖国的未来。另一方面,大多数初中历史老师在发现课程讲解未能达到效果时,单纯地考虑学生是否努力学习,学校是否大力支持等因素,未能从自身教学手段等方面考虑。这些问题都是影响老师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新一次的教学改革中应当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转变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使用新型教学手段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老师自身的观念,将历史教学作为传授我国民族精神核心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时,应当均衡考虑每次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历史知识,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历史小故事也应当加以重视,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其次,老师在教学时不能一味地依靠传统手段进行教学,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利用现代科技增强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放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枯燥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带领学生对历史名人及故事进行探访,在生活中加强对历史的了解,更能促进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二)加强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单靠某一方是无法正常有效地进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效率,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为学生解疑答惑,既传授学生历史知识,又传授历史知识当中所包含的高尚品行及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老师应当加强对教材的了解,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基础,老师可以在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时适当进行拓展,但是不能过度偏离教材主线。
  (三)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承担着主要作用,能够对教学过程产生巨大影响,教师的素质高低对于教学质量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策略中将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作为重要的一方面。初中历史的课程内容相对繁多,对于历史老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历史老师,当努力提升自我,及时跟进社会需要。一名专业合格的初中历史老师应当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是深厚的历史功底,当学生听讲历史课程时,如果仅仅按照课本内容将一件件历史故事公式化地说出来,学生会感到历史课程的乏味。历史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一方面“以史为镜”,通过历史的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进行判断和处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种种荣耀和磨难,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是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历史课程的学习包含了许多东西,不仅有从古至今中国的许多伟大发明,而且包含流传后世的文学经典。比如在学习明清历史的时候,《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在讲述这些的时候,历史老师如果仅仅介绍下作者的信息和作品的伟大,学生对于这些名著不能起到真正的了解,空洞的夸奖也不能让学何了解到作品中真正的伟大之处。另一方面,如果历史老师具备一些科技和文学方面的知识,对于课程内容的讲解将会更加丰富,能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精髓,产生对历史发自内心的喜爱。
  第三是掌握发达的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历史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再现,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历史,感悟历史。因此,老师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适当借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可以更好地进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三、小结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育事业也需要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初中历史承担着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重任,老师应当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素养,加强师生交流,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祖国未来付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倩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讨[J].神州,2017,(12):222.
  [2]陈艳.浅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J].赤子,2015,(12):337-337.
  [3]宋云.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实践研究[J].未来英才,2017,(21):23.
  作者简介:张芸芳,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银光中学。
其他文献
以1个丹麦家猪家系为试验材料,对猪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筛选与猪肉pHI和pHU值有关的QTL.结果发现在6号染色体上存在一个显著影响pHI和pHU值的QTL,与pHI显著相关的QTL
摘 要:高校是高知识群体和高水平知识创新活动密集的战略高地,是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前沿阵地。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从高校自身环境看,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是高校党员和师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选择的自由更加多样化,思想的个性更加明显。这些都增加了做好意识形
分析了城市环隧的特点以及发展现状,提出了纵向排烟条件下城市环隧的疏散设计难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分析了城市环隧疏散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得出了结论
对二倍体和四倍体盾叶薯蓣叶片叶绿素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四倍体叶片的叶绿素a,b的含量为1.368,0.291mg/L,二倍体分别为1.319mg/L,0.251mg/L,差异极显
摘 要: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也是教师授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都厌烦学习英语,认为英语写作是一类很难的习题项目。因此教师要联系自己的授课经验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定出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本文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词块的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探究,并对授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词块的应用  经过不断努力奋斗,
摘 要:信息时代,大众媒介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指导青少年正确解读和使用大众媒介资源、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当前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与教学目标情况下,开设校本课程可以成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形式。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国内外中学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现状,意在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校本
利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β-环糊精和β-紫罗兰酮的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β-紫罗兰酮投料比1∶1,搅拌时间6 h,包合温度60℃,溶媒(无水乙醇)加入量